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一:

就我历年来所接触的大量考生,刚高出一本线三四十分以内的考生选择复读的情况确实不少见。可以说,能上一本线的考生,都可以归为比较优秀的层次。他们选择复读,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

一、刚超一本线的成绩能选择的学校范围比较有限。超一本线三、四十分以内,能选的学校都是双非院校为主,即使能选择个别211高校,也是以偏远地区高校为主。如果孩子争强好胜一点,非211不读,则其要复读谁也劝不住的。

二、认为自己考失手了,心有不甘。如果考生认为自己的高考成绩与平时有较大落差,或者估分与高考成绩有较大落差,因而他们往往认为如果再给我考一次的机会,必然不止这个分数,基于这个原因选择复读的考生也不少。

三、志愿填报失误,录取结果不理想。成绩略超一本线的考生,由于设置梯度的空间有限,经验不足往往容易发生滑档,而以一本成绩读二本学校往往让一些考生心有不甘;另一方面,有些考生过度追高,虽然被录取了但被调剂到不理想专业。这两种情况都很容易让考生产生复读的念头。

网友二:

孩子主动要复读,就动机上说是这是积极的、追求上进的;但也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考虑。

一是要充分考虑自己的提分空间,如果自己考失手了,想复读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已是正常发挥也是刚上一本线,即使复读一年也未必能上211层次高校,这种情况下复读要慎重。

二是结合自己的录取结果,如果录取的专业是自己所选,没有被调剂,则说明了录取结果也是在自己的预料之中,一般不建议再复读,毕竟复读后明年还会面临相同的问题——不能保证一定能录取到第一个志愿及理想的专业。

三是要考虑所在地域的招考政策,如果是河南省考生,被录取后再复读将面临严厉的惩罚措施,建议慎重。

网友三:

高考能考出高出一本线的成绩的学生,应该算优秀的学生,没有选择上高校而选择复读,大部分学生是因为认为自己高考没考好,心有不甘,想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去冲击更高的平台。

个人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由人才选择市场所决定的。现如今,许多大型企业,为了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在招聘时多有限定非985、211不招,即使是研究生甚至博士生,都要追究其第一学历。身边就有一个例子,有一朋友的孩子硕士、博士都是浙大毕业的,但在一个单位招聘中最后因为第一学历只是一个一般本科未被录用。

别说企业招人,现在一些985、211高校招研究生,对一般本科的学生都带着有色眼镜。二是不能否认,不管原来的985、211,还是现在的双一流,这些高校的教育资源,学科建设是一般本科无法比拟的,能进入这些高校,更好的发展平台,自然能提供更好的成长空间。

网友四:

高出一本线又心有不甘而选择复读的学生还真不少。这类考生其实最好的做法是不填志愿,毕竟对于其他有心就读一本的孩子而言,你填了志愿占了名额又不读,无形中浪费了别人的机会。

我个人认为,考生如果已经是正常发挥,或者没有志愿填报失误的情况,被录取后尽量不要复读了。复读是需要承担较大压力的,谁都不敢保证复读就一定能考得更好,另一方面,也需要耗费时间、经济上的成本。甚至我认为,成绩刚过一本线不多的考生,可以适当降低些要求,从二本学校中选择一个好专业就读。

网友五:

对于高考,之前听我们高中老师说过,考两三年的属于正常的现象,因为还有人考5-6年的。就比如有的考生可能会看中专业热度,而有的考生更在乎学校知名度。这两种看法本身没有孰对孰错之分,因此对高考结果的坚持就变得可理解啦。

其实,复读也是需要自己考虑清楚的事情。首先需要问一下自己在哪些薄弱的环节自己还有提升的空间,只有明白短板,才能不负这辛苦一年的复习时光,否则盲目的复习,可能在成绩上提高的空间不大,更有可能有退步的风险;另外,随着考生信息越来越透明,如果是被大学录取选择复读,考生本人可能浪费了一个招生计划名额,依据一些省份的规定,可能会被计入诚信档案,对于第二年的志愿填报和录取产生限制作用。这也是复读考生需要考虑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这个结果可以承受,那就果断地去复读吧。

​网友六:

第一、你就可以确定复读一年就能考上你想要的大学了吗?考场上变化万千。发挥失常大有人在。

第二、复读生所承受的压力要比普通生大得多,这样子,容易产生心里疾病。我有一个同学,她也是选择复读,由于压力太大,差点得了抑郁症。

第三、每年的考试情况都有所变化,改成过后的卷子你不一定适应的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