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三宜:事宜多,話宜少,人宜厚。
事宜多做,多做則順暢;話宜少說,少說能避禍;人宜厚道,厚道則路寬。
事宜多做
曾國藩公務繁忙,卻將日常事務安排得很有條理。
不論做官辦事,他總是親力親爲。
他畢生堅持每日自課八件事:
讀書、靜坐、屬文、作字、辦公、課子、對客、覆信。
曾國藩說:“天下事總是在局外吶喊無益,必須躬身入局。”
事都是越做越順的,總是站在局外空喊口號,得不到半分進益
必須自己親身入局,才能在實踐中積累真知。
在寫給李芋仙的贈言中,曾國藩談到做事要講“五法”。
所謂“五法”,即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
身到,就是要親身去實踐,凡事唯有做過才知其中深淺;
心到,就是遇事要用心分析,不可隨意妄加猜測;
眼到,就是凡事認真觀察,切記耳聽爲虛、眼見爲實;
手到,就是事後勤於記錄整理,用以總結經驗教訓;
口到,就是託付他人辦事,一定要交代清楚、反覆叮嚀。
不發妄言、不當看客,虛心實幹則近於成功。

話宜少說
孔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說也。
說之不以道,不說也。
小人難事而易說也;
說之雖不以道,說也。”
君子易於做事,而難於開口。
說話辦事都要謹慎,因爲謹慎方顯得持重。
凡是不符合道義的話,絕不會輕易說出口。
小人難於做事,而易於開口。
要他們踏踏實實做些實事,簡直難於登天;
可話到嘴邊卻是張嘴便說,絲毫不顧忌後果。
“一言欺詐,終不可久”,曾國藩始終堅信這句話。
他曾寫過一篇《謹言箴》:
“巧語悅人,自擾其身;
閒言送日,跡攪放神。
解人不誇,誇者不解;
道聽途說,智笑愚駭。
駭者終明,謂汝實欺。
笑者鄙汝,雖矢猶疑。
尤悔既叢,銘以自攻銘而復蹈,嗟女既囊。”

意思是說,花言巧語欺騙他人,最終騙不過自己的良心;
閒言碎語編排別人,平白攪擾了自己的清淨。
整日誇誇其談的人,往往沒什麼真本事;
因爲真正有學問的人,都懂得閉口不談。
道聽途說傳播謠言,旁人聽見要笑話愚昧;
一旦謠言不攻自破,勢必損傷自己的信譽。
這時候再去賭咒發誓,說下不爲例,不僅沒人會再相信,也會陷入又一個謊言的循環。
多說多錯,唯有不說,方能無過。

人宜厚道
做人不要精明的太露骨,還是厚道些好。
精明算計,終究不是載福之道;厚道含混,纔是真正享福之人。
鄭板橋說:“試看世間會打算的,何曾打算得別人一點,真是算儘自
家耳!”
曾國藩是個精明人,他弟弟曾國荃也是個精明人。
兄弟二人年輕時,曾因太過精明喫過不少暗虧。
曾國藩有個朋友名叫迪安,此人全然不通人情世故。
迪安與曾國藩志氣相投,兩人都是一肚子的不合時宜。
但迪安勝在厚道含渾,從不輕易發露。
所以在朝堂風雲變幻中,他始終獨善其身。
曾國藩受到迪安的啓發,領悟了厚道的妙處。
他對曾國荃說:“人以僞來,我以誠往,久之則僞者亦共趨於誠矣。”
你對別人誠懇,別人纔會對你誠懇;
你對別人詭詐,別人也會對你詭詐。
這是很自然的道理。
做人,居心要正,爲人要厚。
曾國藩說:“厚藏匿銳,身體則如鼎之鎮。”
用厚道掩蓋鋒芒,身體就像大鼎一樣敦實地立在那裏。
任他風吹雨打,我自不爲所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