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嘉定區在市運會上收穫頗豐(官方圖)

四年一屆的市運會,是檢驗青少年體育工作的成績單。日前,上海市第十六屆運動會落下帷幕,嘉定區獲得全市團體獎牌第九名。對標自身,嘉定區突破參加歷屆市運會以來的五項紀錄:參賽人數最多、參賽項目最多、金牌獲得數最多、團體總分最高、受表彰獎項最多。

十幾年前,嘉定區業餘訓練只有田徑、射擊、水上運動七八個項目,參與人數屈指可數。如今,全區開展青訓項目達到22個,在市郊處於領先地位。在訓運動員近4000人,註冊運動員爲1963人,湧現了一批高水平的運動員。

“好苗子”如何挖掘,青訓體系怎樣建立?體教結合的路子怎麼走?嘉定區青少年體育發展的道路,值得借鑑。

培養模式有創新

女子甲組3000米賽場,最後50米,來自嘉定的劉晶婭突然加快步伐,一舉超越衆人,率先衝過終點線。場邊觀戰的其他區教練非常納悶,他們原本預計,這枚金牌應毫無懸念歸屬某個田徑重點區。一時間,教練們相互打聽,這匹黑馬來自哪裏?

嘉定區田徑訓練中心的教練王俊峯長吁一口氣,攥緊拳頭,十年磨一劍,嘉定田徑再次取得了突破。

在嘉定,田徑訓練分三個模式,分別是少體校訓練中心、田徑傳統校以及體教結合的培養方式。

圖說:選手們在賽場上奮力拼搏(官方圖)

中長跑由專業教練王俊峯帶領,學生每天匯聚到少體校田徑訓練中心。“最初招生的時候,家長一聽是中長跑,都嚇一跳,不敢送孩子來訓練,因爲實在太艱苦了。”王俊峯坦言,“不過招進來的孩子都很刻苦,很肯練。”令王俊峯欣慰的是,在區體育局的牽頭下,嘉定田徑的訓練條件越來越好了。“上海的三伏天不適合夏訓,在體育局的支持下,隊伍連續兩年都外出夏訓,取得了很好的成果。”隨着嘉定田徑屢結碩果,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支持孩子參加長跑隊,王俊峯再也不用爲生源問題感到頭疼了。

除了專業教練員進校園,學校的體育老師同樣是重要一環,建立特色項目,培養啓蒙興趣,讓更多青少年參與其中,他們功不可沒。據統計,目前,嘉定區有70餘名在編或外聘教練員進校園負責訓練工作。

圖說:青少年們在運動場上揮灑汗水(官方圖)

曾畢業於嘉定二中的顧學文,練短跨出身,從上海體院畢業後,回母校當了一名普通的體育老師。2009年,爲了備戰第14屆市運會,由於沒有適齡隊員,他在周邊初中找了兩個學生去備戰,分別拿到了跨欄和接力的金牌。這是嘉定二中最初的田徑培養模式。嚐到了甜頭後,在他的呼籲下,2011年12月,嘉定區體育局、南翔鎮、和少體校3方牽頭,以嘉定二中爲龍頭,周邊學校提供生源,成立了南翔鎮青少年田徑訓練基地。嘉定二中在着力於培養自己的田徑特長生的同時,還帶動了周邊其他中小學校田徑項目的開展。7年後,這樣的體教模式結出了累累碩果。

與此同時,嘉定一中作爲田徑傳統重點校,每年全國招收田徑特長生。教練薛中會由少體校派遣,成爲嘉定一中的田徑教練,本屆市運會上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明星效應受追捧

今年的雅加達亞運會上,嘉定少年吳嘉宇獲得10米氣手槍混合團體賽冠軍。嘉定區不只有吳嘉餘一名神槍手。在本屆市運會男子氣手槍乙組比賽中,吳嘉宇的師弟師兄們,即便少打1發子彈,也領先第二名9環之多,這樣的成績可喜可賀。據射擊教練王竣寧介紹,嘉定區在本屆市運會上奪得射擊項目4金4銀4銅的成績。

圖說:嘉定區掀起一股射擊熱(官方圖)

近年來,嘉定區掀起一股射擊熱。在吳嘉宇這樣的明星運動員帶動下,嘉定區的家長爭相送孩子去參加射擊訓練,王竣寧感慨不已。“前不久去招生,竟然有百餘名家長來報名,我對他們說只收15人,相當於1/6的錄取率,但家長依然興致盎然。而在以前,要一個個上門去做家長思想工作。”

隨着上海上港登頂中超冠軍,上海足球在全運會取得“大四喜”,足球在校園裏掀起了一股熱潮。嘉定搏擊俱樂部承擔起了嘉定區足球青訓的任務,併成爲上港俱樂部的青訓基地。據教練王洪亮介紹,搏擊俱樂部一共在嘉定16所學校佈局訓練基地,其中還包括幼兒園,每個基地配備三到四名專業教練,青訓總監由來自西班牙的教練擔任。從中挑選出的精英隊,從U7到U12各個年齡都有梯隊。由於青訓的牌子響噹噹、教練隊伍專業,以及培訓全免費,送孩子來踢球的家長絡繹不絕。

青訓規劃全佈局

2002年起,嘉定區佈局普及業餘訓練項目,兩年後首個青少年業餘訓練總體規劃方案隨之出爐,其核心之一是體育進入校本課程。

據嘉定區體育局副局長宣明華介紹,“嘉定的體育項目已納入校本課程,每個學校都建立特色項目,吸引了青少年積極參與,讓每個孩子至少都學會兩項體育技能。特別是在三大球方面,以體教結合爲抓手,已經形成了安亭鎮籃球一條龍、博擊足球和英倫足球一條龍、嘉定新城(馬陸鎮)排球一條龍的訓練體系,體現了我們嘉定體育教學特色。“

圖說: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正積極參與體育運動(官方圖)

敞開大門,築巢引鳳,打造一流青訓團隊。嘉定區體育局目標很明確,所有項目教練都經嚴格篩查,必須具備省、市級以上專業運動員經歷。汪琴和兩位本土走出去的皮划艇退役運動員選擇迴歸;4名籃球教練在此已超過兩個市運會週期;花劍運動員徐世陽退役後從中心城區虹口來到嘉定,從“一張白紙”組建隊伍,填補了項目空白;張雷從國家隊退役後來到嘉定,一頭扎進了青少年羽毛球訓練中;田徑高級教練王俊峯從遙遠的大西北甘肅蘭州來到嘉定……他們默默耕耘在基層,甘願當起了“孩子王”。(新民晚報記者陶邢瑩)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