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8 07:53 | 钱江晚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8月18日晚将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开幕的第18届亚运会,对于2022年举办第19届亚运会的杭州来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由2022年第19届亚运会组委会杭外工作部副部长杜作锋带队的杭州亚运观摩考察团前天晚上刚抵达雅加达,17日下午3点半就出现在提前开打的亚运会篮球比赛场馆,马不停蹄以旁观者、观察员的角度全方位比照。

学习联合办赛

借鉴老馆新用

“我们这个团一共16人,都来自有亚运会办赛任务的单位,主要是金华、湖州、绍兴等杭外办赛城市以及浙大、浙江师范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省级办赛单位的体育工作者和政府分管领导。”杜作锋告诉记者,“这次来考察,主要一个就是办赛的接近性。印尼此次有3个省4个市一起办赛,而我们也是本着‘杭州为主,全省共享’的原则,像金华就要举办足球赛,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要举办击剑比赛等。这次我们侧重于考察主办城市与协办城市之间的运行管理和协调,还要看承办单位的赛事组织和场馆运行情况,同时了解亚运会全民参与度和营造氛围的情况。”

尽管考察刚开始,杜作锋对本届亚运会的旧馆改造印象深刻:“印尼在1962年就承办过亚运会了,这次只是中途从越南手中接过亚运会任务,它用的主要体育馆都是原来既有的体育馆,包括这次主体育场也是1962年的老建筑。我们考察的感受是,尽管从硬件来说,和我们浙江的场馆有一定差距,但是从当时建设水平来说是可以的,基础也是比较好的,运行比较有序。”

杜作锋介绍,上午参观的手球馆和现在看的篮球馆都是老馆,但经过适当改造,设施维护和运行都很好,像座椅、售票点、安检、媒体室,布局都比较合理,功能齐全,体现了节俭办赛、高效务实的理念。“其实,我们杭州这次办赛也遵循节俭理念,‘能改不建,能修不换,能租不买,能借不租’,在第一批公布的52个场馆中,新建的只有7个。”

(8月6日晚,杭州亚运会会徽发布仪式现场)

重视全民参与

办一届友好的运动会

雅加达的亚运气氛非常浓烈,全民参与度很高,志愿者敬业热情。这是记者和杭州考察团成员的一致共识。

杜作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评价这是“一届非常友好的运动会”。

“从飞机落地到现在,我们所到之处感觉亚运气氛浓烈,体现出国际性赛事东道主的水平。17日早上许多雅加达市民包括安保人员,还参与了我们和亚运组委会一起搞的‘我的杭州亚运期待’活动,非常热情,现场气氛十分活跃。”杜作锋介绍道。

“所有志愿者和工作人员非常友好。下午我们坐电瓶车来场馆,隔着一个车道,他们都会向我们发出微笑,这是发自内心的,笑得很灿烂,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杜作锋说。

杜作锋指了指场边,球场运动员替补席与观众席之间只有一根红线的间隔距离,“这个场馆尽管比较简陋,但在安保的把握上控制得比较好,又拉近了球迷与比赛的距离。不像有些赛事,为了安全,现场观众与运动员隔离得很远。雅加达亚运会,的确是很友好的运动会。我们要好好学习他们的经验。”

亚运“方陈”式

硬件欠缺软件补,印尼人做快乐“接盘侠”

夕阳西下,雅加达格罗拉蓬卡体育场在余晖的照耀下,显得静谧。

周边有已经开赛的亚运会篮球赛事争夺,志愿者和亚洲各国记者笑脸对迎,还有各类赛会人员各司其职。在热情的对话声中,在来往穿梭的公交车辆声中,大家又都仿佛在安静地等待,等待8月18日晚上第18届亚运会在这个历史悠久体育馆的盛大开幕。

雅加达时间16日晚上11点半,记者抵达雅加达苏加诺—哈达国际机场。作为世界第四人口大国,印尼人口2.58亿。雅加达人口1018万,是东南亚第一大城市。

苏加诺—哈达机场的海关通道,不像杭州萧山机场崭新,也缺乏点现代气息,但入夜时分,仍有志愿者笑意盈盈地将前来参加本次亚运会的各国来宾引入绿色通道,办理各种手续,一点都不会因为深夜而着急。

17日上午,记者从酒店前往雅加达会议中心,不时可见亚运会五彩旗帜和标语、“表演”各种体育竞技动作的憨萌吉祥物以及十字路口上的亚运会开幕倒计时牌。

抵达会议中心,领取赛事注册记者证件,简陋的横幅下,又是热情笑容的志愿者,细声细语,认真倾听着你的诉求,解释听起来推心置腹。进入媒体中心的安检不复杂,但检查一丝不苟;证件虽然不是人脸识别,但简易连接后,就可以在一个笔记本电脑上跳出身份。

众所周知,印尼人原本在竞争第18届亚洲运动会主办权的过程中,输给了越南,后来越南出于资金方面的考虑,甩了这个锅,在这种情况下,印尼人毅然接过亚运会大旗。继1962年之后,再次成为东道主。硬件不够软件补,这也彰显了本届亚运会“促进亚洲的相互沟通、和谐与和平”的主旨。

8月18日,印尼人已经筹备就绪,只待开幕……

(据钱江晚报,原文标题《杭州亚运考察团以观察员的角度全方位比照,雅加达:节俭办赛 务实友好》,记者方海、陈学东。编辑吴佳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