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中,有一個鑄鉤的師傅,一心要造出一對好鉤,他在開爐鍛造的時候,也遇到了干將煉劍時的難題,即:他所精心挑選的那些好鐵,無論怎麼煅燒,就是無法融化,最終,沒有辦法鑄造金鉤。過了幾天,煉造金鉤的師傅來到王宮,向吳王闔閭要造金鉤的賞錢,並開出了整個吳國金鉤的最高價:一百金,跟干將的價錢一樣。

《吳越春秋》,東漢趙曄撰,是一部記述春秋戰國時期吳、越兩國史事爲主的史學著作。

在《吳越春秋》中,曾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說:干將奉命鑄劍的時候,開採了五山上的優質鐵石,選了一個黃道吉日,開爐鍛造,又是拜神,又是祭天。但是,開爐煅燒了好久,這金鐵石就是無法化開,不能將金和鐵融化,就不可能將其做成寶劍。


之後,干將左思右想,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此時,他的妻子莫邪說:“你這煉劍的手藝遠近聞名,名氣大到連君王都來找你鑄劍,結果現在,你竟然連鐵石都化不開。眼看着爲期三個月的煉劍工期就要到了,這樣的情況,你要拿什麼交給君王呢?”

干將回答道:“我也不知道,不明白這金鐵石爲什麼就是化不開。”莫邪說:“這是神化的物件,需要人來煉就纔可以。當年,我們的師傅也遇到過這種問題,金鐵石無法融化,最後,他們夫妻二人一起跳進了火爐,才把寶劍鑄造出來,難道你不記得了嗎?”

於是,莫邪先將自己的頭髮、指甲都剪了下來,扔進火爐裏,又叫三百童男童女不斷煽風、加火,待到炭火最爲猛烈之時,莫邪便從爐臺上縱身跳進了煉爐中自焚了。頃刻間,烈火熊熊燃燒,金鐵融化了,變成了液體的鐵水遂鑄成了兩把寶劍。先鑄成的爲陽,取名爲“干將”,後鑄成的爲陰,取名爲“莫邪”。


之後,干將將其中的陽劍藏匿了起來,只將陰劍“莫邪”獻給了吳王。

吳王闔閭得了寶劍,隨手試之於石,應手而開,也就是現在位於虎丘的“試劍石”。因此,吳王感到非常高興,便賞賜了干將一百金作爲獎勵。

那段時間,吳王對鑄造兵器非常癡迷。他擁有了“莫邪”寶劍之後,又招募能人來爲他鑄造金鉤,有能造金鉤者,重賞。此令一出,吳國上下都開始製作金鉤,並紛紛前來獻貢。其中,有一個鑄鉤的師傅,一心要造出一對好鉤,他在開爐鍛造的時候,也遇到了干將煉劍時的難題,即:他所精心挑選的那些好鐵,無論怎麼煅燒,就是無法融化,最終,沒有辦法鑄造金鉤。

那麼,應該怎麼辦呢?

他想來想去,決定把自己的兩個兒子殺了祭爐,投入火海之中。就這樣,他兩個兒子的血與金鐵融爲一體,隨後,火焰噴薄燃燒金鐵融化,遂鑄成了一對絕世金鉤獻給了吳王。過了幾天,煉造金鉤的師傅來到王宮,向吳王闔閭要造金鉤的賞錢,並開出了整個吳國金鉤的最高價:一百金,跟干將的價錢一樣。


然而,吳王闔閭卻問:“做金鉤的人那麼多,憑什麼你過來要賞錢,還要那麼多錢呢?你做的金鉤有什麼不同之處呢?”鉤師說:“這對金鉤,是我殺了兩個兒子祭爐之後,才煉造而成的,當然跟別人的價錢不一樣了。”但是,吳王闔閭並不相信他說的話,於是,叫手下把那對金鉤拿過來看。

僕人去了,不一會兒空着兩個手回報說:“金鉤太多了,他做的那對金鉤已經跟其它的混在了一起,分不清哪個是哪個了。”於是,闔閭讓人把所有的鉤都抬了過來,讓造金鉤的人自己看。此人一看確實都差不多,區別不大,自己一時之間也很難找到自己做的那對金鉤,急得直跺腳。

於是,他便對着衆鉤大聲喊着他兩個兒子的名字:“吳鴻,扈稽,你們的爹爹在此,還不趕緊現身?”話聲未落,兩把金鉤忽得飛出,貼在了鉤師的胸前。吳王看到這個情景大喫一驚,當即懸賞了鉤師一百金爲謝。從那以後,吳王每天都把“莫邪”寶劍和這對金鉤佩戴在身上。

這個故事雖然被寫進了史書,但實際上,從客觀的角度看按照當時的生產技術,是無法造出“遙控飛鉤”的。


而且,古人爲了造出神異且頗有靈性的飛劍、飛鉤,做過太多愚昧的嘗試。

畢竟,人的血再靈,也不可能讓物品飛檐走壁,橫空出世。如果是真的,那隻能說,吳鴻、扈稽雙鉤是鐵的,只有鐵遇到磁,纔會被吸出來,而青銅鑄造的兵器則不會。所以,從這個角度去分析,便可以得出:古人爲什麼要用活人來鑄劍,因爲,他們所用的材料實際上是鐵。

因爲,在古代的時候,人們冶煉金屬用的都是木炭,而不是更高燃燒溫度的焦炭。而且,鍊鐵這種新技術還不是很成熟,木炭的溫度達不到冶鐵的需要。所以,需要投入一些具有高脂肪,高燃燒值的東西進去,用火燒之後形成碳,才能讓爐火的溫度提高,從而進行鐵的鍛造。

其實,學過化學的人都應該知道,銅的熔點比較低,所以,普通的木炭就能融化它,用不着血肉祭爐等操作便可以完成。但是,鐵就不行了,它的熔點比較高,要是不放點“猛料”是很難融化的。因此,當時的“鐵”也被人們稱之爲“惡金”。


此外,在爐火中,投放豬牛羊等牲畜,起到的助燃效果是一樣的,都是脂肪,都能提供爐溫。但之所以人們會選擇用人來鑄劍,主要是因爲古人認爲:普通的動物沒有靈性,只有至親的血肉才最有靈性。

所以,古人才會有這樣的殘酷操作。

參考資料:

【《吳越春秋》、《史記·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第一》、《戰國策·齊策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