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是竹编艺人,有以下几种场景,你会如何处理呢?

场景一:

师傅,这个竹器应该用某某竹子做最好了,我们那边就是用这种竹子的了,你用这种竹子做,一点都不好。关键是你根本不知道他说的那种竹子是什么竹子或者我们当地压根都没有这种竹子。

场景二:

师傅,你这个竹器应该用竹青层来做了,你这个是竹黄压根不行,质量太差了,但真实情况是你这个黄色不是竹黄,而是竹青放置久了自然变换成的色泽。一个连竹青都分不清楚的人给你说你的东西太差,应该这样云云,你作何感想。

场景三:

师傅,你这个用手工太慢了,做法太落后了,要懂得采用先进的设备,应该去拿机子来编制,那个快,做得和你的一样好,关键是现在都没发现这种机器,通过自己多年的经验总结和对一些机器的摸索对比,发现很多环节压根就是两回事。

最后通过了解,给你提建议或者给你指导的压根就不知道竹编是怎么回事,你会做何感想呢?这就是经典的外行指导内行,如若你是上面的竹编师傅,你会如何处理呢?

外行指导内行,这是被很多人所不耻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我们也会不经意间犯这样的错误,对不懂的经常去指指点点,也许你觉得自己是指点,但是在内行人面前你就是指指点点,很多时候发现自己不受待见,就是因为自己“指点”太多。

术业有专攻,对每一行都要有敬畏之情,多看少说是一个应该谨慎遵循的原则。别随便指指点点,就算是真正滚瓜烂熟的行业,也只是做一个点到为止。在手工竹编领域,中国的竹编产地分布很广泛,每个地区都是有自己特定俗成的风格和款式,这是遵循当地的特殊习惯形成的,代表一个地区的手艺精髓。但就是有人轻率的说这玩意好丑,不好,没某某某地的好,但又根本不知道两地之间的内涵和特定风俗。

很多领域的物品不能简单的用好和不好来形容,更为贴切的是哪个更适合我。竹青好,为什么好,不知道?冬竹好,为什么好,不知道?当还不明白为什么时,最好的做法就是别轻易下结论,且不能用好和坏来形容。

我也曾经冒失过,现如今,在反馈竹编修正的大体方向之后(竹丝的粗细、竹篾的宽窄、高度的深浅,弧度的大小等等事宜),我和竹艺师傅们说的最多的一句就是:竹编,您是内行,您是师傅,在细节和制作方面您比我清楚太多,所以,细节和质量,您给我把控,拜托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