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来钱最快”看上去又非常光鲜亮丽的行业,娱乐圈也成了不少年轻人向往的乌托邦,明知这是一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较量,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削尖了脑袋往里面挤。而在这个过程中,艺术类院校作为最基本的明星孵化基地也深受广大年轻人的青睐,抱着十年寒窗一朝走红的心思,北影、中戏、上戏此类的艺术院校也成了部分学子选择踏入娱乐圈的第一步。不过,当艺术成本远远高于生活时,读艺校当明星的代价似乎也有点过大。

众所周知,支撑艺术发展的除了自身天赋,更多的是金钱的堆砌。似乎广大网友在读书时就存在的认知就是学艺术要比其他东西贵,是需要用真金白银来做基础,毕竟天赋凛然又能一飞冲天的人少之又少。作为明星的起步条件,部分艺术院校也被包装成了明星的产出地,吸引着一批又一批青年学子前仆后继。但在艺术院校这种销金窟里,“读艺校当明星的成本有多高”?这也成了不少网友最好奇的问题。

4月8日,有网友晒出了一篇关于张雨绮的文章。文章中的张雨绮,还是那个没有“独立女性”标签的张爽,她是20岁的如花少女,也是一个查无此人但怀揣着明星梦的普通女生。在这篇文章中,该博主对张雨绮的成名之路做了一个完整的概括总结,但在整篇文章中最吸引人的还是张雨绮及家里人为了造出一个大明星而付出的成本。

文章中写道,为了支持女儿的明星梦,张雨绮的妈妈拿出了家里的全部积蓄,甚至还变卖了自己的首饰才凑够了张雨绮一年的学费。花光家里所有的积蓄才拿到了一块敲门砖,张雨绮的成名之路也是大部分艺术生的缩影。背着全家的希望,张雨绮也顺利入学,但在这所艺术学校里,让她感到最挫败的不是颜值,而是身边形形色色的有钱同学。母亲变卖首饰凑齐的学费抵不上女同学的一个包,这种巨大的落差也驱使着张雨绮去出人头地,成为一个真正的大明星。

好在张雨绮是幸运的,她遇见了自己的伯乐,也迎来了人生转折。2006年,张雨绮被周星驰选中参演《长江七号》中的袁老师,有星爷坐镇,那个惊鸿一瞥就吸引了无数观众眼球的张雨绮也自此在娱乐圈有了名号。名气打开,张雨绮也跟开了挂一般在娱乐圈混的风生水起,甚至连两段婚姻都闹得人尽皆知。名利双收人气斐然,张雨绮也没有辜负母亲那笔变卖首饰攒到的学费,硬生生在娱乐圈闯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不过在娱乐圈里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张雨绮,也不是所有的投入就会有回报,张雨绮只是茫茫艺术生中的个案。正如在这篇张雨绮文章中写道的一样,“艺术院校不缺美女,更不缺有钱的美女”,“钱”字似乎也成了一个区分标准。张雨绮的学费是家里的全部积蓄,但对于其他同学来说或许只是一场聚餐钱。开弓没有回头箭,只要选择艺术这条路之后,学费、培训费、还有其他的延伸费用将会一步步蚕食一个普通的家庭。

在娱乐圈里,网友们已经看惯了成名后明星的光鲜亮丽,但是忽略了这条在追求艺术道路上所投入的成本。张雨绮妈妈为了女儿学费变卖首饰也好,孙红雷靠着母亲捡破烂成名也罢,这都是万千人中的个例,那些花着相同的成本但最终碌碌无为的普通人大有人在。在娱乐圈里,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林俊杰,不好好唱歌就得回家继承资产;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像陈飞宇,有名导老爸和演员老妈的助力加持;更多的只是一个又一个怀着明星梦的普通人,还有为了支持孩子明星梦节衣缩食的普通家庭。

就像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黄智博事件,为了追求所谓的明星梦用着全家省吃俭用的积蓄,却在光怪陆离的娱乐圈里迷失了自己。年少无知的黄智博,是普通追梦学子中的个例,却是一个普通家庭为了供出一个明星的常态。不管是黄智博还是张雨绮,似乎都在讲着成为一个明星的代价有多大、成本有多高?当然这也不是“你穷就不配有明星梦”的意思,只是希望所有抱着明星梦的人能有成为万分之一的可能,也做好那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的准备。

“梦想”这两个字,是可敬又奢侈的,尤其是“明星梦”,这个看上去触手可得却又遥不可及的梦想。它不仅需要你有足够的天赋,还需要有足够的资本来支撑,当投入和产出成正比时,这个明星梦才达到价值最大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