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圩鎮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員到達現場後,經查看現場、聽取當事人陳述、進行調查瞭解,很快便掌握了該糾紛發生的原因:土地承包到戶時,江某軍與父母及妹妹江某英等四人生活在一起,共同在村裏承包土地。明晰了雙方分歧所在,調解員先是從法律的角度釋法析理、分析拖欠農民工工錢利弊,再從長遠的角度來分析問題,規勸陳某等3人切莫因小失大,失去誠信,影響後續的復工復產工作。

“都是左鄰右舍的,大家都各自相讓一下。”、“出了糾紛如果不及時配合處理好,大家都不得安心。”……

4月28日,灌陽縣新圩鎮新衛村的蘭姐調解室,人民調解員郝寶蘭通過電話,正在調解一起相鄰權糾紛。

灌陽縣司法局幹警在調解糾紛

前一天,因爲土地界線不清,村裏的5戶人家發生糾紛,郝寶蘭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進行了地界勘查並開展調解工作。

“糾紛化解了,村民纔有心思搞生產,這也是助力復工復產的工作。”郝寶蘭告訴記者。

從奮力阻擊疫情到服務復工復產,灌陽縣司法局通過成立“戰‘疫’調解服務團隊”,採取特事特辦、快辦快結、點對點、背靠背等方式,做好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縣、鄉(鎮)、村三級154個調解組織668名人民調解員織密和諧穩定的“平安網”,鋪設起復工復產的“快車道”。

抗疫一線勇擔當

3月2日,新圩鎮人民調解委員會接到報告:小龍村的江某生和江某軍兩兄弟因水田耕種問題發生糾紛,經小龍村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未果,急需調處。

新圩鎮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員到達現場後,經查看現場、聽取當事人陳述、進行調查瞭解,很快便掌握了該糾紛發生的原因:土地承包到戶時,江某軍與父母及妹妹江某英等四人生活在一起,共同在村裏承包土地。2013年土地小調整時,他們家人員沒有變動,所承包的土地也就沒有增減。之後,父母相繼去世,妹妹也出嫁。

2011年5月21日,兄弟倆在叔叔陶某勝作證人的情況下,將父母遺留下來的財產及土地進行均分,並由陶某勝執筆立下父產業分業合同。江某生對該合同沒有異議,提出其弟弟江某軍現在耕種的地名叫“小四方田”3塊水田合同上沒有寫明分給他,且超過當時生產隊分田時一個人的水田面積,要求江某軍除去生產隊分田時一個人的水田面積,剩餘的兄弟倆平分。而江某軍卻說這3塊田是父親生前留給他的。

由於當時正處於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人員不宜聚集,且雙方當事人各執一詞、互不相讓,調解員採取“背靠背”的調解方式,分別做雙方的思想工作,並對雙方各自耕種的水田面積進行覈實。

當天下午5時左右,雙方當事人意見基本達到一致。隨後,調解員通過電話與江某英取得聯繫,告知其兄弟二人的糾紛情況,江某英同意將自己原來在生產隊承包的土地由江某生和江某軍平均耕種。至此,這個疫情防控期間棘手的糾紛得以成功調解,兄弟二人的生活又歸於平靜。

疫情防控期間,灌陽縣司法局組織全體人民調解員在最接近基層民衆、面對糾紛最多、工作量最大的前沿位置,傳遞法治的溫度,捎去和諧的春風。

據統計,至今年4月底,全縣共調解民間糾紛200餘件。

當好復工“護航員”

“我們採果隊有50餘人,2018年到2019年期間受僱於陳某等3個老闆,從事大棚搭建和採果工作,工錢總計2萬多元,我們多次向老闆討要工錢,他們總是找各種理由推脫。”

4月21日上午,10餘名農民工來到新街司法所,反映他們拿不到工錢,要求幫忙處理。

接報後,新街鎮人民調解委員會立即與陳某等3個老闆取得聯繫,告知他們前來調解。

上午11時40分,陳某等3個老闆到達新街鎮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隨即開始。經過調查,調解員得知陳某等3人不願支付工錢的原因有三個:三人合夥投資柑果種植業,各自承擔多少債務不明;農民工搭建的大棚不符合要求,沒有按時維修大棚,材料浪費較多;陳某堅持要等3人賬目全部清算好,再支付工錢。

明晰了雙方分歧所在,調解員先是從法律的角度釋法析理、分析拖欠農民工工錢利弊,再從長遠的角度來分析問題,規勸陳某等3人切莫因小失大,失去誠信,影響後續的復工復產工作。

經調解員苦口婆心勸解和法律知識普及,陳某等3人不再堅持原來的想法,而是站在農民工的角度考慮問題。最終,雙方當事人達成協議:陳某等3人共同承擔農民工2萬多元的工錢。

“太感謝了,你們的工作效率讓我們很滿意,給你們點贊!”雙方當事人達成協議後握手言和,笑容滿面,紛紛向新街鎮人民調解委員會致以謝意。

當前,疫情防控形勢正在朝積極向好的方向發展,復工復產工作正在有序推進。灌陽縣人民調解組織在協助當地黨委政府織好疫情“防護網”的同時,注重發揮職能作用,紮實做好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爲復工復產築起一道安全的“防護牆”。

甘當防疫“宣傳員”

疫情面前,灌陽縣司法局以“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爲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爲行動指南,圍繞防控態勢和羣衆關心關注的熱點焦點進行精準普法,人民調解員身先士卒,深入疫情防控第一線,全力以赴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全縣142個行政村(社區)近700餘名人民調解員,爭做抗擊疫情的“逆行者”、服務復工復產的“先行者”,利用“線上+線下”兩條線,吹響“大喇叭”,走街串巷,深入田間地頭,暢通宣傳渠道,大力宣傳傳染病防治法、突發事件應對法、治安管理處罰法、人民調解法等法律法規知識,引導全民遵法守法,在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下加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

截至目前,全縣各級調解組織、調解員通過鞏固宣傳陣地,懸掛復工復產宣傳橫幅12條、LED標語8條、宣傳欄2版,編印復工復產宣傳資料5000餘份,並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型自媒體平臺,開闢復工復產宣傳專區,及時向大衆普及相關法律法規和復工復產信息,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