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同級別的口罩需要質量不等的熔噴布,也就需要口罩和熔噴布生產企業去制定熔噴布的級別標準,但目前沒有90級、95級等熔噴布的標準。一位市場監管執法人員也表示:“由於口罩用的熔噴布並沒有對應的標準,所以我們在執法時很難,只能從企業生產規範上去執法。

原標題:不合格口罩到底還有多少?產業鏈最大紕漏找到了

疫情發生後,遍佈全球且每天幾億只的需求量,使口罩成爲最“珍貴”的抗疫物資。巨量需求和利潤面前,難免泥沙俱下,特別是在產能瞬間爆發的那段時間,隱患隱藏在背後。

4月底,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佈了自2月以來的“非醫用口罩產品質量監督專項抽查”結果,共檢出47家企業的51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項目爲過濾效率以及防護效果。

截至4月24日,全國市場監管部門查獲問題口罩8904.6萬隻,累計查辦非法制售口罩等防護用品案件29906起,罰沒款3.5億元,案值3.1億元。

被查處的只是冰山一角,不合格的口罩到底還有多少?“目前無法獲悉一個真實的數據。”一位市場監管的工作人員表示。

但口罩爲何會假?原材料爲何不過關?民間製造爲何繁榮?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發現,標準的缺失是最大的紕漏。

口罩生產“大躍進”

據分析報告估算,中國二、三產就業人口約5.3億人,如每人每天一隻口罩,全部復工後一天就需要5.3億隻口罩;保守估計,僅二產、醫療工作人員、交通運輸業復工復產,每天也需2.38億隻口罩。而這只是復工復產的需求,待到學校全面開學,口罩更將成爲熱門貨。

疫情發生以來,口罩的價格曾在一夜之間瘋漲,原本幾毛錢、幾塊錢的口罩被炒到幾十塊錢甚至上百塊錢。相關政府部門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很快啓動了醫療物資增產增供行動。

截至2月24日,全國共有醫用防護服醫療器械註冊證134個,其中在防疫期間應急審批的是93個;共有醫用防護口罩的註冊證84個,其中應急審批了21個;共有醫用外科口罩註冊證225個,其中應急審批了67個;共有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註冊證396個,其中應急審批了65個。

“靠這些國家批准的醫用口罩企業生產的口罩,遠遠不夠市場所需,不過能夠保障醫療領域的使用量。”一位醫用口罩生產企業負責人表示。

於是,爲了滿足市場需求,中國口罩的生產不止步於國家隊,各種民間自發的口罩製造也是遍地開工。

第一財經記者查詢啓信寶數據庫發現,成立日期在2020年1月1日到2020年4月20日,工商經營範圍中含有“口罩”和“生產/製造/加工/研發”,或主營業務中含有“口罩”的企業,全國新增總量是18132家。這1.8萬多家新增口罩企業中,還排除了二級行業爲批發業、零售業的企業。

光安徽安慶一地,就新增了2100多家口罩企業,其中安慶下面的縣級市桐城新增1200多家。福建泉州也新增了1000多家口罩企業。

口罩生產大軍中不乏跨界企業,比如格力電器和一些汽車製造企業轉戰口罩生產,更有一些小型服裝和鞋帽加工企業。隊伍的快速擴大,也帶來了相關設備的銷量和價格上漲。

上海卡羅娜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李相嶺先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口罩生產企業一哄而上,一方面是市場需求,另一方面也有不少投機成分在裏面,一些廠家設備很容易買到,但是專業的管理能否跟上,有沒有達到做口罩的標準,仍是一個未知數。

李相嶺對記者表示,他在尋找口罩生產合作廠家的時候,就發現不少廠家看準市場急迫需求,拿到定金就不管交貨能力和保證質量。其中有一家廣東口罩生產企業,告訴他每天有120萬隻的產能,但通過調查,發現只有10萬隻;有些在河南拿到的FDA認證(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廠家卻在福建;有些廠家還主動說,自己產能不夠,可以湊合其他廠家一起給你做。這些現象都反映出市場的亂象和急迫心態。

“2月份一個月的口罩生產設備的銷售量,比我們往年一年的銷售總量還多。半自動口罩機18萬元,點焊機1.2萬元左右,不到20萬元就可以讓生產線轉動起來。”一位口罩設備供應商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他還表示:“當時口罩生產設備的確很暢銷,需要預定,全款也不一定有貨,現在稍微好點,手頭能夠有現貨了。原來銷售設備都是生產企業負責調試,現在需要另外加錢,一個調試工人的調試費用一天是7000~15000元,所以口罩成本的價格不僅隨着熔噴布價格上漲,各種費用都在上漲。”

口罩的大躍進,催生了認證行業的火熱。一些不管是否要出口的口罩,只要打上一個歐盟(CE)或美國(FDA)的認證,似乎就是合格的象徵。

一個專業做口罩認證的人士告訴記者,歐盟的CE認證,準確地說,它不叫CE認證制度,它實際上是一種CE標誌的准入制度,按照歐盟規定,列入CE標誌管理制度中的產品,必須加貼CE標誌,才能進入到歐盟市場進行銷售。

據瞭解,一個歐盟CE認證,其標準流程時間在4至6個月左右,且需要歐盟授權的認證機構專家到中國現場審覈,目前疫情情況下,他們根本不可能現場審覈。於是口罩的CE認證也成爲了疫情期間火熱的行業。

“國標檢測報告沒有也沒事,直接辦歐美的CE認證或FDA認證也行。醫用的德國衛生局CE認證, 費用 8萬元,出證時間是20~30個工作日。美國的認證費用3萬+官費5236美金(官方費不是中介收取的,公司可以直接打到美國那邊的賬戶,中介代繳也行),出證時間7-10個工作日就可以搞定。你們只需要填張表格就行了。”上述專業做口罩認證的人士表示。

熔噴布來自哪裏

口罩擴產運動,帶動了與之相關的所有行業,原材料熔噴布更是首當其衝。

熔噴布被稱爲口罩的“心臟”,但在口罩火爆以前,這不過是一種極其冷門的材料。

據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統計,2018年,國內熔噴非織造布的產量爲5.35萬噸/年,日產爲146.6噸。這些熔噴布不僅用於口罩,還用於環境保護材料、服裝材料、電池隔膜材料、擦拭材料等,真正用於口罩的量只佔極少一部分。

爲了解決口罩供應問題,熔噴布增產成爲必須。但用於醫用口罩的熔噴布和無紡布對產品質量、性能、過濾效率等有着嚴格要求,而且一條熔噴布的生產線,從投入資金和時間來看,都需要很大成本。

“熔噴佈設備價格從幾百萬到上千萬元,核心部件是熔噴模頭,模頭出料的均勻性和穩定性對材料起到決定性作用,進而決定口罩的過濾效果。這些關鍵配件需要進口,比如從日本進口,且供貨週期和組裝時間都比較長,最快也需要6個月,所以設備是影響熔噴布短期內難以增產的重要原因,也是醫用口罩生產企業熔噴布緊缺的主要原因。”一位醫用口罩生產企業負責人表示。

但是在2月份的中國,熔噴布的供應並沒有因爲這些硬件因素而停下。除了生產熔噴布的國家隊擴增擴產之外,民間也是一片繁榮。

比如,江蘇鎮江下面的揚中市,原來並沒有什麼熔噴布生產廠家,列入工信部保供名單的也就兩三家左右。但數據顯示,截至4月10日,揚中登記註冊涉及熔噴布生產、銷售的企業已達800多戶。

雖然高昂的成本和較長的設備調試周期,讓一些中小企業望而卻步,但有利潤就有人願意冒險,一些簡易設備立馬加入熔噴布生產隊伍中,並獲得中小企業的青睞。

與動輒百萬、千萬的設備相比,一位熔噴佈設備銷售人員表示,他的設備“65配450模的設備只需43萬元,65配500模的50萬元,50配450模的38萬元,日常量在200~300公斤,生產出來的熔噴布是90級別。要生產出95級別以上的熔噴布,設備費用最少要在200萬元以上。我們的設備組裝也簡單,如果生產級別高的熔噴布,設備比較麻煩,安裝生產線時間長。”

“銷量非常好,特別是2月份,我自己一個人就賣掉了10多臺。”上述銷售人員表示。

標準長期缺失

但簡陋的設備導致的後果就是生產出不合格的熔噴布。

第一財經從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了解到,熔噴布是尿不溼、防護服、口罩等很多產品的原料,是有一個標準的,但這個標準並不是口罩用料的標準。

不同級別的口罩需要質量不等的熔噴布,也就需要口罩和熔噴布生產企業去制定熔噴布的級別標準,但目前沒有90級、95級等熔噴布的標準。

揚中市市場監管局依據《YY0469-2011醫用外科口罩》相關要求,對揚中的8家熔噴布生產企業進行抽查,發現基本都不合格。這些被檢測的熔噴布中,細菌過濾效率最低的不到40%,且合成血液穿透檢測全部不合格,都存在“有合成血液滲透”的情況。

一位醫學專家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口罩分類不同,檢測標準也稍有差異,醫用防護口罩級別最高,要進行鼻夾、口罩帶、過濾效率、氣流阻力、合成血液穿透、表面抗溼性、微生物指標等多項檢測。

所謂血液穿透實驗,就是通過檢驗設備模擬血液噴濺到口罩上的場景。合格產品是做完這項實驗後口罩內表面沒有血液滲透,不合格的就會有血液滲透。

除了揚中,還有多少地方在生產不合格的熔噴布?這些不合格熔噴布又流到了哪裏?以此爲原材料生產的口罩又將怎樣進入市場?這整個過程暴露出的是這個行業的漏洞,即熔噴布和民用口罩的標準缺失。

“醫用口罩作爲醫療器械生產,需要在國家藥監繫統進行審批,雖然在疫情期間加快了審批綠色通道,但要求仍比較高,不是一般小企業想開工就開工的。其他非醫用口罩生產企業的註冊速度則比較快,只要在市場監管部門登記就可以。加上簡政放權,又省去了很多中間程序,所以時間更短,有的一天就可以拿到生產許可。而原材料熔噴布,目前並沒有針對性的標準,只能根據口罩的標準來找熔噴布原料,所以管控起來比較難。”上述醫用口罩生產企業負責人表示。

一位市場監管執法人員也表示:“由於口罩用的熔噴布並沒有對應的標準,所以我們在執法時很難,只能從企業生產規範上去執法。”

目前,我國有2項熔噴布相關行業標準,分別是《紡粘/熔噴/紡粘(SMS)法非織造布》(FZ/T 64034—2014)和《熔噴法非織造布》(FZ/T 64078—2019)。 前者適用於以丙綸爲主要原料,以熱軋粘合方式加固的SMS產品。後者適用於以熔噴法生產的非織造布,最終用途不限於口罩,標準僅對幅寬、單位面積質量等提出要求,過濾效率、透氣率等關鍵指標的標準值規定由供需合同約定。

企業組織熔噴布生產主要依據企業標準,但相關指標規定也參差不齊。作爲熔噴布大省,江蘇最近才制定了專門用於口罩的熔噴布標準。

4月23日, 江蘇省紡織工業協會正式發佈團體標準《口罩用聚丙烯熔噴非織造布》(T/JSFZXH001—2020)。這是全國首次發佈口罩用熔噴布團體標準,主要適用於衛生防護用口罩熔噴布,由團體成員按照約定採用,但只供社會自願採用,並非強制。

同樣的,直到3月11日,由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牽頭制定的《民用衛生口罩》團體標準正式發佈,才填補了我國民用衛生口罩領域標準的空白,改變了市場無標可依、無標可查的現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