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市民並不陌生。立在城市街頭的垃圾箱,總是並排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

但我們今天要說的,可不是簡單的分類垃圾箱。每戶4個垃圾桶,每半個月發放60個垃圾袋定點宣傳生活垃圾四掃碼回收即可得到紅包......

吉林省首臺及時兌現的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在長春市綠園區青年路街道銀融社區佳園小區投入使用兩個月以來,收效明顯,讓人稱讚。

投垃圾“吐”紅包,從5分錢攢到60元

居民李守德告訴記者:“這纔是真正變廢爲寶的方法,不僅環境變好了,還有紅包可以拿。這個微信公衆號裏原來只有5分錢,現在都攢到60元了。”

和不少居民一樣,李守德之前從不瞭解生活垃圾四分法,習慣了一股腦把所有垃圾扔在一起。自從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投入使用後,得知投放垃圾機器還能“吐”紅包,居民們逐漸瞭解了垃圾分類知識,將生活垃圾分爲廚餘垃圾(乾溼分離),可回收垃圾(紙殼、飲料瓶、塑膠、金屬),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根據投放量得到相應紅包。

據統計,這個小區每天平均可回收各類垃圾55公斤,最多一天能發給居民“紅包”近200元。

居民李守德說:“剛開始總弄混,每次來投放還要現場分類,日子久了慢慢就學會了。現在他在家裏還會告訴兒女垃圾分類的知識,教他們如何使用投放箱。

各類垃圾分得清楚,加上清運及時小區裏也沒有異味了。環境改善了,還有紅包拿,真是兩全其美的好事兒!

志願者:從幾個人到一羣人

我是第一個簽訂垃圾分類承諾書的居民,垃圾分類是城市發展的必經之路。

居民張樹芬是65歲的退休居民張樹芬對垃圾分類十分支持,在平時的宣傳活動中,她總是積極主動參與,幫助工作人員現場指導居民投放垃圾的方法:“這兩個垃圾桶是放在廚房的,一個裝乾的垃圾,一個裝溼的垃圾,千萬要分開。”張樹芬叮囑每一位前來領取垃圾桶的居民,“紙類垃圾捆好投放更方便,舊電池、舊燈泡要放到有害垃圾桶裏。”

宣傳垃圾分類知識,幫忙分揀垃圾,久而久之,在張樹芬的帶領下,不少居民也主動參與到垃圾分類志願者的隊伍中來,只要大家有時間,就會主動到智能垃圾回收機前幫忙指導,讓越來越多的居民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

佳園小區共有120戶居民,現有87戶簽訂垃圾分類承諾書

生活垃圾四分法:在小區的覆蓋率已經達到90%

試點推廣:從一個小區到30個小區

垃圾“變廢爲寶”佳園小區作爲生活垃圾四分法的試點小區兩個月來受到了居民的歡迎和認可

青年路街道黨委書記王樹剛介紹,下一步, 將在本轄區30多個老舊小區進行全面推廣,讓智能垃圾回收機器爲更多居民服務。

目前,警民小區、工行小區、建行小區正在進行垃圾分類的前期宣傳和垃圾回收機器的檢查一週後便可正式投入使用。

垃圾是一種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如果能夠充分利用,就會產生巨大的經濟利潤和生態效益。銀融社區佳園小區的垃圾分類這個頭帶得好,並起到了示範作用,短短兩個月,社區垃圾分類的小區從一個發展到三十個,宣傳垃圾分類的志願者從一個人到一羣人,垃圾分類改變的不僅是垃圾的分揀方式,更是人們的環保觀念。

今年長春市要在795家公共機構、9家大型企業、50個封閉式物業管理小區,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

吉林日報社出品

策劃:姜忠孝

作者:聞銘

編輯:琳禾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