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以這麼說吧,“大女主”電視劇塑造的平凡女性形象,尤其是她們獨立成長的故事契合了當代女性的心理需求,而整個社會環境對“大女主”劇的容納程度隨之增高。在冷絲看來,無論世事如何變幻,女性作爲電視劇市場的主力軍,“大女主”題材的電視劇應當貼近女性的喜好,必定會有很好的前景。

曾經熱播的古裝劇,“大女主”有很多,讓人印象深刻的也很多。

《後宮·甄嬛傳》的甄嬛、《漢宮·美人心計》的竇漪房、《武媚娘傳奇》的武則天、《羋月傳》的羋月、《楚喬傳》的楚喬、《錦繡未央》的李未央、《那年花開月正圓》的周瑩,還有《獨步天下》的葉赫那拉·東哥,等等,每一位”大女主“都不簡單,渾身上下都散發着獨有的魅力。

同類題材的古裝劇《延禧攻略》《如懿傳》也贏得了很好的口碑,《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盛明蘭也被女性朋友追捧。

這三部古裝劇,同樣塑造了讓人印象深刻的“大女主”。

根據藝恩數據的用戶畫像分析,“大女主”類型劇的主要觀衆大都是女性觀衆,集中在20-49歲之間,其中30-39歲所佔比例更高。

由此也可以看出,隨着女性羣體收入和地位的快速提高,“她經濟”也開始興起,強調女性獨立意識成長的“大女主”電視劇贏得喜歡,並非是偶然現象。可以這麼說吧,“大女主”電視劇塑造的平凡女性形象,尤其是她們獨立成長的故事契合了當代女性的心理需求,而整個社會環境對“大女主”劇的容納程度隨之增高。

“大女主”劇的火熱,一向以嗅覺靈敏著稱的資本市場嗅到了商機,大量的“大女主”劇在最近5年出現,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局面:在大量的“大女主”劇衝擊下,觀衆和網友有了審美疲勞。

同時,部分電視劇的粗製濫造,本應該是市場看好的“大女主”電視劇就在這幾年也遇到了一些問題。

那麼,這些“大女主”到底有何魅力?如今的“大女主”電視劇是否有好的市場前景呢?

與其說“大女主”電視劇是一種劇集類型,不如說是現在盛行的一種思維,這與衆多高收入高學歷的都市女性緊密相連。只要性別不平等和差異化還存在,隨着女性地位的不斷提升,迎合女性心理、呼喚獨立與平權的“大女主”類型文化產品的生命週期就不會走完。

所以說,上文提到的“大女主”,她們的魅力就在於:在男人堆裏打滾照樣能夠脫穎而出;遇到天大的困難,她們也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渡過難關;愛情雖然不盡人意,她們最終還是找到了自己的歸宿。

但是,前幾年,“大女主”劇《如懿傳》延期播出,而《贏天下》(更名爲《巴清傳》)本來也是“大女主”電視劇,後來做了很多更改,該劇至今存在爭議。這樣的兩部劇爲該類型劇敲響警鐘,實際是其已經脫離現實過分戲劇化的結果,如何從“天下爭霸”的侷限思維迴歸現實,喚起當代觀衆共鳴,是擴大其社會影響力的重要方式。

同時,如今針對架空題材不斷收緊的政策也表明,追趕一時的市場熱度可能會博得鉅額收益,但是隨之而來的也是巨大的風險。如何進行謹慎的風險分析,把注意力紮根於影視劇本身的社會價值與歷史文化貢獻,尋求強有力的合作伙伴分擔風險,補足自身短處,會成爲規避風險的有效選擇。

在冷絲看來,無論世事如何變幻,女性作爲電視劇市場的主力軍,“大女主”題材的電視劇應當貼近女性的喜好,必定會有很好的前景。當然,電視劇製作方也應該回歸人物本身,圍繞“大女主”的成長曆程精心刻畫,切不可爲了短期的利益耗損觀衆的好感度,最終只會耗損“大女主”劇自身的生命力。

近幾年,隨着IP改編電視劇的不斷製作和熱播,尤其是那些由IP改編的“大女主”電視劇備受人們的青睞,據相關資料的統計顯示,一半以上的IP作品受到了受衆的一致好評。其中女性網站佔據了網絡文化很大一部分。比如紅袖添香、瀟湘書院等女性網站備受女性的關注,其中的小說下載量和閱讀量位居網絡小說網站的前茅。

不難看出,女性題材的小說在市場上佔有重要的組成部分。

需要指出的是,當前熱播的電視劇,留給人們更多的印象是“大女主”經歷了人生的低谷,並沒有放棄自我,而是敘述她們的努力後,迎來了人生和事業上的巔峯,併爲當時的人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然而,讓人感覺遺憾的是,“大女主”的成功總是離不開背後男主和男配的大力支持,這樣的情節與現實有一定的差距。

因此,針對這樣的問題,需要適當增加“大女主”電視劇中有關女主的敘事性故事,可以適當地將男主男配對女主的支持力度縮減,或者是增加一些男主男配反面性的題材,由此將劇中女性的敘事性故事得以豐富。

“大女主”IP劇是市場及資本驅動下的產物,具有很強的商業屬性。在開發“大女主”IP劇的過程中,還是那句老話——不能忘記社會效益,“始終關乎當今時代的現實問題和人民的審美訴求”,創新“大女主”IP劇的內容和形式,生產出立足大衆生活、具有紮實的精神內涵、能夠歷經時間沉澱、給觀衆留下深刻印象的高質量高口碑作品。

冷絲始終相信,“大女主“古裝劇依舊有很好的市場,發展前景看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