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新型媒體集團,是新時代推進媒體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滿足人民羣衆對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具體實踐。但對於什麼是新型媒體集團、爲什麼構建、如何構建新型媒體集團等基本問題,尚沒有權威闡釋。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財務管理中心塗昌波認爲,構建新型媒體集團需要運用行政、市場兩個手段,優化資源配置,推動產業橫向或縱向整合,實現規模效益;從技術、內容、用戶三個維度着手,建設強大的新型傳播平臺、內容創新集羣、用戶服務體系;正確處理宣傳與經營的關係,形成社會效益優先、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統一、合規高效的運轉體制機制。

一、什麼是新型媒體集團?

集團是社會化大生產的產物,是企業追求規模經濟效益、贏得市場競爭的組織形式。集團化是世界媒體發展的重要趨勢。英國廣播公司、美國時代華納、法國維旺迪、德國貝塔斯曼等媒體企業通過兼併、聯營、合作等多種方式,形成規模龐大的媒體集團,向世界各地源源不斷輸送新聞資訊和內容產品,佔據着國際傳播和內容產業的制高點。近年來,國際互聯網發展突飛猛進,將新聞資訊、文化娛樂、搜索引擎、即時通信、電商支付、社交遊戲、網絡直播、音視頻服務等多種功能“一網打盡”。特別是隨着智能手機、3G/4G移動網絡的快速推開普及,手機等智能終端日益成爲人們日常生活的中心,基於手機等智能終端的應用軟件層出不窮,手機等智能終端成爲爭奪焦點。互聯網已成爲無遠弗屆的新興傳播媒介,深深地改變着媒體的版圖和生態。谷歌、臉書、推特、騰訊等科技企業抓住移動互聯網大發展機遇,迅速成爲擁有億萬用戶入口級平臺的互聯網媒體集團,成爲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重要途徑。

我國媒體集團化始於上個世紀90年代。1996年廣州日報報業集團掛牌,成爲我國第一家報業集團。1999年無錫廣播電視集團成立,成爲我國第一家廣電集團。1999年國辦轉發《信息產業部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關於加強廣播電視有線網絡建設管理意見的通知》提出:“在省、自治區、直轄市組建包括廣播電臺和電視臺在內的廣播電視集團。”2001年中辦、國辦《關於轉發中央宣傳部、國家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關於深化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業改革的若干意見〉的通知》對組建事業性質的報業集團、廣電集團及企業性質的出版集團、電影集團等進行了規範。上海、北京、浙江、湖南、江蘇、廣東等地成立了多家報業集團、廣電集團、出版集團、電影集團。對於企業集團,原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印發的《企業集團登記管理暫行規定》作了如下規定:“企業集團是指以資本爲主要聯結紐帶的母子公司爲主體,以集團章程爲共同行爲規範的母公司、子公司、參股公司及其他成員企業或機構共同組成的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法人聯合體。企業集團不具有企業法人資格。”已成立的出版集團、電影集團按照企業登記管理規定,調整爲集團公司控股參股子公司的發展模式。對於事業集團,我國法律法規沒有明確界定。爲此,已成立的事業性質的報業集團、廣電集團大多按照事業單位辦企業的方式進行了調整,形成報社/廣播電視臺爲核心、控股參股多家企業的發展模式。

對於什麼是新型媒體集團,仁者見仁。一種觀點認爲新型媒體集團就是互聯網媒體集團。另一種觀點認爲新型媒體集團是以互聯網、物聯網、人聯網等新興媒介爲載體的媒體集團。《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新型”解釋爲“新類型的、新式”。對“媒體”解釋爲“交流、傳播信息的工具,如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對“集團”解釋爲“1爲了一定的目的組織 起來共同行動的團體;2由若干同類企業聯合起來而形成的經濟實體”。筆者以爲,新型媒體集團是指由一家核心法人單位與多家關聯法人單位組成的、提供互聯網等新類型傳播內容服務的經濟聯合體。

主要有以下特徵:一是擁有新類型的傳播內容服務拳頭產品,快捷互動、內容豐富、覆蓋面廣,用戶規模和受衆羣龐大,社會影響廣泛。二是擁有具有經濟實力和競爭力的核心法人單位,核心單位主導集團主業發展,與關聯單位形成規模化的產業競爭優勢。三是擁有共同的利益,核心單位與關聯單位基於股權、聯營等多種方式,形成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四是擁有共同的價值取向,主動擁抱新技術新方式,大力開發新內容新業態,大膽探索新機制新渠道,努力引領時代新風尚,不斷提升集團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二、爲什麼要構建新型媒體集團?

1.構建新型媒體集團,是黨中央對我國發展新型主流媒體作出的戰略決策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新型主流媒體建設。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上提出:“着力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建成幾家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2016年全國人大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要求:以先進技術爲支撐、內容建設爲根本,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建設“內容+平臺+終端”的新型傳播體系,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體和傳播載體。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我國“中央廚房”式的融媒體中心建設取得成效,形成了報/臺+網+微信/微博+客戶端的傳播局面,形成了以中央媒體集團爲龍頭引領、以省級媒體集團爲骨幹基礎、以民營媒體集團爲新生力量的發展新格局。

2.構建新型媒體集團,是我國傳統媒體轉型升級的戰略路徑

也許有人疑問:集團是經濟組織、企業組織,而我國黨和政府辦的報刊、廣播電視、通訊社是黨和人民的喉舌,是事業單位,能構建新型媒體集團嗎?筆者以爲,我國黨報黨刊、廣播電視、通訊社等媒體單位作爲黨、人民的喉舌,擔負着新聞發佈、輿論引導、文化娛樂、社會教育等公共服務使命,是具有社會公益性的新聞文化事業單位,同時也是生產傳播新聞信息和內容產品的經濟組織,直接服務廣大用戶受衆,多年來實行企業化財務管理制度,主要依靠廣告、用戶訂費、收視費等收入生存發展。面對互聯網、手機、可穿戴設備等新興媒體的擠壓,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的用戶不斷流失,用戶訂費、廣告創收增長乏力,生存發展壓力空前,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構建新型媒體集團是我國一些有實力的黨報黨刊、通訊社、廣播電視機構建設新型主流媒體的重要路徑選擇。構建新型媒體集團,不是要改變黨報黨刊、通訊社、廣播電視機構的單位屬性和職責使命,而是要充分運用集團對社會化大生產的有效組織機制,推動內容採集、製作、分發、用戶服務各環節集約化、規模化、市場化運營,提高生產效率和管理效益,促進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爲一體,促進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有機統一,形成網上與網下新型媒體服務業態集羣,更好地落實習總書記提出的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我就是你、你就是我”的要求,更好地滿足和引導百姓的精神文化和資訊信息需求。

3.構建新型媒體集團,是我國媒體在國際傳播領域力爭“彎道超車”的戰略舉措

近年來,全球互聯網的迅速崛起打破了由西方國家大型傳媒集團主導的世界傳播秩序,世界傳播體系正處在大調整大變革進程中。這爲我國參與世界傳播體系的重構提供了難得的戰略機遇。世界媒體實驗室編制的2017年度《世界媒體500強》顯示,我國騰訊公司名列第9位,央視、上海文廣集團分別名列第53位、第58位。我國已成爲世界上網民數最多的國家,在移動支付、即時通信、5G研發等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催生了華爲、騰訊、阿里等世界級的通訊與互聯網企業巨擘,微信、微博、微視頻、網上直播、網絡視頻、頭條推薦等業務不斷湧現。

按照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我國2017年居民恩格爾係數(居民用於食品菸酒的支出佔整個消費支出的比重)爲29.3%,已進入聯合國劃分的20%-30%的富足區間。去年我國電影票房達559.11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3.45%,表明我國居民對廣播影視等精神文化和新聞資訊的消費潛力巨大。我國位居世界第二的經濟總量和近14億人口對精神文化信息的龐大需求,完全能夠培育和滋養若干個世界級的新型媒體集團,更好地傳播中國故事,“自塑”中國形象,更好地拓展國際“朋友圈”,擴大國際影響力,實現我國信息流進流出“順差”,努力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營造良好的外部輿論環境。

三、如何構建新型媒體集團?

構建新型媒體集團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涉及傳播平臺搭建、生產流程改變、組織架構調整,還涉及內容產品創作、服務業態創新、人員結構優化,並隨着新 技術應用、新業態開發而不斷優化完善。構建新型媒體集團,也是一項長期任務,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固定模式,需要吸取各國的有益經驗,從各自媒體的實際出發,探索集約化、規模化運營的具體做法。

1.構建新型媒體集團,運用行政、市場兩個手段,優化資源配置,推動產業橫向或縱向整合,實現規模效益

行政手段主要有國家收購、行政整合、行政審覈等。市場手段主要有兼併收購、授權經營、聯合經營等。橫向整合是對擁有與自身產品相同相近的企業進行 併購,減少競爭對手,形成競爭優勢。如美國臉書公司花176億美元併購移動消息初創公司(擁有用戶規模龐大的社交平臺WhatsApp),成爲全球用戶最多的社交平臺企業。美國迪士尼公司收購二十一世紀福克斯公司 (金額524億美元),橫向整合內容資源和傳播平臺資源,成爲超級大IP擁有者。縱向整合是對產業鏈上中下游的企業進行併購,實現資源互補,形成規模優勢。

我國媒體的所有權和組織形式多元,既有黨報黨刊、通訊社、廣播電視機構等國有事業單位,也有人民網、新華網、央視網等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還有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土豆、今日頭條等民營企業。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統計報告顯示,2017年底我國CN下網站數量315萬個、移動應用程序 (App)在架數量391萬款。構建新型媒體集團,應從我國媒體的特殊性質和發展實際出發,統籌運用行政整合、市場運作兩種方式,以現代產權制度爲紐帶,以新型傳播平臺爲核心,推動黨報黨刊、通訊社、廣播電視與新媒體加速融合,形成若干具有實力和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成爲引領新時代社會輿論、引導人們美好生活的生力軍。

2.構建新型媒體集團,從技術、內容、用戶三個維度着手,建設強大的新型傳播平臺、內容創新集羣、用戶服務體系

媒體由傳播載體和傳播內容構成,只有傳播平臺不斷拓展、傳播內容不斷豐富、受衆用戶需求不斷得到滿足,才能長盛不衰。從印刷媒體、電子媒體,到網絡媒體、智慧媒體,每類傳媒的發展均源於技術進步,興於內容創新,盛於市場青睞,衰於用戶萎縮。比如,世界老牌公共廣播電視機構——英國廣播公司(BBC, 成立於1922年),目前仍然是具有全球影響的重要媒體,其祕訣在於:不僅重視內容創意生產,利用4K超高清、移動網絡、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新技術,改進呈現方式,提升畫面品質,在新聞、體育、音樂、少兒、紀錄等領域持續發力,保持領先,推出《藍色星球》等諸多風靡全球的經典作品;還重視傳播平臺搭建, 以BBC品牌爲核心建立多個傳播平臺,如數字電視平臺Freeview、互聯網站BBC.com、播放軟件平臺BBC iPlayer、移動應用程序BBC news App等,實現電視機、計算機、手機等多屏連接互動,此外還利用谷歌、推特等平臺發送內容,努力成爲網絡時代年輕用戶認可喜愛的新型媒體。

在新技術、新業態不斷噴湧的新時代,構建新型媒體集團,新型傳播平臺是支撐,內容創新集羣是關鍵,用戶服務體系是標配。需要牢固樹立以用戶爲中心的工作導向,統籌利用廣電網、電信網、互聯網等“信息高速公路”,統籌應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更加註重硬件建設與軟件開發協同發展,更加註重內容生產與用戶需求精準適配,建成技術先進、安全可控、億萬用戶入口級的新型傳播平臺,建成創意無限、價值引領、精品迭出的內容創新集羣,建成響應及時、測算有效、體驗良好的用戶服務體系,不斷提高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獨創接地氣的內容始終是媒體吸引人、打動人的根本,便捷互動廣覆蓋的傳播始終是媒體擴大影響力的基礎。

3.構建新型媒體集團,正確處理宣傳與經營的關係,形成社會效益優先、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統一、合規高效的運轉體制機制

體制機制是勞動、技術、資本、管理等生產要素迸發活力的關鍵。構建新型媒體集團,應向體制機制要生產力、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新型媒體集團是精神文化產品生產單位,擔負着引領社會輿論、反映社情民意、提供文化娛樂、提升國民素質的職責使命,直接影響到社會公序良俗和人們精神世界,堅持社會效益第一是最高原則。

構建新型媒體集團,應考慮以下幾點:一是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發揮我們黨的政治優勢,改進和加強黨對媒體集團的領導,建立集團黨委 領導/董事會決策、總裁班子執行、紀檢監察委/監事會監督的體制機制,嚴格執行“三重一大”制度(重大決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項目安排和大額度資金使用事項由領導班子集體決策),認真落實媒體主業發展、全面從嚴治黨、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形成決策科學、執行有力、監督有效的良好運行局面。上海、江蘇、湖南、廣東等地廣播電視臺與集團公司實行“一個黨委、兩個牌子、一體發展”的模式,加強黨委對媒體宣傳與事業產業發展的統一領導。

二是堅持採編業務與經營業務兩分開、兩加強,堅持正確輿論導向,防止經營活動影響正常採編業務,保證社會效益第一。同時,建立內容部門與經營部門良性互動機制,最大限度實現內容產品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

三是合理設置內部機構,科學配置管理團隊,強化合規監管,提高依法辦事能力。推行扁平化管理,減少管理層次,充實一線隊伍,形成統分結合、高效靈活、責權利一致的運轉機制,提高媒體的生產效率和創新能力。

四是建立以貢獻爲導向的激勵懲戒機制,對內容、技術、經營、職能等部門實行差異化的績效考覈辦法,鼓勵創新,激勵創造,獎勵實幹,包容試錯,懲戒慵懶,強化全媒體人才隊伍建設,形成尊重知識、奮鬥 創業、廉潔自律、親和大氣的良好文化氛圍。同時,推行權責發生制的企業財務覈算制度,全面科學覈算成本,強化預算績效管理,爲新型媒體發展提供更爲真實準確的財務數據決策支持。

文編:陳梅婷美編:吳夢婷責編:吳夢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