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軍社查看蔬菜生長情況。

爲全國6個地區14個大中小城市常年提供優質蔬菜,年銷售蔬菜超過6000餘噸,年銷售額達1.9億元。

對83戶貧困戶,進行逐一產業研判分析,因戶施策,確定出了最適合發展的產業,使貧困羣衆天天有收入、月月有盈餘、人人有笑容,實現全面脫貧致富……

身爲鑫誠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釣臺街道辦東張村的武軍社,帶領羣衆致富的路上,沒讓一個人掉隊。

創建合作組織,引領羣衆發展產業致富。“爲什麼羣衆種植蔬菜,辛辛苦苦一年,卻收入不高,致不了富?”武軍社帶着這個問題,進行分析調研。

“種植模式零星分散,銷售形式勢單力薄,病蟲害防治和自然災害防治不力,個體種植標準不統一,市場議價能力弱……”找到癥結後,2011年,他毅然回鄉,創辦鑫誠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

生產經營上,武軍社始終堅持用心選種育苗、苦心監測培養、精心調配養分、惠心控制成長、細心呵護栽培的“五心”工作法,進行統一土壤檢測、種植、施肥和品種數量,使種植更精準。

合作社成員及周邊農民的蔬菜品質出現了大幅度提升,平均每畝蔬菜產量提高了35%,銷售價格平均提高了40%,爲每戶提高銷售收入8000—10000元。蔬菜品質的提升,吸引了新疆、甘肅、山西等省內外城市、超市,前來簽訂定向購銷訂單,促進了蔬菜產業發展壯大。

致富不忘初心,發展產業打贏脫貧攻堅戰。2014年,合作社升級爲市現代農業示範園區。武軍社積極實施冷藏、包裝、運輸、銷售、育苗、農資、農具等10多個行業項目建設,通過發展產業、創造就業崗位等方式,開展精準扶貧。

他結合當地實際,實施了支部聯村、支委聯片、黨員聯戶三種“產業催富”模式。免費提供大棚、免費提供種苗、免費提供水電、免費提供種植技術、免費培訓、包統一銷售的“五免一包”模式,讓貧困羣衆每棚年收入達到10000元。設立的環衛、鋤草、澆地、整地等工作崗位的“因人設崗”模式,讓貧困戶年人均勞務收入8000多元。“持續保障”的分紅模式,讓參與入股貧困羣衆每年分紅高於4000元。三種扶貧模式的精準施效,實現83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面對市場競爭和供需需求,武軍社大膽創新,2017年,他聯合全市53家職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家庭農場,組建成立“咸陽市職業農民蔬菜產業協會”,發展會員3000餘人。

“協會在生產、銷售過程中,爲全市職業農民架起了橋樑和紐帶,使農業生產與市場實現有效對接。”武軍社說,協會有計劃地建設一批安全、優質的高標準化生產基地,提高產品質量,提升了當地蔬菜的市場競爭力,僅2018年,全體會員與企業簽訂有效蔬菜銷售合同高達1.26億元,每畝增加收入5000多元,增強了會員發展產業的熱情和後勁。

“按照鄉村振興戰略部署,圍繞延伸農業產業鏈條,向深加工及以農業爲主題的休閒園、觀光園、體驗園等方向發展,形成了一二三產業互動、多產業融合發展的休閒農業。”武軍社確定了下一步發展發向。

武軍社說,加快發展品牌農業、質量農業、有機農業,提高市場競爭力,提升現代農業發展品位和綜合經濟效益,引領農業向高端化發展,力爭銷售總額突破2.5個億,要讓羣衆更富裕。

責任編輯:萬自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