新音響評測

  文/學明

  隨身聽領域裏,Fiio飛傲的平衡大法深入民心,多款播放器收穫了無數的讚譽,比如X5Ⅲ獲得了2017 iF大獎後,再獲EISA 2017-2018Best Product最佳產品獎,成爲國內同類產品中最閃耀的明星。而2018年,Q1 MarkⅡ和BTR1又雙雙獲得iF國際設計大獎,足以證明飛傲設計團隊對產品的用心。iF國際設計獎(簡稱iF),是全球最具專業性且信譽卓著的工業設計獎項之一,成立於1953年,由德國曆史最悠久的工業設計機構——漢諾威工業設計論壇(iF Industrie Forum Design)每年定期進行評選,其以“獨立、嚴謹、可靠”的評獎理念聞名於世,旨在提升大衆對於設計的認知。評選標準不僅注重產品造型美感,同時也兼顧到性能、環保、品牌價值等因素,其最具分量的金獎素有“產品設計界的奧斯卡獎”之稱。

  然而不但設計出色,飛傲產品的音質表現也獲得市場的廣泛認同,比如之前我們試聽過的旗艦播放器型號X7 MarkⅡ,採用2G運行內存+64G機身內存和深度定製的Android安卓操作系統,經底層設計優化大幅提升運行速度。而沿用純音和安卓兩種工作方式,玩法多多。內置旗艦級ESS9028Pro解碼芯片爲基礎的全新平衡線路設計,結合三個獨立有源晶振與可換耳放模塊,無論使用與聲音表現都體現了旗艦風範。飛傲多年的積極推廣和過硬的產品品質,使在播放器市佔率方面成爲領導級品牌,而今年也在耳機方面加大研發力度,陸續推出了幾款具代表性的產品,比如我們曾試聽評論過的F9,上期同事試聽過的FH1,和現在這款最新的F9的升級版F9PRO,每一款產品的推出都能在隨身聽圈子引起話題,對於涉足耳塞資歷尚淺的飛傲而言,無疑已經踏出了成功的一步。

  F9因爲外殼的獨特紋理設計而被命名爲“漣漪”,依市場的口碑和朋友們的反饋,也都很認同飛傲的如此用心的產品設計。或許是出於探路者的角色,F9在優美的外觀下,由於成本限制而採用國產的動鐵單元,聲音表現雖然對得起價錢,卻未能滿足高段位耳機迷的胃口,他們總認爲這麼漂亮的外觀應該可以用上更好的單元,擁有更優秀的聲音表現。於是,纔有了後來的故事。飛傲找來了動鐵單元中公認優秀的美國Knowles婁氏,並且一次用上兩個TWFK-30017-000,構成了複合動鐵設計負責中高頻重播,結合原本就不俗的9.2mm PEK動圈振膜中低音單元,打造出全新的一圈兩鐵三單元的F9PRO,並且把市場定位來高到千元級別,一下子又是引來了無數的熱議。在這個羣雄相爭的價格帶,如果沒有兩把刷子還真挺不好過的。

  相比較原先的F9,PRO版沿用了相同的外觀設計,只是把顏色改爲了更有未來感的鈦灰色,金屬磨砂質感延續了高顏值。F9PRO耳機本體由兩塊壓鑄成型的鋁合金拼合而來,內腔體經過精心的打磨,以滿足嚴苛的聲學設計需求。而外表面則經過細緻打磨和陽極氧化處理,工藝精湛且質感細膩。而內部三單元採用平行放置方式,廠方生產經過周密的測試,纔在緊湊的腔體內完美解決了聲音銜接的問題。新版在貼耳一側噴塗出PRO字樣以示身份。另外,耳機內側增加了區別左(藍)右(紅)的凹槽,在細節上較F9更趨完善。配件方面同樣如此,相比F9,PRO版多了一個用潛水布打造的便攜耳機包,還增加了三對記憶海綿套(C套),以及三對調音硅膠套。總共4個版本12對耳機套,滿足貪玩族耳機迷沒問題。

  F9PRO採用繞耳佩戴設計,佩戴好後橢圓形的耳塞腔體較好地填充了耳窩,而人體工學設計的傾斜式音管恰好能順滑進入耳道,隔音效果雖比不上定製耳塞,但也不錯了。而配備的線材材質和之前的F9保持一致,配備了一根無氧銅鍍銀的2.5mm平衡線和一根帶線控3.5mm單端線,兩根線的街頭與分線處均採用了金屬材質。這兩根線材的質地都很柔軟不用擔心會產生聽診器效應。而MMCX標準的可換線接口對於喜歡玩線的朋友是個福音,比如換上索尼的4.4mm平衡線還大大拓展了平衡前端的選擇範圍。

  近年飛傲主打平衡牌,從播放器到耳機的全方位支持平衡重播的理念。這裏所謂的平衡,是指從播放器的數字解碼線路開始,到耳放線路輸出,再到耳機線的兩個聲道,都是兩正兩負的全平衡結構。相比單端的傳統架構,全平衡耳放線路需要多用一倍的元件,但輸出功率也會隨之增加,因此對耳機的驅動力更好。這次搭配F9PRO試聽的主力機是飛傲同廠的X3MarkⅢ,雖是千元機卻也提供了平衡輸出,在價位上和F9PRO門當戶對,我相信這套組合搭成套裝出售的話會是非常吸引人的。除此之外還搭配過山靈的M3s,同樣是千元機、同樣提供了平衡輸出,而且顏值巨高。爲考驗F9PRO的能力上限,我還用NuPrime新派CDP-9一體多功能播放器、KECES凱樂S3解碼前級耳放和Trigon Exxpart耳放等多款耳放與其搭配試聽。

  和X3MarkⅢ與M3s搭配,也嘗試了平衡和單端的區別,以體驗平衡的優越性。老實講,在相同的前端器材上,聽過平衡的寬廣音場效果後,是無法再接受單端的了。我們常說耳機有顱內效應,意思是指耳機形成的音場侷限在頭部內,向左右前後拓展能力不足。而越是優秀的耳機,就越能突破這種限制,比如森海塞爾的HD800在充分驅動時就能形成開揚的球形音場。在平衡驅動下,F9PRO的音場明顯展寬,甚至在眼前形成了一定的音場縱深感,音像的結像形態也更紮實卻線條鮮明瞭。另外,平衡驅動比單端驅動另一個明顯的優勢,是驅動力更強、動態也更寬裕了,在更從容的狀態下細節的呈現也更清晰、透明度也更進一步。

  嘗試了平衡驅動的好處後,我們再來說說F9PRO的聲音風格和素質到底如何吧。首先能明確地指出,使用婁氏中高音動鐵單元的PRO版,音質的細膩感、音色潤澤感和細節分析力都勝過早前的F9普通版,這個優勢在平衡驅動狀態下更被放大。以往F9在平衡驅動下雖然音場也明顯展寬,但由於細節和密度不足,導致音場內結像比較虛浮,不夠紮實清晰。而F9PRO就令人刮目相看了。另外,F9的中高頻會比較生硬、齒音明顯,不耐聽。雖然全新的F9PRO也有此現象,但煲熟後卻呈現出完全不一樣的水準,F9PRO的中高頻算仍算不上濃郁,但卻是絲滑、柔潤、甜美的,聽流行人聲很討好耳朵,聽絃樂四重奏也很有清新感。那低頻方面呢?F9PRO採用的PEK動圈振膜是一種高分子納米複合材料,並且經過特殊形狀的加工,在聽感上有足夠的下潛能力和能量感,響應速度和非常不錯,即使是聆聽《鼓魂》也能呈現出大太鼓該有的力度感和規模感,表現流行樂的低頻更是小菜一碟、輕鬆應付,無論低頻的從容感和分析力在這個價位的耳機裏已屬高水準。只是在重播大部頭交響樂的時候,我倒是覺得F9PRO的低頻略多了些,在大聲壓下雖穩定感不錯,但我依然希望中頻能再飽滿些、那麼中提琴聲部的銜接和木管樂器的悠揚感就會更爲迷人了。

  而在使用更好的前端器材時,無疑能令F9PRO呈現更高素質的綜合表現,比如音質密度更高、音場更充實中音更飽滿,卻也暴露了F9PRO的不足之處,比如低頻的清晰度和高頻的泛音改觀並不明顯,重播銅管的金黃色彩依然略爲黯淡,管弦樂團的絃樂羣規模也不夠舒展。但瑕不掩瑜,F9PRO依然可列爲千元耳機的最佳選擇之一,尤其是在平衡前端的驅動下重播的流行樂、爵士樂和室內樂,其寬闊的音場,飽滿從容的低頻效果很有令人無法抗拒的高級感。

  

  新音響淘寶店購買網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