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何況對於黃維來說,蔣介石於他有知遇之恩,陳誠於他又恩重如山,“人多知遇獨難求”,即使是要繼續被關押在牢中,他也從未說過一句違心之言,氣節如斯,即使戰敗了也鐵骨錚錚,無愧於心,雖孤傲執拗卻可敬可佩。在二十多年的意識形態改造中,黃維不僅不予接受,甚至奮力反抗,直到最後他也沒有大批評過蔣介石,只是根據最後的戰敗發表自己對蔣介石的看法:“這個人是個英雄,但他的那一套過時了,所以失敗了。

抗戰中,國民黨軍隊不乏厲兵秣馬的愛國將領,有人審時度勢,戰前起義,有人固守己見,抗爭到底。

蔣介石的親信——黃維,戎馬半生,闖過了槍林彈雨,在抗戰中做出巨大貢獻,功勳卓著,但也由於國共內戰的原因,淮海戰役的戰敗改寫了他的人生,在牢中經過二十七年的意識形態改造後被無條件特赦,卻已經回不到意氣風發的當年。

1975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宣佈無條件特赦釋放全部在押的戰爭罪犯,國民黨機動兵團的司令長官黃維,終於在第七次特赦,回到了家人的懷抱。

然而幸運之神並不眷顧黃維,出獄一年後,苦等他多年的妻子就跳河自殺了。


厲兵秣馬矢志報國,初心不改忠於一人

中國人民能夠站起來,離不開國共兩黨的抗戰,雖然最後人民選擇了共產黨建設社會主義事業,但並不代表否認國民黨在抗戰中的重大貢獻。

在國民黨愛國將領中,黃維是特殊的。

1924年,由於國內軍閥戰亂,黃維放棄了小學教員的身份,考入黃埔軍校,在學生們熱衷於左派右派的論爭中,黃維卻獨善其身,因此吸引了蔣介石對他的關注,做事嚴謹、才情出衆的黃維很快受到蔣介石的賞識。

1938年,在黃維接任十八軍軍長途經武漢時,蔣介石給黃維一張“領袖照片”,後面寫着“培我將軍惠存”,在黃維看來,這是蔣介石有意要栽培他,於是立即將自己的字“悟我”改爲了“培我”。

在羅店、武漢、滇越等各大戰役中奮勇殺敵,羅店一戰更是被稱爲“血肉磨坊”,打到最後連炊事員都上戰場,立下赫赫戰功。

可以說,是蔣介石發現了黃維這塊璞玉,蔣介石對黃維有着很大的知遇之恩。

在蔣介石的賞識,陳誠的重用下,黃維在軍中的發展一路順暢,直遷蔣介石的核心軍團,在抗戰與國共內戰中,黃維都是蔣介石的得力干將。


蔣介石

書生意氣,耿直廉潔

黃維受到了濃厚的中國傳統儒家思想的薰陶,正是他的忠君廉潔讓他與蔣介石一拍即合。黃維耿介執拗的秉性也成了一把雙刃劍,讓蔣介石不得不疏遠他。

在黃維擔任十八軍軍長時,由於貪扣軍餉的軍官日增,蔣介石正在大力推行軍需獨立制度,而黃維卻不聽軍需官的指令,擅自調用軍餉,給士兵們改善伙食。

頑固的黃維到最後都不肯低頭,爲了維護軍需獨立制度,蔣介石不得不調離黃維,黃維卻意氣用事,直接請辭。由於黃維多年來不留情面、不善轉寰,使得他在國民黨將領中得罪了許多人,此時,竟然沒有一人爲他求情與勸說,黃維回到了老家辦起了農事生產。


爲了提防其他軍閥的滲透,蔣介石經心腹陳誠舉薦,黃維纔再次受到重用擔任十二兵團的團長。然而,由於多年的教育,黃維漸漸沾染了書生氣,行軍佈陣時太忠於教條與書面知識,在幾次重要戰機中做出了錯誤判斷與選擇。

在決定國民黨命運的時刻,黃維先是盲目遵守上級命令加快支援徐州,當發現黃百韜軍團已經覆滅後,又錯誤判斷,擅自出擊,不能善用納諫,錯失撤退的戰機,行兵佈陣又愛用書上的理論作爲論據,不知變通,“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最終黃維被四面包抄,淪爲了解放軍的俘虜。

黃維淪爲俘虜後與一衆國民黨“戰爭犯”關進功德林中進行意識形態改造,當其他“戰爭犯”紛紛改造成功,一次次離開監獄時,黃維卻十分抵制,甚至以《石灰吟》自比。

文死諫、武死戰,儒家傳統的一僕不事二主的觀念左右着黃維:“忠義平生事,聲名夷翟聞”,無論共產黨派多少人勸說黃維。


在二十多年的意識形態改造中,黃維不僅不予接受,甚至奮力反抗,直到最後他也沒有大批評過蔣介石,只是根據最後的戰敗發表自己對蔣介石的看法:“這個人是個英雄,但他的那一套過時了,所以失敗了。”,自始自終,他都說自己無錯亦無悔。

在局勢明顯的當時,黃維德做法無疑是愚忠之舉,可是,從另一方面來說,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氣節呢?試問古往今來,有多少股肱之臣能逃過“愚忠”二字?充分接受中國儒家傳統教育的人多少都有些孤傲的氣節。

何況對於黃維來說,蔣介石於他有知遇之恩,陳誠於他又恩重如山,“人多知遇獨難求”,即使是要繼續被關押在牢中,他也從未說過一句違心之言,氣節如斯,即使戰敗了也鐵骨錚錚,無愧於心,雖孤傲執拗卻可敬可佩。


滿目青山空望眼,勸君惜取眼前人

1975年12月,在第七次也是最後一次特赦名單中,終於看見了黃維的名字,黃維的妻子蔡若曙一直等着他,一等就是二十七年。

1949年,蔣介石撤到臺灣時,給黃維舉辦了意味深長的悼念會,單方面宣佈黃維的死訊。蔡若曙作爲將士家屬跟着到了臺灣,作爲烈士家屬,蔡若曙受到了國民黨的優待。

然而蔡若曙不相信丈夫黃維就這麼戰死了,多方打聽後,蔡若曙終於瞭解到黃維成了俘虜被關在大陸的監獄裏,於是毅然決然地帶着孩子回到上海安家。

與其他對自己丈夫失望至極的人不同的是,蔡若曙一直對黃維滿懷期待,等待自己的丈夫出獄,一家團聚。然而一次又一次的特赦中,虛晃了好幾次,最終都沒有黃維的名字,而此時的黃維爲了逃避改造,選擇了研究永動機。


蔡若曙

蔡若曙漸漸被逼瘋了,精神漸漸渙散,去牢裏探望黃維,黃維卻沉浸於永動機的研發中,對妻子說:“滾”。

直到黃維出獄時,蔡若曙的精神狀態已經只能靠大量的藥物維持了。

黃維出獄後,被任命爲全國政協委員,繼續着永動機的研發。蔡若曙認爲自己的精神病拖累了整個家庭,爲此非常自責。

有一天,兒子黃新給父母寫信報喜訊說要結婚了,蔡若曙非常高興衝進黃維研究永動機的實驗室告訴他這個好消息,卻只得到黃維不耐煩的一個“滾”字。

當天晚上,蔡若曙投身跳入了永定河中。不會游泳的黃維知道後,趕到現場也跳入了河中想要救回妻子,卻爲時已晚。

蔡若曙早已被逼死了,跳河不過是她爲自己尋找的解脫,黃維一生都留給了家國子女,卻未珍惜好自己最愛的妻子,這是黃維的悲哀,也是蔡若曙的傷痛。


中興逼我昭青史,大任由天秉素行

1943年12月,蔣介石的賢內助宋美齡接受蔣介石的委託出訪北美,爭取西方國家對中國抗戰的支持時發表演講說:“我們不但要有理想,而且應以實際行動實現此種理想!”

一生忠於蔣介石的黃維,受到了巨大的鼓舞,即使垂垂老矣,仍舊想爲建設祖國出一份力,1989年,黃維收到了臺灣方面的邀請,“現在祈求祖國統一,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黃維期望着通過自己的溝通,能夠早日實現祖國統一,然而,就在1989年3月20日,壯志未酬的黃維,逝世了。

時間會選擇它真正的主人,梟雄自有他的選擇,黃維一生轟轟烈烈,氣節崇高,卻固守己見,遺憾終生,像極了在青春中迷惘的我們,迷途中,作何選擇,全在己心。

文/枕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