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重慶今年1月首提的“主城都市區”明確範圍:含21個區

重慶市市長唐良智今年1月11日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提的“主城都市區”,首次明確爲“主城都市區21個區”。

5月9日,重慶主城都市區工作座談會召開。

《重慶日報》的報道內容顯示,此次會議規格極高,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主持會議並講話。市委副書記、市長唐良智講話,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軒,市政協主席王炯,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出席。

此次座談會最具亮點的是,“會上,主城都市區21個區……和市有關部門負責人發言”。

這是重慶首次明確“主城都市區21個區”。以往,重慶的主城區通常被稱爲“主城九區”,即渝中區、江北區、南岸區、九龍坡區、沙坪壩區、大渡口區、北碚區、渝北區和巴南區。

澎湃新聞查詢陳敏爾在此次座談會的講話內容發現,“主城都市區21個區”將分爲5個層面:一是“兩江四岸”核心區;二爲中心城區城市;三是四個同城化發展先行區;四是四個重要戰略支點城市;五爲四個橋頭堡城市。

重慶市江津區政府新聞辦公室微信公號“江津發布”5月10日發佈的消息顯示:“兩江四岸”核心區城市爲渝中區、江北區、南岸區;中心城區城市有大渡口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北碚區、渝北區、巴南區;同城化發展先行區城市囊括長壽區、江津區、南川區、璧山區;重要戰略支點城市包含涪陵區、綦江區、合川區、永川區;橋頭堡城市包括大足區、潼南區、銅梁區、榮昌區。

據《重慶日報》報道,陳敏爾在講話中說,推進主城都市區發展,首先要擴大城市規模,加快培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更好發揮對全市的輻射帶動作用。

重慶市委副書記、市長唐良智指出,主城都市區要着力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中心城區要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主城新區要當好新型工業化主戰場,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澎湃新聞梳理重慶市政府網站消息發現,“主城都市區”成爲重慶新詞,首度出現是在重慶市市長唐良智今年1月11日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

唐良智在談到2020年“重點抓好十個方面工作”時提到“推動‘一區兩羣’協調發展”。其中,一區即主城都市區,其工作是增強中心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完善重要節點城市專業化服務功能,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現代化都市區。

1月12日出版的《重慶日報》,也將“主城都市區”作爲政府工作報告的新詞進行解讀。

重慶主城都市區21個區協同融合發展,其實早有端倪。

2015年10月16日,重慶市政府針對重慶市規劃局的請示作出《關於重慶大都市區規劃的批覆》(渝府[2015]50號)中提到,重慶大都市區是以主城區爲核心,與渝西片區各區的城區共同構成的城市區域,是重慶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功能載體,是國家“兩橫三縱”城鎮化戰略格局中成渝城市羣的重要組成部分。

重慶大都市區按照“一心多極網絡化”高度融合的空間結構進行佈局。以主城區爲核心,涪陵區、長壽區、江津區、合川區、永川區、南川區、綦江區、大足區、璧山區、銅梁區、潼南區、榮昌區等12個區的城區爲增長極,構建由環形和多條放射狀城鎮發展軸聯結形成的軸帶圈層網絡化空間形態,形成由“主城區——各區城區——鎮”組成的大都市區城鎮結構。

澎湃新聞對比發現,重慶大都市區的“一心多極”包含的21個區,恰好和“主城都市區21個區”一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