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歸龍塔就是崇左左江斜塔,是鎮壓妖龍用的。

相傳明朝隆慶年間,在崇左麗江上游龍州的河面上,有一公一母兩條妖龍。這兩條妖龍兇狠暴虐,仗着法力高強,欺壓那裏的水族,搞得那些烏龜大蚌們日夜不得安寧。

爲了驅走妖龍,大蚌姑娘吐出了閃閃發亮的夜明寶珠引誘妖龍去搶。這兩條妖龍見了夜明寶珠,眼饞得不得了,便爭着去搶。可是奇怪得很,當它們快要抓到寶珠時,那寶珠一眨眼便不見了。就這樣,寶珠逃,妖龍追,一直追到崇左麗江的大灘處。寶珠累了,遊不動了,在一個月黑之夜,便從水裏走到灘上,逃往壺關外的荒野,變成了現在的螺獅山。

雙龍找不見寶珠,便停止追趕,隱藏在江底深潭的洞穴裏,常常出來興風作浪。過往的船戶客商,被妖龍搞得船沉人亡,葬身龍腹。當時的恩州知府見妖龍危害嚴重,便約同地方上的士紳,商量捐集資金,在妖龍港居的河面上,建一高塔來鎮壓妖龍。

可是,妖龍力大無窮,白天塔建起來了,晩上便被它們拱翻了。一而再,再而三,塔始終都沒有建成。

知府有一干金小姐,芳名素梅,年方二九,美貌非常。這年初春佳節,素梅帶了丫環梅香,乘船去左州金山寺進香代母還願。船經大灘處,被公龍看見,颳起一陣妖風將素梅和丫環抓回深潭洞中,瞞過母龍,強追素梅爲妾。素梅哭哭啼啼,寧死不從。妖龍無法,只好將素梅囚禁起來,等待她回心轉意。

丫環梅香是個精靈的人,見小姐被因禁,急得不得了。有一天,梅香從龜婆的口裏知道這公龍最怕母龍,便尋找機會向母龍通風報信。 母龍知道公龍偷藏民間女子強迫爲妾後,馬上找公龍大吵大鬧,同時把小姐拋到河灘上。

公龍査知是丫環梅香報的信,便把她殺死了。

素梅被拋上大灘之後,昏迷不省人事。大灘附近的村子裏有一個青年叫韋豐。韋豐從小死了雙親,孤身一人,沒田沒地,打柴維持生計。 那日,他從山上打柴回來,喉嚨乾渴,放下柴擔到河邊飲水,見河灘上躺着一個昏迷的女子,便把她揹回家中,用薑湯灌醒。問起情由,知道是知府小姐,被妖龍所害,便將小姐留住家中養病,日夜照顧,很是周到。

素梅感謝韋豐的救命之恩,見韋豐忠厚老實,孤身一人,對他產生了愛慕之情。素梅在韋豐的精心照料下,恢復了健康。韋豐護送素梅回府。知府知道他是女兒的救命恩人,很是高興, 請韋豐到客廳坐下,擺宴席熱情招待。

素梅辭過韋豐,隨父到後堂見過母親,將遇難的經過詳細稟雙親,並將自己的心事講出來,願與韋豐結爲夫妻。可是,知府不同意這門親事,說:堂堂一個知府千金小姐哪能嫁給一個打柴佬,叫他以後還有什麼臉面見人!素梅見父親不同意,很是悲傷,母親可憐女兒,代女兒向丈夫求情。

俗話說“知恩不報非君子”,知府覺得左右爲難, 便想出一個緩兵之計。他離開後堂,走到前廳對韋豐說:“你搭救我女兒有恩,我女兒也有意於你,本想將女兒配與你爲妻,但因你出身貧寒,我在人前也不好講話。你若能把妖龍殺了,爲我女兒報了仇,我便招你入贅。”

韋豐聽了,明知妖龍厲害,自己鬥不過它,這是知府的刁難,但又捨不得素梅的一片深情,很覺爲難,轉來轉去,不敢答覆。

素梅見狀,從屏風後轉出來,對韋豐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你怕什麼?!殺了妖龍爲民除害。你放心去吧,我到死也要等着你。”韋豐聽了小姐的話,很受感動,便答應了。

韋豐回到家中,手執射魚標槍,身佩砍柴利斧,來到大灘上等候妖龍出現。等了七七四十九天,都不見妖龍的影子。那夜正逢中秋佳節,月亮又圓又亮,韋豐等候了那麼長時間, 非常疲勞,儘管月色很好,也無心欣賞,坐着坐着便打起瞌睡來。朦朧中見一老人,白鬚白髮白衣裳,手執一枝釣鉤和一包藥粉,向他走來。老人將釣鉤和藥粉放在他的手中,說:“青年人,你若想殺死妖龍,明天你去買一隻小狗來,把它殺了,剁爛燒熟,配上迷魂藥,製成香餌。將此鈞藏入餌中,拋到深水裏,引妖龍上鉤,這樣就可以把它殺了。”韋豐一覺醒來,不見了老人,釣鉤和藥粉卻在手上,知道是仙人下凡指引。

第二天,韋豐遵照仙人的囑咐,上街買來一隻小狗,在嶺上將狗殺了,合上迷魂藥,製成香餌,待天一黑,便拋到深潭裏。公妖龍經不住香餌的誘惑,中計上鉤。韋豐猛拉繩子,妖龍因迷魂藥發作,昏昏沉沉,無力反抗,乖乖地被韋豐拉上岸來。韋豐拔出利斧,把妖龍砍成數段,提上龍頭,到府上去報喜。知府見韋豐果然把妖龍殺了,知道這年輕人非等閒之輩,也很高興,便將女兒嫁與韋豐爲妻,入贅官府 。

公龍死了,母龍繼續興風作浪,危害民衆。韋豐和素梅便要知府重建寶塔,鎮壓母龍。塔建成後,壓在母龍身上,母龍想掀翻寶塔,但因爲公龍已死,它的力氣不夠,只掀起塔的一邊,便累死了,把好端端的一座直塔掀成了歪塔。

從此,麗江河面,風平浪靜,過往船隻再也不必擔心了。

人們爲了紀念這件事,便將此歪塔命爲“歸龍培”,意思是妖龍在這個塔下歸天了;河灘叫歸龍灘對岸的村叫歸龍村;村旁的嶺是當年韋豐殺狗做釣餌的地方,取名殺狗嶺,直到今天仍沿用不變 。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