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羣衆的眼睛是雪亮的。連日來,消費者對企業不良經營的監督事件不斷。

11月15日晚上,酒店客房管理的混亂受到關注。

一場“抹布門”把衆多五星級賓館的衛生服務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喜來登、華爾道夫、王府半島、寶格麗、文華東方、頤和安縵,全是“杯廁一體”的衛生狀況。如果沒有網友“花總丟了金箍棒”的刻意爲之,人們無法想象,五星級賓館對客房服務質量的保障竟然形同虛設。

曝光後,有賓館立即回應,表明態度,並對服務流程進行覈查。表示如情況屬實,將對違規員工嚴懲不怠。

只用一條抹布同時擦杯子、馬桶的“行爲秀”當然要受到管理者嚴肅處理。要知道,不按工作要求違規操作的行爲屬公然蔑視賓館規章,不把賓館形象當回事,賓館自然要砸掉違章者的飯碗,處理方式似乎在情理之中。

11月17日,另外一條關於企業員工違章操作的新聞進入大衆視野。

滬上盒馬鮮生大寧店的一位員工更換商品保質期貼條時,只換貼條,不換商品,讓一旁觀察許久的消費者起了疑心。

經調查,原來員工把6天前的胡蘿蔔生產日期換成17日的,全然不顧周邊顧客異樣目光。員工當面造假,當顧客揭穿時,卻稱“僅換個新商標而已”,欺詐消費者的方式令人氣憤。

企業對事件處理的結局只有一個,開除當事員工了事,事情不了了之。

兩件事,不同的企業,對難以解釋的問題處理方法如出一轍,就是板子打到員工身上,直至開除了事。

事情難道真有如此簡單嗎?

17日,“抹布門”曝光者又在微博亮出一張截圖,圖中顯示有人在微信羣泄露他的個人信息。

企業管理者不從管理找問題,把曝光者當成洪水猛獸似地晾曬一番,目的如何?衆人心知肚明,無非是想提醒同業者時刻警惕曝光者的行蹤,防止管理不善的問題再次曝光。

如此呼應公衆關切,什麼情況?!

公衆有了解真相的權利。因爲幾個服務員沒按要求使用抹布,使賓館形象受損,是個別員工的偷懶耍滑,還是規矩定得太高,服務員無法實現,到目前還是未解的謎團。

據業界人士透露,目前星級賓館的客房服務員工作超勞嚴重,每天清理的房間數遠超過其工作能力,簡化工作流程的狀況普遍存在,一條抹布從前擦到後也是常態。

在員工超勞情況下,加強監管無非是緣木求魚,也是徒勞,開除幾個服務員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結果還是你曝你的光,我做我的事,濤聲依就,問題依就。就如同開除“生產日期造假門”的員工一樣,換個人做依然如此。

監管責任缺失,是因管理者監管員工責任不落實,也存在有關部門監管企業責任不落實的情況。

提高服務質量,讓顧客放心消費是服務業追求的目標,當出現質疑時,先找自己的責任,再找員工的責任,如果制度的籬笆沒有扎牢,誰來做都一樣。

最多隻不過留心盯着監督者的行蹤,做一些表面文章,如同“抹布門”的聯手防範一般,保全了自己,卻侵害了消費者的權益。

如此苦果,還有人競相吞嚥,是何道理?

如果企業不沉下心來認真應對公衆信任危機,任由誠信的力量無形消散於民間,受損的不僅是服務業低迷的業績,還有人與人之間起碼的依賴感。

沒有真誠與溫情維繫的服務體系最終會成爲他人冷眼旁觀的另類,與其怒其不爭,讓人們時刻警惕着,不如換一種方式,面對問題,解決問題,重新贏得大家的信任,纔是企業謀的正道,公衆的福音。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