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吉林

吉林雪乡•二合 细鳞川

田野文化走廊诊断报告

@构建环长白山摄影文化带

chi

夜至二合

吉林雪乡 / 二合村第六工作室

什么是福星,

我来到二合,雪花也来到了二合,

在吉林雪乡二合村,下雪就是下钱。

玉米黄金屋

来自第六工作室的报道之一

二合村玉米黄金屋,二十户农民众筹入股搭建。致敬,我的农民兄弟,你们还不富裕,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却一直躬耕努力。

说起盖房子,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水泥砖头,然而在二合村,有一座玉米建成的农家小院。金灿灿的玉米小院犹如一座“黄金屋”,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苞谷满院吐秀,玉米遍地飘香”。清晨,初雪过后的二合村被薄雪覆盖。金灿灿的玉米小院非常吸睛。精致的院门、整齐的院墙、小巧的粮仓和辘轳井全都是由玉米棒搭建而成,院中原有的凉亭和花廊也都用玉米装饰包裹,更有一幢玉米“黄金屋”立于小院之内,再加上火红的中国对联和福字,更让这个小院充满了喜迎丰收的欢乐气氛。

chi

将迎客

吉林雪乡 / 二合村第六工作室

威虎山寨

来自第六工作室的报道之二

STEP 1

在这里,更有着很多东北中老年人的儿时回忆,既然是雪乡,自然少不了东北大炕和农家小院的温馨,大家都可以体验一下,绝对数属于北国的童话。

STEP 2

读过《林海雪原》这部小说的人都会知道这是小说中最令人激动的“杨子荣舌战栾平”一段。如今,这一段历史被真实的还原在了二合村。

STEP 3

这一场景用雕塑的形式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形态各异、神态逼真的人物雕塑让游客能够切身感受当年土匪们的生活场。

二合村威虎山寨,一撮毛踏破山门留脚印。

STEP 4

威虎山寨将迎客

chi

女真文字创造人

吉林雪乡 / 二合村第六工作室

完颜希尹

来自第六工作室的报道之三

舒兰有一条地理风水线,历史文化线——细鳞河——养育生成的细鳞川。

图一:完颜希尹家族墓地墓碑之一,中国唯一一块有女真文字与汉字双墓碑。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金朝开国元勋完颜希尹——女真文字创造人,就出生在此地的小城村,其家族墓地也在细鳞河畔安魂。

完颜希尹家族基地,在其蒙冤近900年后,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吉林雪乡·二合 / 细鳞川

田野(调查)诊断笔记

2018年的第一场雪,比往年来得太晚太晚得多。

对于吉林雪乡的百姓来说,就盼着痛痛快快地来一场大雪,有史以来,他们从未这样急切地盼望着。

雪,一拨一拨地在北纬45º以北下着,又一拨一拨地在北纬40º以南下着,就给这5个维度的地带黑脸空着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雪,那就是白花花的银子啊,不仅吉林雪乡的老百姓盼,天南地北的游客,也早都治好了行头,就等雪花的召唤。

吉林的冬天,最不缺的就是雪,吉林雪下得大的地方,也不惟舒兰二合,但舒兰人抢占先机,扔条帚占碾子——吉林雪乡就没跑了。

在二合村,我碰到一位很干练的中年妇女,她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感谢政府,开拓二合雪乡资源,不然就种那几垧地,别说年轻人出去就不回来了,就是她都觉得生活有些腻歪了,心情郁闷没地方发泄,有了旅游,政府组织出去学厨艺,回来搞民宿,接触外边人多了,知道的也多了,心情也好了,活着也有劲了。”

在二合,还有一位“外巴秧”,农民摄影家李志成,一双手不仅相照的好,也心灵手巧,本来是吉林市摄影家协会秘书长孙宝华推荐来二合,村干木匠活的,却一干就是两年了,政府信任他,百姓吃饭往家里拽他,成了香饽饽,不仅如此,他还参与了村里的旅游开发,设计了玉米黄金屋,威虎山寨、烟具博物馆,与村里老百姓一起众筹入股,干得热火朝天。

有这样的政府,有这样的百姓,何愁绿水青山冰天雪地不是金山银山。

说起山川,是舒兰的丰富资源,不仅天赐,人文土层也十分丰富。在舒兰境内马鞍岭发源的细鳞河,形成了细鳞川,这是一条地理风水线,也是一条人文风光带,金代开国元勋,女真文字创制人完颜希尹出生,安葬于细鳞川内的小城村,也让如今的小城镇有了厚重的历史人脉,而完颜希尹家族基地,在其蒙冤近900年后,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新得到修葺和拜谒。

小城北去,细鳞河畔,群山蜿蜒,又一个叫南阳的村庄上演着现代传奇。上演着现代传奇500多人口,近二三十年来,竟有400余人在俄罗斯做生意,不在远东,而在莫斯科和乌克兰,更神奇的是,他们做生意赚了钱,竟然没有忘记家乡,合力将南阳村打造成“俄罗斯风情小镇”,村头村中,异国风情,日益呈现,接待我两次的同样是南阳富民合作社副总经理韩丽波,在莫斯科做生意11年,有了些积蓄,回乡创业,她指着她家在村中新盖的三层楼,对我说:盖楼花了50多万,加上装修100多万,再有一个月,就可以接待游客了,你工作室来人住不下,就到我家来吧,语气中充满了自信和洒脱。

细鳞河,细鳞川,人随可走,道随山弯,“榆江线”省道210、国道222,都在这里重叠,古今多少事,都付山川中。

chi

莫斯科郊外的傍晚

吉林雪乡 / 二合村第六工作室

俄罗斯风情小镇

来自第六工作室的报道之四

不知为什么,没有去过莫斯科的我,来到细鳞河畔这个叫南阳的村庄,竟产生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幻觉,没错!我说的是“莫斯科郊外的傍晚”,因为我们就是这个时候到来的。一个500人的村子,二十三年来,竟有三四百人出国做生意,不是远东,而是莫斯科、乌克兰。

我尝闻农民的“蝴蝶效应”:你家养猪我养猪,你家养鸡我养鸡,你家种西瓜挣钱了明年我也种西瓜,嘿嘿,还未见这等成群结队,去赚老毛子钱的,真够敬佩的了。不仅如此,乡亲们挣了钱,就回乡搞建设,立志于把南阳建设成“俄罗斯风情小镇”。哈哈,这口气可以了吧。

从基层出发

构建环长白山摄影文化带

chi

关东风情园

吉林雪乡 / 二合村第六工作室

地主大院

来自第六工作室的报道之五

下营村关东风情园。念叨地主,地主就来了,下营村书记王雪松,将过去的小学校,正在改造成一座地主大院。原来叫关东风情园,我说:关东风情园,太烂太俗了,你们这个村子原来有地主吗,不如就叫某某大院。书记是个侃快人,立马接受了建议。

我说:这么多钱你都花了,开业时一定要搞一个仪式,大大方方的,现在很多事,没有了仪式感,不是低调和什么节俭,而是不担当不作为。

省记协副秘书长、吉林市记协秘书长王彦吉:@8844.43赵春江 

 或许又是一夜未眠吧?

我们有幸目睹了作为“环长白山带摄影文化的发起人和践行者”的你为这一方水土的付出,为寻找和凝炼关东文化之魂,甚至是为了这一文化走廊上的繁荣与振兴,所付出的默默无闻的贡献。

作为一位摄影家,你用火热的情怀,接地气住民宿体察生活细节、时代变迁和民众所思所求。

作为一位厅官,你却没有官气,一身正能量,把老张头老李太太,村里人的生活融进了自己的内存空间!

一枝一叶总关情,你是美的行者,又是让艺术融入在群众之中的具体实践者,你的做法或许无法复制,但你的精神却回让人们肃然起敬!

吉林市老摄影家协会主席王家振

沒认真和春江接触过。这次二合的同吃同住,同烟熏的近距离接触和交流,让我感受颇深。

我偷偷地问过彦吉:他也是厅级干部了吧?怎么不咋像呢?能五十多次进藏,近几年一直风里雨里,不畏寒暑地行走在这白山黑水之间不遗余力地奔走呼号,为了吉林经济的复苏,为了我们生活的这方水土的文化的振兴,吃了多少苦,尽了多少力!令我肃然而敬!

在雪乡,在南阳,在每一处,都能仔细而详尽地去倾听去了解,让我认识到一个专家一位学者的风范,让我真正感到了我一个普通摄影人与其的差距,我深深的受教了!

如果我有生之年能为长白山摄影文化带的发展和建设做些什么的话,一定会把夕阳的光奉献给他!春江同志,您,接纳吗?

小样设计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