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旋转反坦克导弹虽然出现了红外制导等新技术,但本质上是制导技术的改进,并没有离开“小红帽”结构框架,有线制导目前仍被广泛应用。X-7“小红帽”是世界上第一枚反坦克导弹。

反坦克导弹经过几十年额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单兵手中对付坦克的一大利器。早在二战时期,不管是盟军还是德军阵营都十分稀缺有效的单兵反坦克武器,虽然“铁拳”这一类成型装药火箭弹具有很强的穿甲能力,但是射程和精度都很有限。
“小红帽”与芬霍克夜视系统合作的设想
在研制各种导弹的同时,德国也不忘在反坦克行动中使用这些导弹。X-7“小红帽”是世界上第一枚反坦克导弹。它是火箭和穿甲导弹的结合体,还装有制导装置。与德国研制的空空导弹一样,它采用有线制导。
“小红帽”这个名字很傻,它的战斗力一点也不傻。弹体呈梭形,相对短而厚。弹头的锥形部分是一个装有2.5公斤炸药的空心装药弹头,引爆引信。穿甲厚度可达200毫米,可有效威胁当时几乎所有盟军坦克。
“小红帽”可以说是地对空导弹
导弹弹体装有陀螺仪和双推力发动机。在飞行过程中,导弹可以依靠弹体两侧的机翼来控制旋转,从而保持飞行的稳定性。与德国空对空导弹一样,小翼翼上略带电线管,发射指令用漆包线有序缠绕,发射后依次拉出,可有效避免电线打结、缠绕甚至折断。通过观察导弹和敌方坦克的位置,射手通过手动操作控制箱来调整导弹的飞行姿态。
控制箱上有两个操纵杆,类似于当今一些遥控玩具车。使用时,射手应使导弹保持在视线以上,以免在到达目标前落到地面。有点像拍抛物线。如果抛物线的另一端没有到达目标,控制导弹向上飞行,然后再控制另一个抛物线。同时,左右调整导弹的方向,直至精确击中目标。
导弹发动机推力68kg,工作时间2.5秒。因此,为了准确命中目标,也是一项技术活动,需要对射击运动员进行大量实弹射击训练。
德军对这种制导武器寄予厚望,但直到德军投降才生产了几百件,并没有参加实战。然而,“小红帽”的确是现代单反坦克导弹的鼻祖。它具有制导机动和攻击的双重要素。旋转反坦克导弹虽然出现了红外制导等新技术,但本质上是制导技术的改进,并没有离开“小红帽”结构框架,有线制导目前仍被广泛应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