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潘常青院長表示,醫院對學成歸來的國際化人才寄予厚望,期待他們將國外學習之旅的所獲、所感化爲今後人生道路上的寶貴財富,並以此鞭笞自己不斷努力奮鬥,儘早成長爲醫院的中堅力量,展示胸科青年的才華和實力。爲緊跟醫學發展前沿,培養一批具有開拓精神和國際視野的“精兵強將”,我院自2018年起實施“人才國際化培養”戰略,選派醫護、技術人員等赴國外知名醫學機構進修學習,至今已有11人學成歸來。

作者:上海市胸科醫院

爲緊跟醫學發展前沿,培養一批具有開拓精神和國際視野的“精兵強將”,我院自2018年起實施“人才國際化培養”戰略,選派醫護、技術人員等赴國外知名醫學機構進修學習,至今已有11人學成歸來。日前,我院召開“國際化人才培養”學術沙龍活動,特邀回國人員分享其在出國培養期間的學習收穫和心得體會。院長潘常青、黨委書記鄭寧出席活動。國際化人才、梯隊人才等培養對象近40人蔘加了本次學術沙龍。會議由潘常青院長主持。

潘常青院長表示,醫院對學成歸來的國際化人才寄予厚望,期待他們將國外學習之旅的所獲、所感化爲今後人生道路上的寶貴財富,並以此鞭笞自己不斷努力奮鬥,儘早成長爲醫院的中堅力量,展示胸科青年的才華和實力。鄭寧書記對與會青年人才們提出了幾點希望。一是要始終保持主動學習的熱情,變“要我學”爲“我要學”,好好把握醫院爲大家創造的出國進修的機會和平臺。二是要帶着問題去學習、帶着思考去學習,做足準備去學習,以提高學習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三是要持續不斷地學習,回國既是進修的結束,同時也是運用學習成果的開始。

會上,人力資源部主任黃海紅簡要介紹了醫院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實施細則、培養現狀和下一步工作。其後,11位國際化培養人才依次分享了在出國期間的所學所看、所感所悟。他們曾先後前往美國、德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外知名的醫學機構進行3個月至1年不等的進修學習。從臨牀與科研並重的加拿大多倫多總院,到理念先進、管理科學的德國慕尼黑心臟中心,大家深刻感受到了醫者的職業素養和細枝末節的人文關懷。在美國斯坦福醫學中心、克利夫蘭醫學中心、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等機構進修的學員,不僅分享了在臨牀技術、研究思路、服務流程、醫院文化建設等方面的收穫,也介紹了多學科交叉和創新高效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在互動交流環節,與會者紛紛表示意猶未盡,大家爲醫院在借鑑國外先進理念與落實相關舉措方面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

下一步,我院將進一步完善國際化人才培養制度,明確培養考覈指標,並進行追蹤評估。同時,醫院也計劃拓展國際資源,與國外知名機構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打好“引進來”和“送出去”的組合拳,爲儘快實現“臨牀研究型精品專科醫院”的目標提供人才支撐。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