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5月10日,母親節。母親是一個偉大的稱呼,古語有云“爲母則剛”,人們印象裏比較柔弱的女人,一旦成爲母親之後,身體裏變回迸發出極其強大的力量,她用這股力量去關心孩子、呵護孩子,當孩子受到傷害,而又得不到公正的解決時,媽媽會怎麼辦呢?

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今天爲介紹3部母親“復仇”的電影,用另一種形式詮釋母愛,感受母愛的偉大和震撼。

《親切的金子》

《親切的金子》是今天要推薦的第一部電影。這部電影由韓國知名導演樸贊鬱執導,於2005年上映,上映之後廣受好評,與《我要復仇》、《老男孩》,共同組成“復仇三部曲”。

樸贊鬱作爲國際性知名導演,憑藉暴力美學揚名影壇,作爲“復仇三部曲”之一的《親切的金子》,走的也是酣暢淋漓的復仇主線。

故事講述的是一個20餘歲因爲綁架男童謀殺案而鋃鐺入獄的美麗女性金子的故事,她入獄之後,妥帖地照顧獄友,對周圍的人關懷無微不至,積攢了相當好的人緣,被人稱爲“親切的金子”,其實,這一切都是她的僞裝,她唯一想做的就是積攢人脈,以便出獄復仇行事方便。

原來,金子的確綁架了男童,但因爲金子早年遇人不淑,被禽獸老師欺騙,後來又生下了孩子,禽獸老師不僅是渣男還是變態,他以金子的女兒爲要挾,逼金子幫他綁架男童並殺害,還是以女兒爲要挾,他想要金子承擔起全部罪名,替他入獄,而他的目的也達到了。

金子出獄之後,迅速展開了自己的復仇計劃。她尋找槍支,去當年受害男童的家中剁手指贖罪,繼而去國外尋找被人渣老師送往福利院的女兒,女兒已經被一對善良的外國夫妻收養,而在女兒的強烈要求下,她帶着女兒一起回到了韓國,女兒的歸來,也帶給了她更多復仇的力量和活下去的勇氣。

經她查明,現在人渣老師依舊在幹着綁架男童,索要金錢然後再撕票的勾當,更可怕的是,這個人渣現在還在經營着一家高檔的兒童機構,以便於他篩選出有油水的受害者家長。

金子震驚了,但她依然縝密地推進着自己的計劃,她想到那些失去孩子的父親母親,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生前遭受了怎樣的折磨,金子本來打算自己槍殺變態老師,但是她想到了一個更好的計劃,那就是召集那些喪命的孩子的親屬,把他們召集在一起,對禽獸老師進行一場集體的虐殺。

一開始家長們都還很謹慎,但是對禽獸老師的恨意,覆蓋了他們殘存的法律意識,當自己的孩子都已經去世,兇手卻還逍遙法外,對於這些家長來說,法律已經對他們不夠公平了,於是他們舉起刀,最終殺死了禽獸老師。

《告白》

第二部要推薦的電影是來自日本的《告白》,與《親切的金子》相似,這也是關於一位母親復仇的電影。

電影打的是“推理”標籤,本以爲會有相當複雜纏繞的解密兇手的劇情,沒想到它卻在一開始就直入主題。

松隆子飾演的女老師在班集體裏坦然地講,自己的孩子就是被班裏的人所殺,而且她也知道是誰,因此她在他們的牛奶裏放入了艾滋病人的血液,以此作爲復仇。

可見這部電影劇情好不拖沓,既然知道誰要復仇,要向誰復仇,那剩下的如何復仇了。其實,女老師生成自己在牛奶裏放入了艾滋病患者的血液,只是個噱頭,艾滋病不可能通過這樣的途徑傳播,但她的根本目的便是折磨兇手。

兇手有兩個,少年A因爲難以接受自己喝入艾滋病人的血液,在自己的房間裏逐漸發狂,失手殺死母親。

而少年B,一個接近於天才的少年,殺死自己女兒的真正指示者和主謀卻意識到艾滋病不可能這樣傳播依舊逍遙地活着。

本以爲女老師既是老師,又曾經身爲人母,或許會仁慈一把放過這個少年,但是真的永遠不要低估一位失去孩子的母親心中的恨意,導演沒給女教師“聖母”的機會,而是持續地把復仇計劃推進下去。

無論年齡大小,對別人生命的輕視,註定會引火燒身。女教師就是想要讓他們明白,不要以爲沒有法律的制裁便可以逃之夭夭,這世界上一切壞事都有代價。

再度經過調查,原來天才男孩B,也是一個極度缺愛的孩子,他的工程師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他,他參加的一切比賽,甚至殺人,都是爲了自己可以上電視,藉此讓母親看到他。很諷刺是吧?如此渴求母親的愛,卻殘忍地殺死本可以享受母愛的另一個孩子,這是有意爲之嗎?

故事的結局,還是滿腔復仇怒火的女教師和天才少年B的較量,這一次,他們壓上了更多人的性命,牽扯到了一枚炸彈,究竟誰會獲勝?在這裏留個懸念,大家可以自己回去看這部精彩的電影。

《媽媽別哭》

《媽媽別哭》是2012年韓國又一現實主義力作,講述了一對相依爲命的母女,女兒入學後喜歡上了一個外表帥氣的小痞子,後來被小痞子約到天台,被他和其他的兩名同夥輪姦,因爲這三個小混混全是未成年人而無法收到法律制裁,而逼迫母親走上覆仇之路的故事。

其實,這部電影的故事線非常揪心,甚至比《親切的金子》和《告白》還要揪心。

在電影《親切的金子》和《告白》當中,對於孩子被害的鏡頭沒有過多的渲染,而這部《媽媽別哭》則是類似於《熔爐》和《素媛》,對女孩子受到強暴的鏡頭做了一些集中的展示,不色情,但特別讓人痛苦,充分展示了韓國電影煽動觀衆感情的功力。

劇情倒也不復雜,但整體而言加強了母親從走法律道路,到發現法律根本幫不了自己,才準備自己行動的整個“逼上梁山”的過程。

這個母親和大多數女兒遭遇如此對待的母親一樣,她們先努力取證,上訴,在對於強姦罪和針對未成年人的法律不完善的情況下,整個取證的過程,其實就是對女兒精神和心理二次傷害的過程,上訴未果,女孩的精神狀態收到嚴重的打擊,似乎已經瀕臨崩潰了。

在法律難以制裁這三個少年的情況下,他們洋洋得意,竟然得寸進尺,以女孩的暴露視頻威脅她,再度將她騙來侵犯,又逼迫她裸着身體拉琴,女孩最終受不了這樣的凌辱選擇在自己家的自盡,母親趕來時已經晚了,女兒的遺言是“媽媽,別哭”,正是女兒的死和這句話,讓母親毅然決然走上覆仇之路。

接下來的劇情比較簡單,母親拿着女兒手機上的視頻去質問那些小混混,小混混們卻都裝出一副無所謂的表情,對這位母親的質問毫不在意,甚至其中的一個還企圖侵犯這位母親,如果你是這位母親,你會怎麼做呢?或許你已經隱隱約約有了答案。

母親舉起了刀,殺死了這三個強姦她女兒的小混混,而在企圖殺死最後一個小混混時,警察來了,舉起槍擊斃了她,她算是和這個小混混同歸於盡。

母愛的偉大超乎想象

“復仇”往往是出現在電影裏的故事,因爲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提倡理性地、用法律解決一些事情。但是涉及到“母親爲子復仇”這類情節,人們無疑採取了相對寬容的態度。失去愛子,悲痛欲絕,這是人類共同的感情。

在現實裏,我們也少能看見像《親切的金子》和《告白》一般,酣暢淋漓的復仇,更多的是像《媽媽別哭》那樣沒有計劃,走一步看一步的壓抑和無奈。

或許這就是復仇電影的意義,給了人們一個宣泄的出口,也提醒人們,不要輕易去傷害別人的女兒或兒子,他們還有母親,母親會爲他們做任何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