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防癆協會祕書長成詩明認爲,宜卡®的上市和推廣應用,對加強我國結核病防治新措施、新方法,對結核潛伏感染重點人羣篩查和預防性干預,對肺結核患者的臨牀輔助診斷以及國家結核病免疫策略研究起到極爲重要的作用。5月10日,智飛生物自主研發的國家1類新藥宜卡®正式上市,這是近百年來全球第一款用於結核病診斷、結核桿菌感染診斷的生物製品。

作者:陳永輝

來源:時報新藥觀察

智飛生物用於結核桿菌感染診斷的1類新藥宜卡®正式上市,這是近年來在我國結核病免疫學診斷技術上的一個新的突破。

中國防癆協會祕書長成詩明認爲,宜卡®的上市和推廣應用,對加強我國結核病防治新措施、新方法,對結核潛伏感染重點人羣篩查和預防性干預,對肺結核患者的臨牀輔助診斷以及國家結核病免疫策略研究起到極爲重要的作用。

而一些金磚國家以及印尼、菲律賓等結核病高發國家已向智飛生物表達出了引進宜卡用於當地結核病防治的意向。

結核病防治迎來新型診斷工具

5月10日,智飛生物自主研發的國家1類新藥宜卡®正式上市,這是近百年來全球第一款用於結核病診斷、結核桿菌感染診斷的生物製品。宜卡®上市後將填補國內結核桿菌感染和結核病診斷空白。這意味着,我國乃至全球結核病診斷技術迎來了重大突破。

智飛生物新聞發佈會現場

宜卡®運用基因重組技術融合表達ESAT6-CFP10蛋白,穩定性好,安全、有效,於2019年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專利號:ZL201510617780.9)。該產品的上市,解決了已應用百年之久的結核菌素類產品無法鑑別卡介苗接種與結核感染的難題,即能有效排除掉卡介苗接種帶來的假陽性者,篩查出真正的結核桿菌帶菌者,臨牀試驗數據顯示,有效率達到90%以上;也解決了現行最敏感的檢測方法——靜脈採血γ干擾素釋放試驗的費用高、使用不便、無法實現對潛伏感染人羣大規模篩查等問題。

智飛生物新聞發佈會現場

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科技重大專項結核領域專家組組長、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所長金奇教授表示,宜卡®是國家1類新藥,也是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重點支持的品種之一。目前,該產品爲解決鑑別卡介苗接種與結核感染的難題以及克服不適用於大規模人羣篩選的缺陷等增添了新的“利器”,爲結核病的免疫預防提供依據。

中國防癆協會祕書長成詩明教授認爲,這項技術是近年來在我國結核病免疫學診斷技術上的一個新的突破。宜卡®在結核潛伏感染篩查、結核病臨牀輔助診斷、結核分枝桿菌感染與卡介苗接種的鑑別診斷上,經系統的臨牀試驗研究,證實了具有非常好安全性,以及較高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宜卡®的上市和推廣應用,對加強我國結核病防治新措施、新方法,對結核潛伏感染重點人羣篩查和預防性干預,對肺結核患者的臨牀輔助診斷以及國家結核病免疫策略研究起到極爲重要的作用。

宜卡®走向國際

宜卡®具備準確可靠、安全有效的特點,且操作簡便、易行,適合高通量應用。宜卡®的使用不受實驗室條件的限制,無論在“三甲醫院”、鄉村診所均可使用。產品共有1人份、5人份、10人份三種包裝規格,可以滿足結核桿菌感染診斷、篩查、流行病學調查和結核病輔助診斷。根據智飛生物現階段車間的設計產能,可實現年產3000萬人份的生產規模,年產值可達20億元左右。

在研究過程中,宜卡®不僅多次得到“十二五”、“十三五”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科技重大專項和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支持,也受到世界衛生組織、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等組織的支持和關注。

作爲近百年來全球第一款用於結核病診斷、結核桿菌感染診斷的生物製品,尚未進入市場的宜卡®就已經開啓了國際化進程。

據瞭解,目前已有“金磚國家結核病研究網絡”國家以及印尼、菲律賓等結核病負擔較高的國家向智飛生物提出了合作意向,將宜卡®應用於他們各自的結核病防控工作;其中巴西已做好準備,待新冠疫情好轉後將開展對接工作。

我國結核病潛伏感染人羣超3億人

結核病作爲有着千年古老歷史的“白色瘟疫”,患病率高、感染率高、死亡率高、耐藥率高,造成的社會危害嚴重地威脅着人類的健康。到目前爲止,人類一直不能有效地遏制它,結核病仍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傳染性疾病。

智飛生物新聞發佈會現場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2018年全球結核病報告》,全球結核病潛伏感染人羣約爲17億,每年新發患者約1000萬人,約150萬人死於結核病。正因爲結核病是影響人類生存的10大病種之一,2018年聯合國曾召開結核病高級別會議,並提出了全球2035年終止結核病流行的目標。

當前我國結核病流行形勢嚴峻,我國結核病負擔高居全球第二位,2018年我國新發結核病患者近87萬,潛伏感染人羣約3.5億人,結核病發病率爲60/10萬,因結核病死亡人數約2.7萬。加之耐多藥肺結核的產生,對普通老百姓家庭造成嚴重的負擔,極易導致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因此,如何早發現、早篩查結核桿菌感染人羣並給予預防和治療成爲結核病控制的難點和關鍵。

結核病的預防,需要對不同免疫與感染狀態的人羣加以篩選和區分,繼而選擇不同類型疫苗、採用不同免疫程序進行預防。這些人羣包括卡介苗接種後仍然維持陽性者、陰轉者和結核桿菌潛伏感染者。因PPD與卡介苗有相同抗原成份,易受卡介苗接種的影響,對於接種過卡介苗的大部分中國人來說,常呈假陽性結果。現行最敏感的檢測方法是靜脈採血γ干擾素釋放試驗檢測,但檢測費用高,且須採用靜脈血,技術要求高,使用不便,無法實現對潛伏感染人羣的大規模篩查。

因此,研究結核感染診斷新技術、新方法對加速結核病疫情下降、實現“終止結核病”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智飛生物的結核病防治矩陣

4月29日,智飛生物發佈公告稱,旗下全資子公司安徽智飛龍科馬生物製藥有限公司,研發的重組結核桿菌融合蛋白(商品名:宜卡®)已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下發的藥品註冊批件。

可以說這份批件凝聚了智飛研發團隊十年的汗水和心血。早在2009年“宜卡®項目”就已立項,2013年獲得臨牀試驗批件並完成I期臨牀,2015年完成II期臨牀,2018年完成III期臨牀,並申請上市生產。

事實上,包括宜卡®在內,智飛生物在結核病防治上共佈局了6個產品,結核病產品佈局的豐富性領先於全球。在10多年前,智飛生物就研發出用於結核病輔助治療的微卡。不出意外的話,母牛分枝桿菌疫苗(結核感染人羣用)也即將獲批,這是全球進展最快的新一代結核病疫苗。

此外,還有處於3個臨牀一期試驗中的產品。一個是檢測試劑BCG-PPD。在智飛生物的方案中,未來BCG-PPD與宜卡聯合使用,能較爲準確和方便地區分結核桿菌感染者,和卡介苗維持陽性者,以及未接種過卡介苗,也未感染結核桿菌的人。

印度的一個臨牀調查研究顯示卡介苗對成人無效,導致全球停止成人接種卡介苗。實際上,印度的調查對象中有80%以上已感染了結核桿菌,並不是卡介苗對成人無效,而是對已感染結核桿菌者無效。基於這個科學認識,智飛生物研發了成人卡介苗,針對未感染結核桿菌的成人預防結核病,智飛生物用的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菌株,抗原丟失率相對低。

智飛生物還研發了第二代重組結核桿菌AEC(BC02)新型佐劑疫苗,既可用於未感染結核桿菌的成人,也可作爲加強免疫疫苗應用於卡介苗接種後維持陽性人羣。

如此,在智飛生物的結核病防治矩陣中,包括兩個精準檢測試劑、三款針對不同人羣的疫苗,以及輔助治療藥物。這些產品如果都能獲准上市,就構成了結核病防治的精準體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