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01 馬笑舒|“婆婆,媽媽,她們都是我心中的母親”。以下是這3位“孩子”和媽媽、婆婆之間的溫情故事,以及那些在時間長河中沉澱下來的生活影像。

  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一個人的性格塑造主要源於原生家庭和父母。今天的中國年輕人羣體中,瀰漫着強烈的焦慮情緒。我們很想知道,那些質地陽光健康、堅定自我,有着強大快樂能力的年輕人,他們的母親以及其他女性長輩有着怎樣的特徵。以下是這3位“孩子”和媽媽、婆婆之間的溫情故事,以及那些在時間長河中沉澱下來的生活影像。

  他們從母親身上看到生命是如何閃閃發光,也習得了勇氣、堅定自我、無所畏懼和快樂的能力。母親們尊重他們的天賦,幫助他們識得自己並識得世界,更能自由地表達自己,成爲新一代獨立健康的年輕人。甚至他們身上發光的特質,也正是母輩所賦予。這道光,從母親身上投射給了孩子,生命延續的意義也許正在於此。

  作者|青木及三位受訪者

  編輯|夏末 牧牧

  出品|騰訊新聞穀雨工作室

   01 馬笑舒|“婆婆,媽媽,她們都是我心中的母親”

  我媽媽年輕時候的樣子,跟我現在真的一模一樣。我們都有強烈的好勝心、表達欲、毫不膽怯。我今天能成爲主持人,很大程度上也是受母親的影響。我四五歲的時候,跟着母親去電視臺。他們讓我呆在後臺,我就會偷偷拉開幕布,我實在太想看到母親站在臺上閃閃發光的樣子了。

  笑舒媽媽年輕時的工作照

  每次她主持完,都會把手卡丟到椅子上,我會偷偷撿起來揣進兜裏,等回到家裏,第一時間就站在鏡子面前,捏緊拳頭假裝話筒,模仿媽媽主持的表情、用她的口吻念着手卡里的內容。我記得鏡子裏的自己,也在閃閃發光。

  我媽媽以前也挺像個法西斯的。我每天學鋼琴就得七個小時,夏天的時候,彈得手都發燙了,不時要去水裏冰鎮一下。我從來沒看過動畫片,有一回我說我沒有童年,我媽說,你爲什麼沒有童年呢?你的學習就是你的童年。

  笑舒在家中彈鋼琴

  但我上了大學之後,她就變了。她對我的態度,就好像我是個成年人了。她從來不會像別的媽媽一樣,打電話就問喫了沒啊。她從來不問。她關心我穿得美不美,主持人的課上的怎麼樣,還讓我把功課發給她看,我們會一起聊功課。她變成了我的朋友和老師。

  因爲有這樣的媽媽,我不缺愛,也不缺表達的勇氣。

  笑舒結婚時,母女三人的婚紗照合影

  結婚前,我拍婚紗照的時候,突然想讓媽媽和婆婆一起穿婚紗,一起記錄下我最幸福的一刻。我叫公公婆婆"大爸爸媽媽",因爲在我的心目中他們就是我的父母。結婚是兩家人的事,而不僅僅是兩個人的愛情。

  我一提出這個想法,我媽媽就接受了,她很習慣面對鏡頭。但我婆婆會有點害羞,在兩個男人的家庭裏,長期以來婆婆愛美的心受到了壓制。

  我在現場播放《我的滑板鞋》之類的歌逗她笑,教她擺Pose,讓她慢慢放鬆下來。後來婆婆也迷上了拍照。拍家庭合影,就成了我們這個大家庭每年的傳統項目。

  六個人的全家福

  有一次婆婆說:“我們醫院所有的同事啊,都在問我,你們什麼時候拍全家福?”我看到婆婆說這些話的時候,眼底散發出的那種光芒。這恰好是我最期望看到的。

  我跟我媽怎麼相處,我就怎麼跟我婆婆相處。我也會教她時尚搭配。我給她選的墨鏡,成了她最喜歡的墨鏡。婆婆是一名醫生,我身體不舒服就會去跟她撒嬌。我們遇到問題時都坦誠溝通。

  兒子糖豆出生了

  我兒子糖豆快三歲了,家裏每個人還能根據自己的特長,扮演不同的角色,幫助他成長。我們形成一個完美的圓,把孩子包在一起。在這種環境下長大,我相信他以後的家庭,也會是一個溫暖有愛、充滿生活智慧的家。

  糖豆兩歲生日,七個人的全家福

  我這個人很喜歡曬幸福,想用這樣的方式提醒自己能擁有今天是多麼幸運。如果沒有我的媽媽,我不可能像今天一樣,內心充滿愛和能量。我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存摺,當你存進足夠多的愛的時候,愛的豐厚餘額可以消解低落的情緒和生活坎坷。

   02 葉鶯|“媽媽教我勇敢”

  葉鶯和媽媽的合影

  在我童年的記憶中,媽媽總是非常忙碌,陪伴我的時間並不是很多。十年前,她創立了“理想國”這個文化品牌,影響力越來越大。

  但讓我覺得幸運的是,因爲媽媽的工作,我從小就能近距離跟很多優秀學者和作家前輩相處,從他們身上汲取知識和能量。旁觀媽媽每天的忙碌,我也不自覺地一直在吸收養分,現在我的很多想法和價值觀,都受她潛移默化的影響。

  葉鶯和媽媽的合影

  從小到大,我和我媽一直都是朋友式的相處。她會跟我探討她事業上遇到的問題,我也會從我的視角提供想法和建議。我想要做什麼事情,她從來不會用“過來人”的姿態替我規劃好所謂“正確”的道路,反而是鼓勵我大膽嘗試,就算失敗也無所謂。

  大學期間,我跟朋友們一起創辦了獨立雜誌刊物,她明知道做這個事情有多麼不容易,更不賺錢,但還是會鼓勵我。後來我回到北京,想開一間小咖啡館做文化沙龍,她也很支持我。我一直在思考怎麼樣把我們年輕一代的想法,跟媽媽之前積累下的資源有機地結合起來,做一些有意義的事,纔有了現在“Naive理想國”的誕生。

  葉鶯和媽媽的合影

  就在拍這張照片的前一年,我媽媽生了一場病,這場病讓我們更加珍惜彼此的關係。在她初步康復之後,我們決定拍一組照片來紀念我們的關係,把這個特殊的2018年永遠地留存下來。

  葉鶯和媽媽的合影

  我爲我媽感到驕傲,因爲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勇氣,以及爲了追求自己喜歡的事,她一直以來所秉持的那份執着堅韌。我也比別人更清楚她背後的艱辛,激勵我更勇敢、更堅韌地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像她一樣,敢於戰勝人生中的一個個挑戰。

   03 羅立鶴|“因爲媽媽的獨立,纔有了今天的我”

  羅立鶴媽媽在河邊游泳

  在我眼裏,我媽媽年輕的時候,是一個真正的獨立女性。

  她出生在軍人家庭,繼承了我外公身上非常硬朗的一面,喜歡打籃球、射擊,曾經代表縣城去全國參加射擊比賽。但同時她也熱愛文學和古典樂,是個文藝女青年。

  羅立鶴媽媽在射擊隊訓練

  遇到爸爸之後,她不顧父母和親友的反對,毅然決然地跟當時還是個窮小子的父親結了婚。

  她本可以朝着追求自我的路一路狂奔下去,但我的出生,讓她的人生軌跡徹底改變。那時候她已經自學法律,通過了司法考試,準備去海南的一家律所工作,出發前一週她突然發現自己懷孕了,就放棄了工作,留在重慶。

  羅立鶴(在肚中)與媽媽的第一張合影

  四歲那年,我因爲先天性心臟病做了一個手術,當時他們一個月工資才幾百塊,手術費卻高達4萬。爲了湊夠這筆錢,媽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打兩份工,過得非常辛苦。

  除了對我生活上的照顧,在我的成長過程中,她也深刻地影響了我的愛好、性格以及三觀。

  她總是把她喜歡的、覺得美好的東西展現在我面前,讓我有機會接觸到,但她又從不會強加給我。

  羅立鶴媽媽和同學外出遊玩

  她喜歡朦朧詩派的詩,我人生中看的第一本書就是《朦朧詩選》。她會放交響樂的錄影帶給我看,如果我對裏面的哪個樂器表現出興趣,她就支持我去學。除了古典音樂,家裏的抽屜還珍藏着唐朝樂隊、崔健、朴樹的各種專輯,還有一張“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的卡帶。我就是常常聽那張卡帶,對音樂中講述的光影世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後來我學了影視製作,現在成了一名節目製作人。

  媽媽帶羅立鶴去九寨溝旅行

  不過前段時間,因爲疫情長期在家,我開始察覺到媽媽的衰老。她對世界的好奇心開始收縮,觀念慢慢變得牢固,也不再對新的信息和觀點充滿好奇,我們之間能夠談論的話題也逐漸變窄。雖然如此,我還是很珍惜和她的交流,就如同她當年分享給我她的所愛之事一樣,把我所瞭解到的有趣事物告訴她。

  媽媽來參加羅立鶴研究生畢業典禮

  這些年來,雖然我們不會再像童年一樣有大量的時間陪伴彼此,但一直沒變的是我和她之間的信任感。我非常感激她在成長過程中許多關鍵性的引導,也是她賦予了我身上現在的這些特質。她也對我現在的狀態感到滿意,如果有人問我媽這輩子最驕傲的三件事情的話,生我,應該能是其中之一。

  圖片來源:文中圖片均由受訪者本人提供

  #說出你的故事#

  你最熱愛的事,哪些受了媽媽的影響?

  請“寫留言”與我們一起分享吧

  出品人|楊瑞春 主編|王波 責編|夏末 運營|趙一靜 車怡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