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順古鎮的慢時光裏,找回內心的安靜與祥和

作者/ ANN婉安

搖搖晃晃,迷迷糊糊,到達和順古鎮已經是下午三點。

去和順古鎮之前,我已經去過好幾個古鎮。趨之若鶩的遊人在大巴上塞滿了古鎮的大街小巷。所以被商業氣息渲染的古鎮也有了千篇一律的倦怠感。

和順古鎮位於騰衝,騰衝已經是雲南的邊陲,和順古鎮偏居一隅。

或者正是山高水長的距離才讓遊人望而卻步,也把過分濃郁的商業化模式拒之門外,保留了八分的質樸和原色。

在和順古鎮的慢時光裏,找回內心的安靜與祥和

走進古鎮,左邊是進入古鎮的雙虹橋,橋頭就是荷塘和蒼天古樹。

和順是個沒有過度開發的古鎮,當地的居民住在這裏已有幾十幾代了。

遊人過客的嬉鬧和好奇,都打擾不了他們生活的常態。

在和順古鎮的慢時光裏,找回內心的安靜與祥和

有少年站立在池塘邊垂釣,不遠處有兩鬢霜白的老者蹲在一旁等魚上鉤,一側放着竹編的魚簍。

三兩老嫗用竹竿撥水裏的水植,一下又一下,像個淘氣遊戲的小孩。

對於遊人的注目不以爲然,巋然不動。遊人是過客,有種貿然闖入他們生活的錯覺,破壞了田園風光圖。

想起馬致遠的那首,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斷腸人在天涯。

在和順古鎮的慢時光裏,找回內心的安靜與祥和

整個古鎮都是大塊的青石板鋪就的石板路。

雙波橋跨橋而立,河水兩旁綠柳依依,枝條垂落,微風吹過,枝條尖有一下沒一下的觸碰到水面。

河水之上建有浣洗亭。聽說是常年出門在外的和順男人們心疼自己的媳婦,衣錦還鄉後而建。

在和順古鎮的慢時光裏,找回內心的安靜與祥和

有附近高校的老師帶着一幫學生過來寫生。小女生屈膝坐在石階上,用手機選好了角度在畫板上靜靜描畫。

悠閒自在的鴨羣在河中游蕩。帶着碧波划來層層的漣漪水紋。不時傳來嘎嘎的叫聲,更襯的美好。

在和順古鎮的慢時光裏,找回內心的安靜與祥和

拾階而上,有中國最大的鄉村圖書館。圖書館的歷史已有百年。圖書館前院小道的小徑通幽。環圈而種的綠植已有人高。

圖書館內是木質地板,踩上去吱呀作響。報刊擺放整齊,上面都有統一的藍色油墨的日期戳印。

留守一方的婦孺老幼,做完家務就會來看書看報。當地導遊說,不要小瞧古稀阿婆,都是學識淵博,輕易不敢攀談。

或許就是將母親對兒子、妻子對丈夫、孩子對父親的思念,都寄託於書文中,才讓小小的古鎮出了百位狀元舉人。

在和順古鎮的慢時光裏,找回內心的安靜與祥和

往高處走,兩旁樓宇鱗次櫛比,還有保存完整的清末建築,或是在老建築上改建的,或保留了石柱。

走累了,走入一家玫瑰餅店。新鮮出爐的玫瑰花餅,外皮酥脆,豔紅內餡的玫瑰花甜兒不膩,玫瑰花香濃郁。

店內還售玫瑰手工皁,玫瑰香水等等。老闆娘說,不遠處就有他們的玫瑰花種植園。可以去參觀,保證原料新鮮。

仰頭是天際一線的藍天,大團大團的白雲像極了柔軟的棉被。遠處是綠油的良田,起伏的山脈,耕牛在悠閒的喫草。

在和順古鎮的慢時光裏,找回內心的安靜與祥和

內心富庶的人,不會因爲物質的五光十色而迷失了方向。

這個甚囂塵上的時代,我不太喜歡誇大其詞的標題黨,總是塞滿了乾貨、成功這樣吸引眼球的字眼。彷彿所謂成功的捷徑都在字裏行間埋伏。

我知道時代變了,90後的孩子比我們更渴望成功。很少人願意看遊記,大家都只想知道攻略,更少人願意看春去秋來,看落葉歸根。

其實,路要一步一步走,飯要一口一口吃。經歷比結果更重要,修煉比打怪更重要。

路程很長,我們不知道會遇見什麼風浪和轉折。只有把自己的心修煉得波瀾不驚,我們才能過好生活。

因爲日子在你遇到任何情況下都要喫飯、睡覺,一日三餐,冬暖夏涼,這是抽絲剝繭後的生活本質。

在和順古鎮的慢時光裏,找回內心的安靜與祥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