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母親節

庚子年的親子關係

因一場仍未結束的疫情

擁有了更爲豐富的面相

朝夕相處時的摩擦

各自忙碌中的惦念

離別團圓後的珍視

爲今年的母親節

增添了幾分表達愛意的勇氣

從咿呀學語到垂暮年華

無論是哪一聲“媽媽,我愛你”

都是那麼觸動人心絃

視頻中收到孩子祝福的這些媽媽

她們的經歷有點特別

3月5日起,大連市63萬中小學生以→←的形式開始了新學期的學習;5月8日,大連發布中小學←,家長們在朋友圈刷屏歡呼:“‘ 神獸’ 終於歸籠!”殊不知這兩個多月,對於家有“神獸”,還要在家備課的王瑩來說,更是前所未有的挑戰。

王瑩 34歲

大連市西崗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學校教師

疫情期間,身爲五年級語文教師的王瑩,參與錄製了六節大連市數字課堂微課。由於家裏有兩個孩子,王瑩就把錄製微課的時間放在了孩子們睡覺後。常常是從晚上九點半開始錄課,一直要忙到後半夜近兩點鐘。工作日的白天,在陪學前的大兒子完成學習任務後,王瑩要趁兩個孩子午休的空檔,抓緊時間備課,做好兩個班級66名學生的作業輔導答疑、一對一批改等工作……

點媽媽圖片

看孩子心聲

3月初,武漢六年級男孩張墨涵因講述獨自一人過春節的故事上了微博“熱搜”。他的懂事令無數人感動,更讓看到這則新聞的“大連媽媽”和“大連弟弟”感到心疼,這位→ “大連媽媽” ←就是邵寧寧。

邵寧寧 38歲

媒體人

從小哥倆第一次連線到現在,兩家人因孩子間的親密互動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時至今日,墨涵的媽媽依然奮戰在武漢某醫院的發熱門診,而懂事的墨涵和乖巧的小寶,隔空道出了對兩位媽媽的節日祝福。

戳視頻

看祝福

疫情期間,確診病例的生活軌跡和密切接觸者成了人們最爲關注的信息之一。於是,一位平日並不常見的→ “女神探” ←出現在了大衆的視野中。

吳雋 45歲

大連市新冠肺炎防控技術專家組成員

新冠肺炎防治工作疫情防控組成員

大連市疾控中心應急工作部部長

從疫情開始到現在,有着豐富疫情調查處置經驗的吳雋常常要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爲了把可能的感染源早一點兒全部找到,吳雋和同事們透過病例複雜的生活軌跡,將一個個碎片化的信息聯繫起來,給每一位大連的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建立了約1寸厚的流行病學調查檔案……

吳雋整天“不着家”的忘我工作,以至於快忘了18歲的兒子今年就要高考。面對忙得管不上自己的媽媽,吳雋的兒子這樣說——

點媽媽圖片

看孩子 心聲

孩子成爲學霸的路上,或許少不了一位同樣刻苦鑽研的媽媽帶路。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和創新,讓→ “大國工匠”於靜 ←成了女兒心中不可替代的英雄。

於靜 48歲

中車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高級電焊技師

剛剛過去的4月,於靜都在研究鼓形動車組動力車牽引杆焊接工藝。從20歲進入中車大連公司,於靜用了近30年,成長爲一位焊接界的“巾幗英雄”,並通過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創新工作室,培養了一批批技術精英。

對於正在大連理工大學物理學院等離子體專業讀研的女兒來說,擁有一顆“工匠心”的媽媽,早已成了自己求學乃至今後職場路上的最好榜樣。

點媽媽圖片

看孩子 心聲

新冠疫情在海外爆發後,外交部280多個駐外使領館同當地中國留學生建立了密切聯繫,幫助他們解決面臨的實際問題,並根據疫情形勢,安排包機接回了部分留學人員。無數從牽掛到放心的中國家長中,大連媽媽孫慧鵬就是其中的一位。

孫慧鵬 50歲

兒子在澳大利亞博士在讀

3月,澳大利亞疫情爆發。身在大連的媽媽孫慧鵬,從未如此掛念正在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讀博的兒子。但通過關注多方信息後,最終還是選擇了讓兒子留在澳洲繼續學習。每天漂洋過海的視頻問候,成了母子倆讓彼此心安的最佳溝通方式。

點媽媽圖片

看孩子 心聲

面對孩子的真摯告白

沒有一位媽媽不會動容

這,是愛的迴響

今天出鏡的大連媽媽

雖然只是無數母親的縮影

但卻讓“媽媽”

這個沒有統一標準的專有名詞

有了雖各異卻立體的畫像

她們用自己的

包容、細膩、敬業和愛

爲孩子的成長不斷賦能

給了孩子擁抱世界的力量

祝每一位媽媽

母親節快樂

“新聞大連”策劃製作

視頻由受訪者提供

視頻剪輯:王貝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