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圈最意難平CP,非狄姜莫屬。

即使兩位男主角如今都已是七旬老人,仍有人記掛當年雙子星決裂真相。

從前是形影不離真兄弟,如今是難得同框舊同事,香江娛記總不吝揮筆猜度箇中曲折,轉眼已是40多年過去。

少女李碧華曾把他們演的《報仇》看了不下十遍,處處情節都熟稔於心,孕育出悲情同人文《霸王別姬》;

師太亦舒寫這兩人騎摩托車,穿紅衣服的沉默寡言,穿藍衣服的談笑風生,看見的人都會感嘆“好漂亮的一對啊”;

陳德森請姜大衛來拍《一個的武林》,自己也客串了個叫“譚富榮”的角色,而譚富榮即狄龍本名;

曾志偉拍過《一屋哨牙鬼》,張衛健和林志穎在片中演一對好友,名字分別叫“狄龍”和“姜大偉”;

李仁港找狄龍和姜大衛客串《少年阿虎》,二人雖無同臺表演,但卻被剪輯進了同一畫幅。

然這些不過冰山一角,港圈大觸們花式造糖的功力自是不可小覷,最核心之問仍是:狄龍和姜大衛,究竟有什麼魔力?

撮合這對CP背後的聖手,是“百萬導演”張徹。

“暴力美學”與“雙雄模式”都由他開啓,吳宇森、徐克、許鞍華等大導視他爲偶像。

1968年,22歲的狄龍考入邵氏培訓班,正式開啓演員生涯。

姜大衛出生於電影世家,童星出道,於這一年正式簽約邵氏。

一個高大俊美,一個瘦小沉鬱,張徹嗅出這宿命一般的CP感,給他們拍了近30部雙生戲。

他把狄姜視爲一生中選的最成功的雙檔。

狄龍貼近金庸筆下的大俠,面相板正英俊,眼神剛毅,行事又穩妥,自帶浩然正氣;

姜大衛卻是古龍筆下的遊俠兒,雙眼帶着憂鬱與故事,處處彰顯詹姆斯·迪恩式的反叛氣質。

一正一邪,卻可以在張徹的武打片裏完美契合。

兄弟情至真至純,既可爲對方生,亦可爲對方死。

這份蕩氣迴腸與悽美哀絕卻非得由他們演繹,纔對味。

武俠片盛行之際,成龍曾找古龍要他的小說版權,以期謀多條出路,但古龍的回應一度讓他崩潰痛哭:我的小說是寫給狄龍、姜大衛拍的,不是寫給你拍的。

雖則顏值在其次,神韻最緊要,但人貴自知,即便只論外貌,亦只有絕少人能贏過年輕時的狄姜。

這對默契雙檔在戲外亦是親如兄弟的做派,擱今天怕是要叫所有腐女都爲之瘋狂尖叫。

識於微時,一起跑龍套,住一間宿舍,用一個碗喫飯,穿一件衣服,都是稀鬆平常。

狄龍雖只長一歲,卻在生活起居處處照拂這位弟弟。

弟弟可獨享深夜有人買宵夜的福利,以及下雨時唯一的頭盔和外套。

據張徹說,後來他們還買同樣的車子,只顏色稍有差別,而狄龍車子裏還會貼姜大衛的照片。

狄姜幾乎帶起了全民嗑CP的風氣,膽大的記者甚至敢舞到正主面前,問如果有機會飾演同性角色,會不會拒絕?

姜大衛看了看身邊的狄龍,惡作劇一般回應,說不定我會嘗試一下,如果是狄龍和我演對手戲……

那些年簡直是狄姜CP粉的狂歡,光是記錄這些日常,就能養活香江一半娛記。

1976年成了一個重要分水嶺。

在那之前,CP粉是躺着等正主投餵,全世界都是助攻;

在那之後,CP粉是哭着求正主合作,夾縫裏心酸摳糖。

狄姜先後有了妻室,但兄弟情仍在,甚至姜大衛第一個女兒的名字還是狄龍取的。

姜大衛的哥哥秦沛曾說,弟弟年輕時生命裏只有張徹,只有狄龍。

但姜大衛後來提及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時,只說恩師張徹和妻子李琳琳,絕口不提狄龍。

無論是熒幕上,還是生活中,雙子星都在漸行漸遠,即使偶有相交時分亦決絕別過頭。

狄姜對手戲的最終回,獻給了恩師張徹於1976年導的武俠戰爭片《八道樓子》。

流傳最廣的說法是,決裂早於上一年拍攝李翰祥的《傾國傾城》開始,源頭是“跨刀”二字。

張徹的雙生戲裏,總是狄龍與姜大衛輪流做男主角,另一人便甘心做配角,戲份少些也不計較。

但姜大衛總是被偏愛的那一個,說好這次狄龍是主角,他作陪襯,但往往演着演着就成雙男主戲了。

《傾國傾城》最初定的是讓狄龍演皇帝,姜大衛客串小太監。

但後來李翰祥見姜大衛演得實在很好,便邊拍邊改劇本,給小太監加了許多戲份,削弱了男主光環。

久而久之,心裏或有不忿未及時紓解,加上媒體添油加醋,終究是生了嫌隙。

然事情真相如何,始終只有狄姜最清楚,旁人所能做的便是儘自己一份力,然後聽天由命。

當時加入狄姜後援會,天天盼着他們和好的,不乏港圈大觸。

1977年,楚原和張徹拉攏二人拍了《三少爺的劍》和《海軍突擊隊》,雖然演同一部戲卻不曾同框;

1981年,楚原再安排狄姜演《書劍恩仇錄》裏的陳家洛和餘魚同,結果好事娛記提前曝光,姜大衛直接辭演。

後來,杜琪峯、郭子健、吳宇森等大導演都曾邀請他們合演,卻都如石沉大海,收不到迴音。

整整十年過去,狄姜二人才終於敢同框。

那是1986年,“不做大哥好多年”的失意狄龍憑藉《英雄本色》再翻身,拿下金馬獎影帝。

人前雖有萬千榮耀加身,到底抵不上老友在人後悄聲道的一句恭喜,一時錯愕後又相擁流淚,好似昨日重現。

後來狄龍說,離開邵氏後,二人各奔前程,環境又不同了,已經很久沒聯絡。但那日見了面,交換過眼神,也拉過手,覺得淡出的友情又重新拉近。

其實,他們不曾有過深仇大恨,當初的嫌隙與誤會亦早在時間的長河裏消弭,不再重要了。

私下裏的破冰之旅開始了,慫恿狄姜再合作的念頭亦開始死灰復燃。

爲了紀念張徹從影40週年,午馬和吳宇森於1989年聯合執導了一部《義膽羣英》。

陣容之豪華,堪稱“港版建國大業”,狄龍原定演的是陳觀泰那個角色,後來因爲受傷只好改爲客串。

心心念唸的狄姜同框終於安排上了,雖然只得打一個照面,說一句話,但姜大衛在片中對女友介紹說,這是龍哥,我們是十幾年的好兄弟。

都以爲這是冰釋前嫌的預兆,從此日日是好日,但終究是錯付了。

2002年,張徹去世,狄姜再度決裂。

狄龍因爲在內地拍戲未到場,所以僅托兒子譚俊彥出席老爺子的葬禮。於理可通,於情卻究竟說不太過去。

恩師張徹是狄姜最初的起點,是連接這段舊情的鑰匙,此舉在姜大衛心中也許與背叛無異,徹底掐滅了和好如初的可能。

2007年,陳可辛拍《投名狀》。

因爲翻拍自《刺馬》,最早還有些粉絲心態,想找回狄姜和陳觀泰客串三個老年角色。

誰知爾冬升(姜大衛弟弟)回他說,我哥跟狄龍兩個是不可能同一部戲的,你別搞了,我其實不知道他們是什麼矛盾。

但陳可辛還是退而求其次,仍舊安排了劇中的狄大人同陳大人說:“姜大人不在不熱鬧。”

這幾年媒體難得捕捉到狄姜同框,幾乎都是在共同好友的追思會或者葬禮上。

沒有大肆渲染與報道,而是小心翼翼地將兩個人的名字看似隨意地嵌在衆人之中,同框照裏亦是隔着他人遠遠立着。

唯恐驚擾了二老來之不易的同臺,也害怕稍不留神就觸發了這表面和平下的洶湧暗流。

就衝狄姜誰都不願先低頭的倔脾氣,再耗個十年也不是沒有可能。

說來不免有些悲涼,如今竟要靠這樣一個傷感的場合才能將這二人聚齊。

年紀愈大,身邊人都不可避免地老去或死去,要與過去的老友和解當真如此艱難?

之所以對狄姜的執念如此深重,與其說是懷念這兩顆遙遠星辰短暫交匯的那一瞬,不如說是懷念雙子星締造的武俠盛世。

親眼見證過它的繁華,如何甘心接受它的敗落或消亡?

還記得《新獨臂刀》裏,封俊傑對雷力說:

“雷兄弟,我已打定了主意,虎威山莊下來,我也封刀不提武事,咱們到太湖邊上去務農去!”

是否太美的承諾,終要以悲情收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