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央視的宣傳片雖然停止播放了,但是安陸在地方上做廣告時,使用的仍然是“李白故里”的標語。其實,安陸以“李白故里”作爲標語,也是打的擦邊球。

引言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一首《將進酒》寫盡了李白的瀟灑和豁達。在中國的詩壇上,李白的地位絕對是舉重若輕,其詩詞飄逸奇絕,因而被贊爲“詩仙”。然而斯人已乘黃鶴去,許多人來到李白曾經的故里,只爲瞻仰一番詩仙的成長過的地方。只是,關於這“李白故里”,背後卻有不少趣事。

2009年8月16號,央視4套在黃金時間播出了一部城市宣傳片,片子宣傳的是湖北安陸,主打的宣傳語是“李白故里,銀杏之鄉”。當時這部宣傳片,一天循環播放三次。就在這部宣傳片剛播出5天之後,湖北安陸就收到了來自江油市委的專函。專函表示,安陸打出的“李白故里”的標語,已經涉嫌侵權,並且要求安陸停止播放該宣傳片。

▲李白劇照

01

其實,安陸以“李白故里”作爲標語,也是打的擦邊球。雖然李白的確曾於娶妻之後,在安陸“蹉跎”了十年的光陰。但是,安陸並非是李白的故鄉,只能算是他曾經的居住地,至多被稱爲“第二故里”。安陸自知理虧,就準備和江油打個商量:咱們能不能各讓一步,共用“李白故里”的標語?

這安陸倒是打的一手好算盤,不過江油並不打算被它佔這個便宜,於是就嚴詞拒絕了。央視4套眼看這“李白故里”存在這麼大的爭議,爲了保證其專業性和權威性,於是就停播了這部宣傳片。

▲安陸宣傳標語資料圖

央視的宣傳片雖然停止播放了,但是安陸在地方上做廣告時,使用的仍然是“李白故里”的標語。這次,江油不能忍了,直接給安陸發去了律師函,斥令對方必須在10天之內刪除關於“李白故里”的宣傳資料,否則就將起訴安陸的侵權行爲。

02

江油市之所以這麼據理力爭,是因爲他們早在2003年的時候,就註冊了“李白故里”這個商標。當時的江油政府,甚至還投資了7個億的資金,來打造以“李白故里”爲核心的八大項目,準備將江油徹底變成一個文旅城市。

▲江油市”李白故里”雕像

就在安陸和江油爲“李白故里”爭得如火如荼的時候,突然冒出來了一個“第三者”。而這“第三者”也明確表示:你們兩地都不是真正的李白故里。真正的李白故里,其實是在今天的托克馬克市,也就是吉爾吉斯斯坦境內。

這爭來爭去,“李白故里”的名頭最後落到了外國境內,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翻看史書,首先查到了唐代的史學家範傳正寫的《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序》,這是李白的兒子在李白死後請他代寫的墓碑序。書中有這麼一句“隋末多難,一房被竄於碎葉,流離散落,隱易姓名。故自國朝已來,漏於屬籍。神龍初,潛還廣漢”。可以看出,李白祖上在隋朝末年時,就逃離了中原,到達了西域的碎葉城。後來隱姓改名,直到神龍初年的時候,才又偷偷回到了廣漢。

▲李白畫像

03

這一說法在其他的史書上也得到了驗證。《新唐書李白傳》中明確寫到:“李白,字太白,興聖皇帝九世孫。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龍初,遁還,客巴西。”與上一段話大意相同,說的都是李白這一支在隋末時遷往西域,後來才重回巴西,也就是如今的四川綿州。

諸多一手資料紛紛提及此事,所以史學家們基本斷定,李白一族確實有過遷往西域的記錄。就連清華大學校長陳寅恪,也曾發表文章說:“太白不生於四川,而生於被流放的地方。”至於李白的出生地,應該就是上文中提到的中亞碎葉城。

▲碎葉城舊照

那麼人們又是如何確定,當年的碎葉城就是如今的托克馬克市呢?上個世紀80年代,托克馬克市的一位農人,在種田時偶然發現了一塊石頭。經過史學家辨認,這塊石頭乃是一尊唐朝佛像的底座。石頭上刻有文字,經過辨認,確定了它的大致意思:唐安西副都護碎葉鎮壓十姓使杜懷寶爲天子祈福,爲死去的父母祈福,所以打造了這座佛像。這纔將碎葉城的謎底解開,於是就有了上面的一幕。

結語

吉爾吉斯斯坦在得知托克馬克市是李白故里之後,誠摯的表示,會在當地爲李白塑像,並且會和中方加緊合作,共同推動李白文化的發展。李白,已不再僅僅是一個負有盛名的詩人,在某種程度上,他也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標誌性人物。而如今,李白這個名字正走出國門,走向全世界,這也代表着中國的傳統文化,正在被全世界接納和學習。

參考資料:

《將進酒》

《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序》

《新唐書·李白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