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歷史人物,是春秋時期的超級大名人——齊國大夫晏嬰,也就是民間所說的晏子。
提起晏子,小學語文課本里就有“晏子使楚”的故事。但其實呢,“晏子使楚”,只是他N多典故里一小份啦。晏子有本語錄、也就是著名的《晏子春秋》流傳於世,這本書是戰國時期齊國大學者淳于越所著,說起來,它簡直就是個段子大合集,很多成語比如“折衝樽俎”“摩肩接踵”“揮汗如雨”“南橘北枳”,還有“二桃殺三士”“掛羊頭賣狗肉”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詞句,都來自那裏。
1. “折衝樽俎”的典故
那些年,齊國真是亂成一鍋八寶粥。兩年後,齊國再度發生政變,崔杼自殺身亡。晏子呢,算是平定崔杼之亂的功臣,新上任的國君齊景公,打算論功行賞,賜他一座城池。
晏子拒絕了,好在早期中國不流行抗旨不遵就殺頭。爲什麼呢?怕國君是朱元璋那貨色搞試探?不不不,晏子認爲,齊國的亂局還沒結束,還沒到論功行賞的時候。
果然,事實再一次證明了晏子眼光毒辣、政治嗅覺靈敏。不久,齊國這鍋八寶粥又煮開了,具體細節不展開了,反正最後直到這鍋粥徹底倒掉了,晏子這才走上了最前臺,成爲齊國政壇的頭面人物。
成爲齊國執政後,晏子內心就一個想法:讓這個昔日的超級大國重振雄風。怎麼做?當然是把之前被諸位領導丟在地上、被各國蹂躪的齊國臉面給撿起來。當時,晉國對齊國很有想法,發兵攻齊國的小心思蠢蠢欲動,便派了大夫範昭以外交訪問的名義,去齊國摸摸底。
友邦人士來訪,齊景公得搞個歡迎酒局不是?三杯兩盞淡酒下肚,範昭就開始搞事了。藉着酒勁,他假裝欲說還休地問齊景公:“我想,嚐嚐,嚐嚐您杯子,裏的酒。”
喝就喝唄,不就是酒麼,喝完了我再倒。當然,這是今天咱們酒桌上喝高了的隨便胡來,也不怕新冠病毒啥的。但是,春秋是個啥年月?那是講究一個“上下尊卑、君臣秩序”的時代,你範昭作爲臣子,居然敢要國君的酒喝?這叫以下犯上!
哪知道,喝高了喝迷糊了的二貨齊景公,想也沒想,直接把杯子遞給了範昭:喝!
範昭一把接過酒杯,仰起脖子一飲而盡,把空杯子遞迴給齊景公,整個過程大概9.99秒,旁觀者不少。比如晏子,我勒個去,弄啥呢!欺負我齊國沒人,不懂你玩的花樣是吧?只見晏子厲聲呵到:“來人!主公的酒杯髒了!扔掉!給主公換一個新的!”
果然,範昭回國後報告說,齊侯是個笨蛋,但晏子是個明白人,現在攻打齊國,怕是勝算不大。鑑於此,晉國就放棄了攻打齊國的計劃。
後來,聽說此事後,當時還年輕的孔子老爺爺發表了一番點評,大意是,晏子用外交的手腕,是“不出樽俎之間,而折衝千里之外”。這就是成語“折衝樽俎”的出處,意思是“不用武力,觥籌交錯談笑風生中就制敵取勝”。
2.勸領導的藝術
對晏子來說,齊國最令人頭疼的是他的頂頭上司國君齊景公本人。
爲啥呢?這位爺雖有稱霸諸侯的雄圖大志,但一遇到喫喝玩樂,就控制不住自己了。幸好,他跟前輩齊桓公一樣,明白自己有幾斤幾兩,願意放權,重用晏子、司馬穰苴等名臣良將,所以在他當國君期間,齊國雖然沒能重現霸業,倒也過得不錯。
不過,鑑於齊景公是個愛玩的主兒,晏子爲了規勸他走正道,也是絞盡腦汁。這一點其實很實用,比如說,大家在工作中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領導出了錯,該怎麼規勸呢?
接下來,我們就來說說晏子的話術。
比方說,齊景公是個資深驢友,喜歡搞自由行,而且經常拉着大臣們一起去。有一次,君臣一行到了諸侯國紀國的故地,得到了一個金壺,說是當年紀國君主用的,算是個小古玩。齊景公拿過壺一看,上面有八個字“無食反魚,勿乘駑馬”意思就是喫魚不喫另一面,騎馬不騎劣馬。
齊景公看了,連忙拍手:“這話說得好!魚喫一面就夠了,翻過來喫多小氣?騎馬當然也要騎最好的馬。這纔是真正的高級玩家嘛!寡人也要這樣!”
晏子聽了後便說:“微臣以爲,這句話還有另外一層意思。這個壺既然是紀國君主用的,當然是在說治國理政的事了。所謂喫魚不要翻過來,是說不要把民力用盡。不用劣馬,恐怕意思是不能任用小人吧?”
齊景公直搖頭:“如果按您所說,紀國君主這麼明白事理,怎麼到頭來還亡國了呢?”晏子回答道:“因爲他只是嘴上說說,做事卻並不誠心。這等至理名言,應該掛在門口,每天看看,提醒自己。但他卻把這話刻在了水壺上,誰會看水壺上刻了什麼字呢?估計他八百年都未必看一下,不亡國纔怪呢。”
齊景公默然不語,覺得晏子說得有道理,自己是應該以紀國爲戒。
還有個比較有名的故事,叫“燭鄒養鳥”。且說齊景公不僅喜歡旅遊,還喜歡養鳥。有一次,他得到了一隻特別漂亮的鳥,愛得不行,就派一個人叫燭鄒的人專門養這隻鳥。結果燭鄒一不留神,讓鳥給飛走了。
這下齊景公可是氣壞了,大喊大叫,說要砍了燭鄒。晏子接過話茬,說道:“主公且慢,殺個人也並不急這麼一會兒。我怕燭鄒死得不服氣,現在就由我來宣佈他的罪狀,好讓他死得明明白白。”齊景公連忙點頭,說好好好,您說。
晏子轉過身,板着臉對燭鄒說:“燭鄒,你可知道,你犯了三條死罪。第一,大王讓你養鳥,你卻不小心讓鳥給飛了,你該死!第二,因爲這隻鳥飛了,導致國君要殺人,破壞了國家法律,歸根結底都是你引起的,你還是該死!第三,這件事情讓天下諸侯知道了,都會認爲國君把鳥看得比人更重要,必然輕視我們齊國,這還是你造成的,你罪有三條,十足的該死!”
說完,晏子便對齊景公說:“現在,就請主公執行死刑!”
齊景公聽完三條罪狀,羞愧滿面,便放了燭鄒,並向晏子拱手稱謝:“若非您開導,寡人險些要犯下大錯了!”
從這兩個故事中,我們不難看出,晏子勸誡齊景公非常有技巧,他會很巧妙地找尋切入點,把齊景公帶入到自己設計的故事中,既不傷害國君的顏面,又把道理點明白,尺度拿捏得非常精準。
對於國君,晏子很講究委婉的技巧,但遇上慫恿老闆走歪路的小人,他就毫不客氣了。
有一次,齊景公又帶着大臣們出去搞團建,一羣人爬上山後,齊景公看着壯麗的河山,突然莫名其妙地哭了起來。人們忙問他爲何,他說道:“世界如此美好,我怎麼能夠死呢?”
齊景公手下兩個諂諛之徒,聽了國君的話,也跟着哇啦哇啦一起哭。晏子見狀,卻是哈哈大笑,齊景公生氣了:“您笑什麼?寡人很好笑麼?”
晏子回答說:“好了,要是像您所說的那樣,人都不死,長生不老,那齊國的歷代先君都還在呢,您能當上國君嗎?恐怕只能種地。還能有閒心思考慮生死之事嗎?爲了這種毫無意義的事流淚傷情,這是君王之道嗎?晏子我別的沒看到,不仁道的國君看到一個,諂媚的近臣更是看到了兩個,這就是我笑的原因。”
齊景公聽了十分慚愧,便舉起酒杯來自己罰自己的酒。晏子規勸齊景公的故事還有很多,我們就不一一列舉了。總之,都有着一流的話術,值得大家好好學習。
3.一代名臣的隕落
晏子是一代名臣,在他的精心治理下,長期混亂的齊國終於恢復了穩定,經濟再度興旺,國力也日漸恢復。晏子的政治成績非常突出,深得齊國君臣的尊崇,而當他去世的時候,齊景公正在城外,聽聞消息心急如焚,下令火速回城。
馬伕把皮鞭抽得噼裏啪啦響,齊景公還是嫌車太慢,跳下馬車要自己跑,發現自己沒有馬車跑得快,又上了車,來來回回折騰了好幾次。到了晏子家門口,齊景公跌跌撞撞,邊走邊哭,還是沒能見到晏子最後一面。
齊景公趴在晏子的棺材上,放聲大哭:“先生不分白天黑夜地規勸我,可我還是縱慾放蕩,不知收斂。沒想到災禍沒落在我的頭上,卻落在先生的身上。如今先生走了,齊國百姓還能指望誰啊!”
他說的真沒錯,在晏子死後,齊國不久就陷入一場巨大的動亂。
編輯|涼山
排版|涼山
路上讀書:全球名校博士30分鐘精讀一本好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