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朝取代明朝後,光山縣屬河南省光州。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今河南省光山縣一帶成爲楚國的疆域。

河南省,古稱中原,省會鄭州,簡稱“豫”,與河北省相對應,河南省因歷史上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作爲歷史文化大省,歷史上先後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河南,中國八大古都河南有四個,即十三朝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安陽、夏商古都鄭州。截至2018年底,河南省下轄17個省轄市,濟源1個省直管市。其中,就光山縣來說,人口超80萬,位於河南省的東南部,信陽市中部,南依大別山,北臨淮河,地處鄂、豫、皖三省的連接地帶。在歷史上,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正式設立光山縣,光山縣因爲一座山而得名,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
首先,光山縣隸屬於河南省信陽市。在地理位置上,光山縣位於河南省的東南部,信陽市中部,南依大別山,北臨淮河,地處鄂、豫、皖三省的連接地帶,全縣東西長60公里,南北寬55公里,中心座標:32°00′0″N,114°54′0″E。縣境東臨潢川和商城,西連羅山、南接新縣、北與息縣相望。東距合肥227公里、南離武漢220公里、北至鄭州430公里、西抵西安696公里。光山縣西南高、東北低,南部爲淺山區,中部爲丘崗區,沿河爲平畈區。北國江南、智慧之鄉的光山,是“司馬光砸缸”故事的發生地。就光山縣的歷史來說,西周時期,該地區爲弦國地。
弦國,周代一個較弱小的諸侯國,在楚國東北方向,與楚國,黃國,英國、息國、江國、蔣國等國接壤。國君爲嬴姓(一說隗姓),公元前655年亡於楚國。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今河南省光山縣一帶成爲楚國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信陽市光山縣一帶屬九江郡西陽縣這一建制。西漢時期,在該地區設立軑縣,屬江夏郡。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光山縣一帶成爲曹魏的疆域。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448年),在該地區設立光城縣,同年並置樂安縣;南朝宋大明元年(457年)分弋陽郡立光城郡,八年(464年)省光城郡爲縣;南朝梁太清元年(547年)在原光城郡置光州,治光城縣(今光山縣)。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今光山縣一帶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隋開皇三年(583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光城縣併入樂安縣;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正式設立光山縣,因有浮光山而得名。浮光山,又名弋山、弋陽山、濮公山,爲光州十景之首,是大別山最北端的餘脈,光州城西,淮河南岸。乾隆年間《光山縣誌》有記載:“山之知名,久而最著無若浮光者,縣口光山,以山名也,唐以前,光州治光山,故州亦以山名。酈道元雲:浮光,即弋山也。由此,就光山縣來說,屬於因爲一座山而得名的情況,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唐朝建立後,再次設立光州,後治所由光山移至定城,光山屬於光州(治今潢川縣)轄縣。唐天寶元年(742年),唐玄宗李隆基這位皇帝在位時,改樂安縣爲仙居縣。
最後,宋建炎元年(1127年),仙居縣併入光山縣。元朝時期,推行行省制。在此基礎上,光山縣屬河南江北行省(治汴梁)。明朝時期,光州屬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清朝取代明朝後,光山縣屬河南省光州。到了1914年,光山縣屬汝陽道。1928年,光山縣直屬於河南省。1970年,光山縣屬信陽地區。1998年6月,撤銷信陽地區,改設地級信陽市,光山縣屬之。如今,光山縣隸屬於河南省信陽市。截至2018年底,光山縣總面積達1835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爲86萬人。對於光山縣,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