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挑食厭食的孩子,家長們總有很多疑慮,自己平時在飲食上也沒有特別慣着自己的寶寶,爲何不知不覺中孩子們就養成了挑三揀四的壞習慣?其實原因很簡單,只是當初的奶“沒喫好”。

寶寶混合餵養後不再“愛”奶的因素

1. 寶寶到了厭奶期

2. 餵養方式不正確

3. 不喜歡奶粉的味道

4. 輔食的吸引比較大

5. 寶寶有口腔或是其他相關疾病

我們按部就班來解析

1.寶寶在厭奶期時由於大腦已經發育到一定程度,比較容易被外界新鮮事物吸引注意力,建議選擇在安靜的環境下進行餵奶,讓寶寶把注意力集中在喫奶這件事上。

2.相當比例的孩子在添加輔食後便不太情願再接受口味單一的母乳,此時家長就需要有計劃性的進行引導,不讓寶寶從小就養成挑食的壞習慣。

通過觀察我們很容易便可以發現寶寶是偏愛喫輔食還是依舊喜歡喫母乳或配方奶的。那當孩子餓的時候,就需要先給予不愛喫的食物進行選擇,然後在快要飽時再給予最愛的食物。這樣慢慢的就能養成孩子正常進食的習慣。這裏還有一些小竅門能夠分享給大家。在孩子添加輔食後對於依舊採用母乳餵養的寶寶在哺乳前可在乳頭上塗些果汁,而對於喂配方奶的寶寶,則可在奶粉中也添加少許的果汁,這樣做都可以提高孩子進食的接受度。

3.如果寶寶表現出不喜歡奶粉口味的表現,可以嘗試挑選其他口味或品牌的奶粉,同時也更需要重視母乳餵養這部分,母乳中含有免疫球蛋白,是提高寶寶機體免疫力的最佳幫手。而作爲母親,爲了讓自己多分泌乳汁,心情愉悅是關鍵,平時得儘量在輕鬆愉悅的狀態下放鬆自己。

4. 有些孩子在添加輔食過後就變得特別喜歡喫輔食,而一般6至12月齡的幼兒平均每天需要600ML左右的奶量,當添加輔食過後如果奶量的攝入下降的特別厲害,則可考慮把母乳或配方奶加入輔食中哄騙孩子一起喫下,如用配方奶煮小米粥、米糊、蒸蛋等都是比較好的選擇。或者還能變着方法把配方奶直接做成奶昔。而一歲後的孩子其實已經可以食用主食了,相較之前對於喝奶也已經不完全依賴,此時喫奶的作用更多的是爲了把它當做補鈣的途徑之一。作爲一歲後幼兒每天的奶類攝入標準各國都不一樣。澳洲的建議是每天攝入250ML,英國則爲300ML,香港在360-480ML。如果此時無法通過喝奶攝入足夠多的鈣量,則可以多食用一些其他富含鈣且草酸含量較低的的食物,如:大豆類及其製品、芝麻醬、蝦皮等等。

說到這裏,作者還是建議在孩子不是非常抗拒喫奶的情況下還是要儘可能的讓孩子直接攝入母乳或配方奶,因爲相比加入輔食中,直接攝入的營養還是會保留的比較全面一些。有些孩子不愛喝奶的情況,也只是暫時的,但作爲家長需要多以技巧性的方式幫助寶寶攝入。

5.當排除了以上幾點原因,寶寶依舊長期胃口不好,家長們就需要考慮到是否是寶寶的身體出了問題,爲了安心建議父母帶着自家孩子前往醫院的兒科門診做下檢查。

這 才叫父母

疼愛孩子的方式從來都不是放任其自由、投其所好,任其養成挑食、偏食、厭食的習慣。更不是利用家長的威懾力、或是父母的身份迫使孩子做違反自己內心意願的事,這都不利於他們的身心成長。正確的做法是需要開動腦筋運用一些高明的“手段”讓孩子能夠全方位的獲取營養,並一步一步引導他們養成正確的習慣。這纔是疼愛自己寶寶的正確方法喔~

本內容由國家高級健康管理師特別提供。

精彩有限,“擦肩”無限,不想迷路,記得關注喔~作者每天將根據時下最熱健康養生話題輸出內容,希望用每個人都感興趣的方式普及健康新知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