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陳靖)訊,2020年,IPO審覈和發行的超快節奏,特別是在創業板註冊制的東風下,令各券商紛紛將投行業務作爲公司發展的重中之重。哪家券商能夠憑藉保薦業務實現彎道超車?國內投行業座次會發生哪些變化?

財聯社記者梳理境內投行在證監會候審項目情況發現,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證券、海通證券、廣發證券等整體儲備項目較多,安信證券等中型券商也大有迎頭趕上的趨勢。

image

創業板儲備項目的多寡,無疑又成爲券商投行的一次實力較量,儲備項目排名來看,分別是中信建投項目最多,達40家,國信證券29家排名第二,招商證券與海通證券均以26家排名第三,其後是中信證券與民生證券,各有25家。

image

數據顯示,今年33家券商首發承銷保薦84家,同比增78.72%;募集資金989.85億元,同比增131.5%;從今年前4個月首發承銷業務收入排名來看,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國金證券、光大證券、中信證券位居行業前五。

投行人士表示,未來投行業務資源將向大型券商集中,加劇馬太效應,一線投行的市佔率有望繼續做大,龍頭券商投行有望實現百億收入量級。

中信建投證券項目儲備最多

2020年以來,IPO過會率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除1月份一家被否、4月份一家暫緩表決之外,今年其餘經發審會審覈的首發企業,全部通過。

同時,IPO現場檢查當中,撤回申請的比例保持較高。去年6月到今年4月,證監會對84家首發企業完成現場檢查,其中30家撤回申請,撤回比例超30%。

IPO審覈提速之際,IPO項目儲備豐富的券商將率先獲益。

從已預披露的IPO排隊企業、上市的企業再融資項目來看,保薦機構大多爲大型上市券商,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證券、海通證券、廣發證券等儲備項目較多,安信證券等中型券商也大有迎頭趕上的趨勢。

根據4月30日數據顯示,在證監會排隊IPO企業總計428家,3月13日之前申報企業已全部參加過現場檢查抽查或檢查。之後申報的39家企業尚未參加,其中主板6家、中小板1家、創業板32家。

財聯社記者統計發現,428家擬上市企業的保薦機構大多爲上市券商。其中,中信建投證券保薦企業最多家,上交所28家,深交所中小板13家,深交所創業板40家,合計81家。

其次是中信證券,上交所28家,深交所中小板12家,深交所創業板25家,合計65家。兩大券商的份額合計超過34.11%。

此外,海通證券的投行業務表現較爲耀眼,憑藉保薦60項目列第三位,由海通證券保薦的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企業分別爲18單、14單和26單,其中不乏備受市場關注的金融項目和大型項目。

保薦項目數量排在第六名~第十名的券商分別爲國信證券、華泰聯合證券、民生證券、國金證券和國泰君安證券,在手項目分別爲48單、43單、43單、39單和38單,上述券商的儲備IPO項目數量排名基本與其市值排名相當。

值得一提的是,安信證券以27單儲備項目在全部券商排名中名列第十二,力壓申萬宏源證券承銷保薦和興業證券等市值排名靠前的大型券商。

素來以投行業務見長的中金公司,目前處於證監會在審項目數已經被甩出了一截,被擠出了第一梯隊。儲備項目一共才38個,僅排名第十一,其中滬市主板16個、深市中小板8個和創業板14個。

創業板註冊制創造投行彎道超車機會

5月8日,深交所起草《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企業發行上市申報及推薦暫行規定(徵求意見稿)》正在保薦機構層面進行定向徵求意見。其中提出了負面清單行業,但徵求意見稿中同時提到,考慮到創業板在審企業有少數屬於上述負面清單行業,根據平移方案相關安排,這些在審企業可以按照"新老劃斷"原則,向深交所申報在創業板上市。《暫行規定》對此安排予以了明確,規定此前已向證監會申報在創業板上市的企業不適用該規定。也就是說即將平移的創業板項目,將不受負面清單行業影響。

衆所周知,科創板推出之際,項目儲備情況成爲投行勝出關鍵,當下創業板儲備如何?儲備項目排名來看,分別是中信建投項目最多,達40家,國信證券29家排名第二,招商證券與海通證券均以26家排名第三,其後是中信證券與民生證券,各有25家。超過20家的券商還有廣發證券(23家)、華泰聯合(23家)、國金證券(20家)。

今年以來中金公司最賺錢

2020年以來,衆多券商在IPO業務上斬獲頗豐。

數據顯示,今年33家券商首發承銷保薦84家,同比增78.72%;募集資金989.85億元,同比增131.5%;承銷及保薦收入40.26億元,同比增90.44%。

Choice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33家券商首發承銷保薦84家,同比增78.72%,去年同期爲47家;募集資金989.85億元,同比增131.5%,去年同期爲427.59億元;承銷及保薦收入40.26億元,同比增90.44%,去年同期爲21.14億元。

從前四個月環比情況來看,受疫情影響,首發承銷家數在二三月份小幅下滑,由一月份(春節前)的24家,降至二月份的19家、三月份的18家,券商承銷保薦收入在三月份下滑至低點,15家券商三月份收入8.6億元。

隨着國內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控制,券商4月份首發承銷恢復至疫情前即一月份的水準,甚至在收入上面攀升至今年以來新高。具體來看,19家券商首發承銷23家,承銷保薦收入總計11.94億元。

從今年前4個月首發承銷業務收入排名來看,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國金證券、光大證券、中信證券位居行業前五,收入分別爲6.03億元、3.75億元、3.26億元、2.87億元、2.53億元,市場份額分別爲14.97%、9.31%、8.09%、7.12%、6.29%,承銷保薦收入同比增幅分別爲990.48%、124.07%、801.97%、無、-44.89%。

需要指出的是,中金公司、國金證券均出現大比例增長,光大證券去年前四個月並未有承銷保薦,今年前四個月成績斐然,中信證券下滑較爲嚴重,今年前4個月僅爲2.53億元,去年同期收入4.59億元。

此外,去年位列首發承銷收入第3名的長江證券、第4名的招商證券,今年均跌出行業前五,今年排名分別爲第25名、第9名。長江證券的首發承銷保薦收入大幅下滑62.83%,僅爲0.48億元,去年同期爲1.29億元。

創業板還將帶來明顯增量收入

2019年7月開板的科創板爲券商IPO承銷保薦業務帶來豐厚增量收入,到了2020年,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又被提上日程。在業內人士看來,參考科創板經驗,創業板註冊制落地後券商將明顯受益。

信達證券認爲,創業板借鑑了科創板的核心制度安排,但其受衆更加廣泛、流動性可能更強。改革的多重舉措將增厚券商投行帶來業績增量,在市場化定價原則下,新股定價更加考驗中介機構和機構投資者的專業能力,市場份額也將向定價能力、銷售定價能力、風控能力強的券商集中,改革更利好頭部券商。交易機制的放寬以及上市公司數量增長將有望提振交投活躍度,也將增厚券商經紀業務營收。

在信達證券看來,現階段流動性充沛,預計創業板註冊制改革不會對市場形成較大沖擊。參照2019年科創板IPO貢獻承銷保薦收入佔比超過10%,創業板註冊制後將增厚IPO儲備充足的券商,並帶動其它相關業務條件。

華泰非銀金融團隊認爲,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推動下,短期看項目儲備豐富券商直接有望受益,中長期看改革將加速投行模式高階升級。行業加速分化,行業馬太效應或將加劇,龍頭券商優勢顯著。

具體而言,資本市場新制度將倒逼投行轉型,優質投行將率先構築資源整合力,加速打造全產業鏈、全生命週期 "大投行生態圈"。未來投行有望成爲券商轉型升級的突破口和發力點,通過串聯券商輕重資產業務,發揮驅動各業務轉型升級的引擎作用,帶動券商開啓全面高階升級。

此外,未來投行業務資源將向大型券商集中,加劇馬太效應,一線投行的市佔率有望繼續做大,龍頭券商投行有望實現百億收入量級。從行業整體來看,2020年證券業投行收入有望同比增長26%;中長期有望在未來五年實現3-4倍高速騰飛。

銀河證券認爲,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提升上市包容性、加快項目審覈節奏,增厚投行收入空間。考慮到 2019 年科創板承銷保薦規模佔券商投行IPO承銷規模比重達32.53%,註冊制下投行項目發行節奏明顯提升,對投行收入貢獻明顯。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將進一步爲券商投行帶來增量業務需求,持續提振投行業務收入。註冊制全面實施,對券商定價能力、綜合實力提出更高要求,承銷保薦業務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頭部券商有望率先獲益。

再融資新規落地也將投行業務帶來深遠影響。國盛證券認爲, 預計2020年定增規模將提升至1.2萬億左右,按照1%的承銷費率來看(19年券商行業整體作爲主承銷商的承銷費率爲1%左 右),預計僅定增恢復將爲券商行業帶來的業績增量貢獻在1.6%左右。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