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三月底,去曲靖一中瞻仰《爨宝子碑》。校园碑亭园内还有《段氏三十七部会盟碑》。

《爨宝子碑》的情况介绍,恕不在此赘述,还是看图片吧,希望对学爨的朋友有用。

爨味十足的学校招聘。据说是该校一位老师写的。

进了碑亭园内,绕过会盟碑,就看到了这座亭子。里面就是《爨宝子碑》。

通过市教育局的人打电话通知,这位老人才拿着钥匙过来开门。

李石文老师

我平素到哪儿去,不愿留影。可这里得留一个影。碑高可以和人高对照。

碑阴

这张图文件尽量大点,以便下载放大尽可能清楚些。

东晋《爨宝子碑》

东晋 佚名 《爨宝子碑》楷书刻石<全称《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碑》。碑质为沙石。东晋大亨四年(405年)四月刻,楷书。碑首为半圆形,整碑呈长方形,高1.83米,宽0.68米,厚0.21米。纵190厘米,横71厘米,13行,行30字。碑尾有题名13行,每行4字,额15字,均正书。

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在云南曲靖县(南宁县)城南七十里之扬旗田村出土。1852年移置曲靖城内,现存于曲靖一中爨轩内爨碑亭。196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拨款重新修理工建碑亭,加固碑座。此碑的书法在隶楷之间,体现了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一种风格,为汉字的演变和书法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其极高的书法的地位。此碑许多地方还保留着隶书的笔法和体式、如横画多作燕尾等。但更多地方则更近楷体。此碑笔画质拙凝重,主用方笔,不少笔画呈方棱或锐角。字形或大或小,结法紧密但不类型化,变化比较丰富.整个看来显得端严高古,此碑文字颇具个性,稚拙古朴,隶意浓厚,气质高古,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形容为‘端朴若古佛之容。”在书法史上与《爨龙颜碑》与《爨宝子碑》并称为“爨”,前者因字多碑大称“大爨”,此碑则被称为“小爨”。碑云立于大亨四年四月,实应为义熙元年。因其地偏远,不知已改年号。碑文记述爨宝子生平,系爨部族首领,世袭建宁郡太守。滇人袁嘉谷曾为碑亭撰书一联“奉东晋大亨,宝子增辉三百字。称南滇小爨,石碑永寿二千年。”这里的“三百”、“二千”,是为了语言对仗,取其约数。实际上立碑至现在,已有将近1600年历史,碑文共有388字。大亨是晋安帝壬寅年(公元402年)改的年号,次年又改称元兴,至乙已(公元405年)又改号义熙。云南远在边陲,不知内地年号的更迭,故仍沿用。爨氏作为南中大姓、豪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国时代,诸葛亮亲征云南,平定南中大姓叛乱后,“收其俊杰”为地方官吏,其中就有“建宁爨习”,官至领军;诸葛亮又“移南中劲卒”,充实蜀汉军队,“分其羸弱,配大姓焦、雍、娄、爨、孟、量、毛、李为部”。至南北朝,爨氏已称雄南中。1971年陆良县曾出土石刻一方,上书“泰(太)和五年岁在亲(辛)未正月八日戊寅立爨龙骧之墓”。“龙骧”是晋将军名,地位略低于三公,晋南北朝在南中的统治者,多加封“龙骧”。这碑石虽仅寥寥数语,但证明在“爨宝子碑”之前80余年,爨氏就有人做龙骧将军。其家族早已赫一时,称霸一方了。此碑同云南陆良刘宋年间所立之《爨龙颜碑》共称“二爨”。为研究五世纪该地区及该民族情况提供了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魏晋至南朝禁碑,碑刻存世甚少,但都较可靠,而书帖多有流传。此碑立碑时间同王羲之《兰亭序》等书时间接近,而体式、风格相差甚大,清末李文田等以此碑为据对传为王羲之所书《兰亭序》的真伪问题提出怀疑,曰:“故世无右军之书则巳苟或有之,必其与《爨宝子》、《爨龙颜》相近而后可。”本世纪六十年代,王兴之、谢鲲墓志等出土,其拙朴与“二爨”略似,故又旧话重提,引起了对《兰亭》真伪问题的重新讨论。讨论双方各抒已见,至今意见仍不一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