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電動車領域,真正能被稱爲王者的品牌暫時也只有特斯拉。有句老話便是這樣說的,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馬,所以在往新能源發展的道路上,大家都有着一定的潛力。但老話歸老話,我們不能就因一句話而抱有幻想,覺得自己一定是那匹黑馬,從而怠慢了讓自己真正成爲黑馬時須付出的實際行動。

或許前途就是這樣的例子。該品牌背後的母公司從事着獨立汽車設計、整車開發解決方案供應商。早在2010年該公司就在內部成立了電動車部門,但前途於2015年才正式作爲獨立品牌推出。

不得不說,前途算是開局就拿了一手好牌。其母公司十餘年的汽車設計、研發所積累下的經驗,足以爲前途帶來更高水準的技術支持;並且前途也早在2016年時就獲得了發改委和工信部審批的"雙資質"。所以在技術層面、造車資歷以及政府扶持來看,前途汽車無疑是一出生就在羅馬。

但前途的首款車型前途K50於2018年才正式推出,整車的產品力還是有一定實力,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在動力和外觀上。前途K50的雙電機可爆發出435Ps的馬力和680N·m的扭矩,僅需4.6s就可完成破百;同時還有着電機四驅的加持與回頭率爆表的超跑外觀,鋁合金車架以及前後雙叉臂獨立懸架,和出自英國米拉公司之手的底盤調教等,都能體現出前途K50一出場就"王炸"的氣勢。

但就是這樣出廠就"王炸"的車型,卻在上市一年後,曝出了大批量前途k50被二手車商5折拋售,甚至一年多的準新車在二手車商那的報價僅爲28萬。算算車主在一年時間裏足足虧了近50萬,這幾乎算是保值率最慘的國產品牌了。那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握了一手好牌的前途K50,最終卻是這樣的結局呢?

首先,在車型定位上前途k50就稍顯尷尬,外觀設計方面前途K50完全有着百萬超跑的氣場,這爲拉高品牌形象算是起到了重要作用。但75.43萬的定價卻處於不上不下的位置,畢竟百萬不到的跑車還真沒多少臉面稱自己爲"超跑",以至於連官方都只能將其定義爲"國產純電動城市跑車"。

其次,在內飾設計上我們也找不到很多超跑質感。隨着科技化的到來,中控大屏早已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乍一眼確實有一定科技感,但仔細一看與10萬級國產車並無多大區別。這也是爲什麼衆多車友說前途K50有着百萬級外觀、十萬級內飾的原因。

另外,4.6s的零百加速成績在內燃機領域還算不錯,但在電動車領域來說就真算不上很出色了。保時捷Taycan能做到最快2.8s的零百加速,作爲五十萬級SUV的蔚來ES8加速實力也並不遜色於前途K50,但在實用性上卻能吊打它。

其實相比於國內造車的新勢力,前途也算是獨一無二的一份子。因爲在目前自主品牌中,有量產純電跑車的,只有它一個。但從當下前途汽車的表現上來看,該品牌貌似在成爲黑馬的道路上越走越偏,甚至此前該品牌董事長在繼欠薪之後,還被法院限制了高消費。所以不禁令人感嘆,前途K50到底還有前途嗎?前途汽車的前途又在哪裏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