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倡議書的內容來看,到沒有過多強調視頻網站目前的困境,更多地是影視製作公司由於無法正常開工快“過不下去”了,據不完全統計,此次疫情期間僅影視劇行業就有大約60個劇組停拍,100個項目延遲,預計今年電視劇產量將比2019年減少30%,一季度全國有6600多家影視文化機構註銷。與此同時,與網文IP改編深度綁定的影視行業,也開始呼籲“自救”,並且不止是影視製作公司,愛優騰三家視頻網站也參與其中。

在五一假期中,圍繞着閱文集團與網文作者合同的爭議不斷髮酵,終於在5月6日這天,閱文方面也給出了相對正面的回應;與此同時,與網文IP改編深度綁定的影視行業,也開始呼籲“自救”,並且不止是影視製作公司,愛優騰三家視頻網站也參與其中;而說到視頻,知乎也在五一期間開啓的“視頻創作者招募計劃”,不知道是否有點晚了一些呢?

【五五斷更節後,閱文終於給出正面回應】

5月5日這天,多個網文平臺出現“集體斷更”事件,由此也引發了多方的關注。在5月6日這天,由閱文集團組織的懇談會召開,CEO程武承諾會在一個月內公佈新的合同,並會對現有內容進行修改。但有不少網文作者指出,閱文給出的回應“避重就輕”,在“內容付費”還是“內容免費”上大做文章,對作者最爲關注的版權歸屬問題含糊其辭,並沒有給出實質性的承諾。

雖然說翻看閱文的舊賬,合約中很多內容苛刻得讓人難以接受,但需要注意的是,網文平臺對於作者作品版權的“霸王條款”,其實並非閱文方面的獨家。有作者也放出了自己多年來在多個平臺上的合同,從縱橫中文網到創世中文網,從刺蝟貓到更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平臺中,對作品的獨佔期不斷延長,甚至最終達到了如今“法律保護多長時間,版權就捏在平臺手裏多長時間”。

對於整個網文創作環境中的不合理因素,內容的真正創作者無疑也應該意識到,指望“代表”與平臺協商或許還很難給出滿意的答覆。並且需要改變的也不僅僅是閱文集團一家,而是整個網文行業都需要重新認識作者應有的權利,或許也只有積極推動《著作權法》等相關法規的進一步改進與健全,這一事件最終才能實現多方共贏的局面。

【愛優騰呼籲“自救”,或是受上游影視企業影響】

由於此次疫情促使許多朋友只能宅在家中,因此所帶來的應該是各視頻網站在第一季度的數據,理應相當好看纔是。例如隔壁的Netflix在2020財年的第一季度就新增了超過1577萬付費用戶,創下了新的歷史記錄,甚至連常年負數的自由現金流也奇蹟般的由負轉正了。不過讓人意外的是,在5月7日,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三家視頻網站,以及正午陽光、華策影視、檸萌影業、慈文傳媒、耀客傳媒、新麗六家影視製作公司,聯合發佈了一份《關於開展團結一心 共克時艱 行業自救行動的倡議書》。

從倡議書的內容來看,到沒有過多強調視頻網站目前的困境,更多地是影視製作公司由於無法正常開工快“過不下去”了,據不完全統計,此次疫情期間僅影視劇行業就有大約60個劇組停拍,100個項目延遲,預計今年電視劇產量將比2019年減少30%,一季度全國有6600多家影視文化機構註銷。影視公司接連倒下,就如同關聯的多米諾骨牌一樣會牽涉到愛優騰這樣傳統視頻網站的發展。

簡單來說,當影視公司無法給視頻網站提供足夠的新鮮內容,平臺也就缺乏吸引用戶的最核心競爭力。到那時用戶會轉移到什麼地方嗎呢?可能是短視頻,也可能是B站那樣以用戶自制內容爲主的“後浪”,但相信不管是哪一種,無疑都不是傳統視頻網站願意看到的結果。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倡議書中的很多內容是觀衆和正經從業者喜聞樂見的,但是這紙倡議書並沒有強勢的約束力,集體到執行上又會是什麼樣的一幅光景,現在還難以判斷。

【知乎開始招募視頻創作者,但爲時已晚?】

隨着B站擴圈的腳步越來越快,不少其他平臺創作者也愈發看重這個平臺所帶來的流量紅利,而一大批在最初在知乎上完成粉絲積累與內容輸出的內容創作者,也紛紛轉向B站“出圈”和變現。而其中最爲典型例子,則是最近爆紅的半佛仙人了。造成這種局面,知乎看上去似乎從大V的聚集地,逐漸變成了他們的跳板,因此也就難怪知乎想要“逆襲”了。

五一期間,知乎開啓了“視頻創作者招募計劃”,面向全網招募科普人文、電競遊戲、科技數碼、生活娛樂等領域內,有內容創作熱情與能力的視頻創作者。既然是“張榜懸賞”,知乎當然也準備了好些福利,除了流量曝光、現金獎勵、漲粉資源、商廣權益,和月度創作激勵金之外,推薦加入的知乎老用戶也能夠獲得最高10000元現金紅包、知乎鹽選會員,和視頻流量加油包。

但是知乎想要逆襲,單靠流量扶持似乎遠遠不夠,爲創作者創造更多商業化的可能性無疑將是重中之重。但相比B站打賞與流量分成機制的低門檻,知乎的“好物推薦”、“LIVE”、“直播”、“鹽選專欄”對於新人乃至小V而言,目前來看則都算不上太友好。更何況,知乎甚至還沒有爲視頻內容準備好入口,雖然有着好的想法,但是其配合的“四肢”卻似乎有點不那麼聽使喚。

總體上來看,本週互聯網行業似乎依然沒有從疫情的陰霾中走出來。主要表現出兩種特點,要麼是有很大膽的想法,但是具體落到的執行上可能更會更保守;要麼是加緊抱團取暖,意識到只要行業整體態勢良好自己纔有生存空間。因此或許目前這場危機對於互聯網行業的影響力,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大得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