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不久,第81集團軍某旅機動通信營向目標地域機動途中,“敵情”通報突至,營長李宗根迅速利用電臺指揮:間隔5分鐘實施炮火打擊,加速通過封鎖區。返營後,他們舉一反三糾治“敵情”設計方面的慣性做法,並及時更新戰法訓法庫,進一步推動演訓實戰化。

(原標題:炮火打擊間隔時間總是5分鐘?“敵情”規律緣是自欺欺人)

炮火打擊,豈能固定間隔時間

前不久,第81集團軍某旅機動通信營向目標地域機動途中,“敵情”通報突至,營長李宗根迅速利用電臺指揮:間隔5分鐘實施炮火打擊,加速通過封鎖區!

全營3個行軍梯隊負責人隨即按命令處置“敵情”。

“爲什麼炮火打擊間隔時間總是5分鐘?如此規律的‘敵情’是怎麼來的?”指導演練的旅領導提出質疑。

“我們的演習中,炮火攔阻射擊都存在一定的時間間隔”“時間設定爲5分鐘,方便訓練考覈連貫組織實施”……面對質疑,李宗根與各行軍梯隊負責人面面相覷,支支吾吾給出回答。

“這是典型的自欺欺人!如此訓練,上了戰場如何贏敵?”旅領導果斷叫停這次演練,並立即召開戰地檢討會。

“戰場是你死我活的較量,敵人怎能輕易讓對手摸清規律?一廂情願設計‘敵情’,說到底是腦子裏的和平積弊在作怪。”旅領導一針見血的分析讓官兵深受觸動,並由此引發熱議。

“炮火覆蓋之下,路上佈滿大坑,即便是有5分鐘間隙也未必能夠順利通過”“先進火炮威力大又能精準打擊,爲何不繞行,或壓制其攔阻火力後通過”……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緊貼實戰提出10多條組訓改進建議。

返營後,他們舉一反三糾治“敵情”設計方面的慣性做法,並及時更新戰法訓法庫,進一步推動演訓實戰化。(於東海 鍾翔超 解放軍報特約通訊員 江雨春)

備戰札記

莫被套路“套”住手腳

《孫子兵法》有言:“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世界上從來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場戰爭,未來戰場也不可能遭遇一模一樣的敵情。在部隊演訓實踐中,面對不同“敵人”,執行不同的任務,應對策略也當隨機應變。如果將“敵情”簡單化甚至套路化,就容易被套路“套”住手腳,使演訓成效大打折扣。

演訓場上情況再複雜,也比不上戰場情況的瞬息萬變。信息化時代,訓戰一致難度不斷增加。實戰化練兵,我們亟需培養一支戰術素養完備、數據運用精通的導調力量,讓“戰場設計”越來越逼近真實戰場。我們每一次實戰化演訓,容不得半點“套路思維”。只有在堅硬的“磨刀石”上礪鋒,才能讓各級指揮員練就臨危不亂、險中求勝的應戰能力,提高指揮謀略水平。(王佔良)

高仰止 本文來源:解放軍報 責任編輯:姚文廣_NN168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