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與許多國家關係友好,追本溯源都有深刻的歷史原因的。早在漢朝時期,中國就已經與世界各國進行貿易往來,輸出了無數珍貴的商品,豐富了世界各國的文明史。

在唐宋時期,我們更是深刻地影響了周邊的國家。今天我們要講的一個強盛的帝國,是唐宋時期實力與我們匹敵的一個大國,這個國家就是阿拉伯帝國。

對於阿拉伯的文明我們就不需要多說了,在唐朝末年,阿拉伯的國力達到鼎盛,在中亞沒有什麼對手。同作爲亞洲的中心,已經呈現出中阿對立的局面,而且中國和略遜一籌。

在唐朝初年,唐高宗時期,大食國派遣使者到中國來拜訪,唐高宗不但熱情挽留,還爲他們建造了清真寺,雙方的友好往來就此開始,這件事情被記錄在《舊唐書·西域記》裏。

到了唐朝中期,阿拉伯帝國不斷崛起,成了中亞最大的勢力,也成了中國的隱患。

在唐朝末年中國和阿拉伯帝國就一場戰役,叫怛邏斯戰役,這場戰役事發突然,歷史定位爲“高仙芝私自作主貿然出擊”,更過分的是居然失敗了,給中國抹了黑。

更重要的是,僅憑這一場戰役我們就知道,所謂中國從不侵略別國,中國“不好侵略”,這是個僞命題,因爲高仙芝確實代表大唐去侵略石國了,目的就是爲了打擊阿拉伯帝國在中亞的勢力。

高仙芝俘獲了石國的國王和王子,搶劫了財物,屠殺了老百姓,逃跑的王子回來後將這件事說了,中亞各國都被激怒了,他們知道,哪怕他們聯合起來都不是大唐的對手,所以求助中亞老大“黑衣大食”。老大一聽怒了,拍胸脯保證:這事包在我身上領,我去教訓姓高的小子。

“黑衣大食”也就是當時的阿拉伯帝國,751年,阿拉伯帝國集合10萬人,與唐朝三萬混合兵團作戰,結果唐朝混合兵大敗,死傷兩萬多人,高仙芝狼狽逃回去。

這場重要戰役意味着唐朝的衰敗由此開始,而不是之後的安史之亂。

但在幾年後,發生了一件令人驚訝的事情,在唐朝安史之亂的時候,唐朝抱着試試看的想法向“黑衣大食”求援,沒想到他們毫不猶豫派出軍隊援助唐朝政府。

戰爭結束後,這部分人沒回自己國家,而是留在中國,成爲中國的一部分。

在古代中國和阿拉伯帝國衝突不多,交流倒是不少,總起來說關係還是不錯的。

現在雙方的關係更是友好比密切,阿拉伯將中國當成朋友,這個國家有豐富的石油儲備,據說在他們後院“一鐵鏟就能剷出石油”,但人家富裕是人家的事情,錢多未必就要用來做慈善。

沙特拉阿伯卻成了對中國捐助最多的國家,在我們國家突發的汶川地震中,世界各國都趕來捐款,有捐幾千萬的,有捐八百的,其實捐多捐少都是情誼,我們不能嫌棄人家,但沙特阿拉伯一下子拿出四個億!這份情誼就不用多說了。

剛纔說了,富有不是一個人必須做慈善的理由,這是人家的一片心意,就算阿拉伯一毛錢不捐我們也說不出什麼,可一下子拿出四個億,當時很讓中國感動的。

祕魯是我們要了解的第二個國家,它是離我們最遠的國家之一,不過遠歸遠,交流卻一點也沒耽誤,在古代也有絲綢、瓷器的交流,也有文明的交流。

很少有人知道,我們在一八四六年就開始向祕魯移民,這個移民潮現在還沒消失,祕魯國內有十分之一的人流着中國人的血,或者還要多。

中國到祕魯移民的數字比較大,很多華人在當地取得了社會地位和財富,所以對中國感情很深。兩國老早就建立了貿易和通航協議,有着很深的友誼。

祕魯是拉丁美洲第一個跟我們建交的國家,對提升我們的國家地位也功不可沒。

在汶川地震中,別的國家只是捐錢,但不走心,祕魯特別走心,不但國內降了半旗,大家哭得稀里嘩啦,比中國還傷心。而且他們將每年的這個日子,定爲“國家公祭日”。

到了國家公祭日,都要降半旗,所有高官都要向地震中遇難者表示沉痛的哀悼。

要知道這樣的行爲祕魯也是第一次,這種情誼很讓人感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