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潇潇嫁到了国外,我们彼此的联络就少了许多,直到昨天晚上,我收到了她发给我的照片,才知道她在家里完成了所谓的人生“壮举”---水中分娩。

  也由此,填补了还可以自己在家生产的认知空白。

  看照片显示,潇潇独自坐在水池中,旁边好像是老公W先生在后面穿过两臂抱住她的腰身,一个腿部的剪影距离水池也很近,猜想可能是医生、接产师或者护士。

  第二张照片,是宝宝浸泡在水中,被医生剪去脐带的一幕。

  哦,宝宝的头发好黑好丰茂啊!

  第三张照片中,是潇潇开心的笑脸,和丈夫W先生托住宝宝的镜头。

  看着看着,我有了疑问,难道宝宝不会呛水吗?

  潇潇发来若干笑脸。

  她嘲笑我说,这个担忧太无知了,胎宝宝可不是用肺部呼吸的,何来呛水一说。

  正常情况下,胎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都是用过脐带来获得营养和氧气的,但这期间,他们也在通过肋骨肌和膈肌有规律的运动,积极为出生后的呼吸而做着准备。

  浴缸中刚出生的新生儿,一定会遇到水进入口中的情况,但由于此时肺部还没有做好呼吸的准备,而分泌出的液体密度依旧很大,所以完全有能力将任何企图进入肺部的低密度液体统统拦截。

  哦,没想到,才两年不见,潇潇已经成了这方面的专家,看来,我还真是得好好普及一下关于孕产类的知识了。

  所以,一不做二不休,干脆一次问个明白。

  作为二胎宝妈,你顺产后也水中分娩过,你能告诉你,哪种生产的方式,痛感更轻些?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可不够权威,毕竟生二胎的痛苦明显要小于生头胎啊。

  想来,她说的也对,再想想马上就要临产的自己,我还是应该去求助一下我的医生。

  听了我的来意,我的主治医生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1.首先了解水中分娩和其他分娩方式的目的性

  在诸多的生产方法中,水中分娩的确是最有效的帮助我们减少痛疼的方法,相等效力的办法还有呼吸法等等,但这些做法的根本目的都是一个,通过心理暗示来帮助产妇尽可能的减轻他们生产过程中的痛感。

  2.水中分娩的安全系数

  即便是在国外,孕妇在水中分娩时,医生也会给分娩池做最全面和彻底的“消毒”。

  另外,为了安全起见,他们的医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胎儿到底是出生在水里还是“岸上”。

  就目前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看,至少在相当有发言权的欧美国家,也只是会安排孕妇坐在水中分娩,而婴儿最终还是会出生在“岸上”。

  通过以上两点,我们暂时可以这样分析,水中分娩到底有没有弊端,还不能完全定论,但作为喜欢尝试的人,可以选择操作。

  这样模棱两可的结论可吓坏了本宝宝,我还是老老实实的选择正常的顺产吧,我可不想我和我的宝宝成了实验室里的小白鼠。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