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蘭州5月10日電 題:中國紀錄片導演秦川:換種視角“看”敦煌

中新社記者 丁思

因疫情關閉了100多天的敦煌莫高窟10日恢復開放,在同一天,甘肅電視紀錄片《中國石窟走廊》在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科教頻道首播,這也是該影片總導演秦川的第十部有關於敦煌的紀錄片,他說,“今天是個好日子,真是佛緣。”

出生於敦煌莫高窟附近一個村莊的秦川,註定與敦煌有着解不開的情緣。“一個個精美的洞窟是兒時最珍貴的記憶。”55歲的秦川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回憶稱,2004年,已是甘肅酒泉電視臺紀錄片導演的他,將鏡頭對準了故鄉敦煌,開啓了用紀錄片找尋敦煌“前世今生”的生涯。

此次拍攝首次採用4K超高清畫質全方位展示了絲綢之路沿線重要石窟羣,特別是甘肅三千里石窟走廊殊勝的藝術造像、壯美的歷史畫卷,分爲《石窟鼻祖》《敦煌丹青》《東方微笑》《國家寶藏》四集。

“一座座千年石窟,就像佛陀灑落的一串串寶珠,點綴在絲綢之路上,構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延續時間最長、朝代序列最完整的石窟藝術走廊,世界上最大的佛教藝術寶窟敦煌莫高窟是最耀眼的那顆。”秦川說,除了精美的石窟藝術,歷史鏡像中的“造窟人”和當代現實中的“守窟人”成爲影片的靈魂。

甘肅是中國石窟羣分佈最密集的地區,現存石窟205處。該片集中呈現絲綢之路留給甘肅的這一文化胎記與藝術寶藏,在上下幾千年、縱橫幾萬裏的時空座標上,彰顯了甘肅作爲中國石窟鼻祖的重要歷史地位。

此次拍攝對於秦川來說,意味着“跨出了此前熟悉的領域,從另一個角度看敦煌。”他說,影片立足敦煌,聚焦甘肅,用腳步去丈量石窟文化,探尋中國石窟的來龍去脈,體驗和感悟甘肅在當下對中華文明所作出的貢獻,讓觀衆發現一個石窟裏的精彩中國。

目前,秦川和他的團隊創作了《敦煌伎樂天》《敦煌畫派》《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等9部紀錄片,涵蓋敦煌歷史、地理、書法、音樂、舞蹈、美術等各個門類,構成了一部敦煌歷史文化影像志,用影像的獨特方式“訴說”着關於絲綢之路的故事。

“敦煌,再拍十年,仍拍不夠。”秦川說,他還將計劃拍攝馮驥才先生多年前寫的電視文學劇本《人類的敦煌》,換種視角再“看”敦煌。(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