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钏死了,王夫人要找黛玉借新衣给金钏装裹,薛宝钗劝王夫人黛玉心重,她不太好给,又补充说黛玉本来就三灾八难的,也不好,没给。

我心里想,那是人家本来过生日的,给死人穿,是想都不该去想这样的事,还说别人心重,怕人家介意,然后才说什么人家本来也三灾八难的。我实在是觉得,透过衣服的事,王夫人对黛玉,是有那“对她不好还得小心的意思的”,没做那“对她不好的贼事”就是了,因为她不是农村泼妇,想怎么来就怎么来,还是要教养礼贤之名的。就算一个泼妇,如果对一个寄养在家里的外甥女不好,多半是因为经济原因,生存本来就艰难。王夫人若是“对她不好还得小心的意思的”,当然不是因为经济原因了,和经济问题一毛钱关系都没有,确实是“很看不上那轻狂”的样子。对某种风流气质的强烈反感。

当然,根据书中描写,王夫人只有事关“平生所恨”之事的时候,某种过敏症强烈发作,尤其是对着下人的时候,“头脑简单,性格暴躁,说话做事不过脑子。”才会发作。平时,对老公,对婆婆,对妯娌,待客接物,她还是很符合大家族的端庄淑德的行为规范的。

大观园的女儿中,黛、衩、晴、袭,两两成对,互相映衬。从人物的思想观念看,黛、晴和钗、袭是对立的。从教养和性格上看,黛玉和宝钗高于晴雯和袭人。

王夫人的思想观念当然是在薛宝钗、袭人的这一面,所以对晴雯的态度也反映了对黛玉的态度,这是对的。是作者为尊者讳,不写。也是因为黛玉是小姐,教养、性格也高于、好于晴雯,不宜也不能将矛盾表露在面上。

“王夫人原是天真烂漫之人,喜怒出于心臆,不比那些饰词掩意之人。”通观作者笔下的王夫人,这描述应该是作者的实意。这是一个人的性格,往往在情急之下,下意识中容易流露出来,在事关利害时还是要尽量掩饰的。晴雯的性格和王夫人的性格其实有相似之处,面对王夫人时也会掩饰自己。

从作者的描述中,我觉得王夫人是观念和性格的问题,不是人品的问题,最多是为了儿子就不顾奴才的命运了,在今天看来这是不厚道的,但也要注意到那个时代的平等意识要远远低于现在。

王夫人够天真烂漫的,看重凤姐,喜欢金钏,邢夫人都来要挟她了,还重用王善保家的,“对王善保家的,原无二意”,赵姨娘都想害死凤姐和宝玉了,还重用探春。这事若换成凤姐,小妾想害死自个儿子,那绝对是两利益阵营的人,那妾的女儿,再欣赏,也是敌人,还提携你。做梦吧。看看她怎么和尤氏贾珍翻脸的就知道了。至于王夫人的城府,跟贾太君比起来,那叫木讷老实。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