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盡同心締盡緣,

此生雖短意纏綿。

與卿再世相逢日,

玉樹臨風一少年。

世間本無兩全法,也負如來也負卿:解讀倉央嘉措跌宕的一生

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在這世間,敢於這樣說的也只有倉央嘉措了。倉央嘉措的一生是不羈的,但是他又是無奈的,他的生命由不得自己控制,他只是政治權力傾軋中的犧牲品。對於命運,他抗爭過、咆哮過,他不想向命運低頭,但是權力與慾望扼住了他的咽喉,他的自由與愛情在權力遊戲中像螻蟻一樣微不足道。但是他又是幸運的,上天賜予了這個情種以智慧與靈氣,他文思泉湧,寫下了累累的情詩。倉央嘉措,這一個多面人格的奇人,我們現如今該去認識他,認識他的情詩,認識他的苦惱與歡喜,認識他的無奈和抗爭。我們不追求認識完整的倉央嘉措,只求認識最真實的倉央嘉措。

一、陌上逢卻在少年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倉央嘉措出生於藏南門隅達旺納拉山下的宇松地區鄔堅嶺一帶,父母一信奉藏傳佛教寧瑪派紅教。倉央嘉措的本籍並不是藏族或者蒙古族,而是門巴族他是唯一一位非藏族或蒙古族出身的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幼年跟隨母親生活,日子雖然辛苦但是清淨安樂。

世間本無兩全法,也負如來也負卿:解讀倉央嘉措跌宕的一生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二十五日的時候,五世達賴羅桑嘉措圓寂,他的親信弟子桑傑嘉措,爲了繼續利用五世達賴的權威掌管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事務,祕不發喪,向外界宣佈,達賴喇嘛已“入定”,進行無限期的修行,靜居高閣,不見來人,一切事務均由“第巴”(在藏語裏,第巴的意思是由達賴任命、管理衛藏行政事務的最高官員,俗稱“藏王”,當時的第巴就是桑傑嘉措。)處理。桑傑嘉措一面欺瞞僧侶民衆和康熙皇帝,一面迅速派人到民間尋找轉世靈童,這樣他做了兩手準備,一旦事情敗露可以讓新六世達賴繼位。

按照當時黃教的規矩,哪個嬰兒抓取了前世達賴的遺物,即證明是達賴轉生。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倉央嘉措這位天選之子就這樣被選爲轉世靈童,但是這一切它的父母並不知背後隱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桑結嘉措的陰謀暴露,康熙帝大怒,於是倉央嘉措被迎入布達拉宮成爲六世達賴喇嘛。但是倉央嘉措只是一個名義上的王,第巴獨掌大權,他只能作爲傀儡存在。倉央嘉措在生活上處處受到嚴格的清規戒律的約束,內心抑鬱,人心向來是對得不到的最爲嚮往,壓抑的生活催生了他對自由與愛情的嚮往。“假如真的有來世,我願生生世世爲人,只做芸芸衆生中的一個,哪怕一生貧困清苦,浪跡天涯,只要能愛恨歌哭只要能心隨所願。”對於這一個翩翩美少年來說,自由是那麼的奢侈。

世間本無兩全法,也負如來也負卿:解讀倉央嘉措跌宕的一生

二、爲尋情侶去匆匆,破曉歸來積雪中

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問世間請爲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倉央嘉措也是滾滾紅塵中的追夢人,他身處去權力的中心,但是還能保持一顆追尋愛情的心,雖然愛情帶個他的痛苦大於甜蜜,但是他還是在追尋着,追尋着。

世間本無兩全法,也負如來也負卿:解讀倉央嘉措跌宕的一生

據說倉央嘉措在入選達賴前,在家鄉有一位美貌聰明的意中人,他們終日相伴,耕作放牧,青梅竹馬,恩愛至深。“柳樹愛上了小鳥,小鳥愛上了柳樹;只要兩兩用心,鷂鷹無隙可入”倉央嘉措進入布達拉宮後,他厭倦深宮內單調而刻板的黃教(黃教不允許婚姻,而紅教允許婚姻)領袖生活,時時懷念着民間多彩的習俗,思戀着美麗的情人。他便經常微服夜出,與情人相會,追求浪漫的愛情生活。“守門的老黃狗,心比人還靈,別說我夜裏出去,今日清晨纔回宮。”有一天下大雪,清早起來,鐵棒喇嘛發現雪地上有人外出的腳印,便順着腳印尋覓,最後腳印進拉了倉央嘉措的寢宮。隨後鐵棒喇嘛用嚴刑處置了倉央嘉措的貼身喇嘛,還派人把他的情人處死(也有說法只是將情人驅逐出拉薩放逐到遠方),採取嚴厲措施,把倉央嘉措關閉起來。“夜裏去會情人,早晨落了雪了,腳印留在雪上了,保密又有何用?”

愛情給倉央嘉措帶來了短暫的歡愉與長時間的痛苦,據說倉央嘉措還有一位傾慕的女子,最後這一名女子卻背叛了他。倉央嘉措痛苦萬分,“野馬跑到山上,可用繩索套住;情人一旦變心,神力也難捉住。”倉央嘉措的愛情坎坷曲折,愛情也讓倉央嘉措成爲一名詩人,愛情是他的源泉,寫詩就是在發泄自己的憤懣。在熱戀的時候他說“我那心愛的人兒,如作我終身伴侶,就像從大海底下撈上來一件珍寶相似,”愛戀過後冷靜地想“雖然肌膚相親,情人的真心卻不知道,不如信手在地上畫畫,能算出天上星星多少”。倉央嘉措爲愛而生也爲愛而死。

世間本無兩全法,也負如來也負卿:解讀倉央嘉措跌宕的一生

三、人間是非分不清

倉央嘉措時期的西藏,政局動盪,政治矛盾已到達了極其尖銳的時期。五世達賴圓寂後,桑結嘉措便開始了與和碩特汗王的鬥爭。如今的一些藏族歷史研究者認爲,桑結嘉措受到歷代詬病的行爲,都是爲了擊敗和碩特部以獲得民族自治,比如密不發喪,以五世達賴名義向清政府請封爲王,藉助準噶爾軍事力量等等,不能簡單地視作個人篡權陰謀。康熙四十年(1701年),固始汗的曾孫拉藏汗繼承汗位,與第巴(即藏王)桑結嘉措的矛盾日益尖銳。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祕密派人在和碩特首領拉藏汗的飯中下毒,卻被發現,拉藏汗大怒,立刻調集大軍擊潰藏軍,殺死桑結嘉措,並致書清政府,奏報桑結嘉措謀反,又報告說桑結嘉措所立的六世達賴倉央嘉措沉溺酒色,不理教務,不是真正的達賴,請予貶廢。康熙皇帝下旨:“拉藏汗因奏廢桑結所立六世達賴,詔送京師。”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倉央嘉措在押解途中,行至青海湖濱時,坐下打坐,因此圓寂。

世間本無兩全法,也負如來也負卿:解讀倉央嘉措跌宕的一生

對倉央嘉措來說,死是最好的解脫,他終於能過隨心所欲的追求自己的自由與愛情了。“在這佛光閃閃的高原,三步兩步便是天堂,卻仍有那麼多人,因心事過重而走不動。”倉央嘉措知道如果落難骨頭越賤越硬,但是人與人卻越愛越輕,倉央嘉措走了,走得一身輕鬆,人間的是是非非他已經不想去分清楚,他已經走向了自己的天堂。

世間本無兩全法,也負如來也負卿:解讀倉央嘉措跌宕的一生

文史君說

對倉央嘉措,後世有過許多評價。

藏傳佛教高僧評價:六世達賴以世間法讓俗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廣大的精神世界,他的詩歌和歌曲淨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他用最真誠的慈悲讓俗人感受到了佛法並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特立獨行讓我們領受到了真正的教義。

杜齊:年輕的倉央嘉措在其中成爲受難者並非角的若干事件,他的結局 、乃育護法神顯示的預言 ,這一切都使人們原諒他的弱點。現在人們又普遍對他懷有好感了,他的奇怪舉動被解釋爲神的一種朦朧隱晦的行爲。

張松操:倉央嘉措是被造的神,他的叛逆卻否定了造神運動本身 。

不過這些評價,已故去的倉央嘉措是聽不到,或者也不會在意的了。倉央嘉措是信奉神靈的,但是他又是突破宗教的勇士。他的一生愛過、恨過、錯過、路過,當一切都煙消雲散的時候,擦身而過的一剎那所有的一切都會釋然。相信倉央嘉措圓寂時心裏是坦然的,臉上是微笑的,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我就是我,一個自由的靈魂,我就是倉央嘉措。

參考文獻:

蘇纓、毛曉雯,《只爲途中你給與你相見:倉央嘉措傳與詩全集》,江蘇文藝出版社2001年1月。

白落梅,《在最深的紅塵裏重逢》,湖南文藝出版社2016年3月。

文中使用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