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君子相交,即使是絕交了也不會互相拆臺,不會去說人家的壞話。不過樂毅也做出了承諾,那就是會遵循先賢的教導,好好做一個君子,更不會爲了自己謀利,利用趙國的軍隊去攻打燕國。

“古之君子,交絕不出惡聲;忠臣去國,不潔其名。”

這一句話是戰國名將樂毅留下的,當時燕昭王去世,而樂毅和新王燕惠王之間有矛盾。爲了保全自己樂毅沒有回到燕國,而是去了趙國。這時候燕惠王則責問樂毅,雖然兩人有着私人恩怨,但是樂毅卻直接拋棄了燕國,這怎麼說的過去呢?再說樂毅你承蒙先王之恩,現在說走就走,是不是太過分了呢?


而這時候的樂毅才說出了這一名句,樂毅舉例當時的伍子胥和吳王闔閭。闔閭對伍子胥是言聽計從,所以在討伐楚國的時候才能佔領楚國都城。然而在闔閭去世之後,伍子胥進言新王夫差,可是夫差不聽。後來夫差還聽信了讒言,將伍子胥害死了。過這樣還不夠,還要把伍子胥的屍體裝在囊裏,飄在江上去餵魚。可想而知這樣的悲劇不能再上演,樂毅的態度很明確,那就是他知道新君和舊君不同,所以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最爲重要。


不過樂毅也做出了承諾,那就是會遵循先賢的教導,好好做一個君子,更不會爲了自己謀利,利用趙國的軍隊去攻打燕國。最終樂毅也一直和燕國有着友好往來,直到樂毅安然去世。在這裏樂毅說的話是“古之君子,交絕不出惡聲;忠臣去國,不潔其名。”;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君子相交,即使是絕交了也不會互相拆臺,不會去說人家的壞話。要知道有道德品質的人都是互相抬轎的,而不是小人那般互相拆臺。一家企業或者一個公司合夥人合夥做生意,翻臉往往都是因爲利益分配不均。而喜歡惡言相向的一定是受損的一方,但是這也說明你的利益太過依賴他人。


就像是樂毅和燕惠王一樣,兩人絕交之後結果導致兩敗俱傷,樂毅沒有了稱王的機會,而燕惠王也把到手的七十座城池丟了。可謂是誰也沒有得到好處,還白費了一番努力。那麼這樣的事情能不能避免呢?還是一句話,那就是要學會向內求。不去用高標準要求別人,而是先來要求自己,看看自己能不能做到。和別人翻臉了,自己會不會到處亂說別人壞話。別人說不說我們不管,管好自己就可以了。


除此以外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懂得犧牲,不想要導致兩敗俱傷的結局,我們就隨時調整利益的分配。不要把大利留在自己的身邊,記住一句話:對待他人可以給以及可給可不給的都選擇給,對待自己可以拿和可拿可不拿的都不拿。不要總想着四兩撥千斤,想着用最小的代價來換取最大的利益。而且你出去抱怨傾訴又有用嗎?與人相交忌諱的就是你說和誰翻臉,朋友聽了會怎麼想?今天你和他翻臉了,明天是不是就輪到我了呢?最重要的是,大多數人看到的是結果,人們總是更加偏向於成功者,正如燕惠王和樂毅一樣,有人會說樂毅做錯了嗎?


除了第一句話之外,樂毅還有一句話是“忠臣去國,不潔其名”。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說的是即使離開了老東家,也不會因爲離開而推卸責任。這在日常生活裏時常發生,每當面試者被問到爲什麼從上一家公司離職的時候,是不是往往會聽到上家公司待遇不好,領導不行雲雲之類?而樂毅的話就和這種行爲相反,說的是老闆說我哪裏有錯我就承認,即使離職了也不說之前公司的壞話。總之就是做人要厚道,不要拿了人家的工資還要說人家不好,不好可以離開,沒必要呈口舌之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