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一(富書籤約作者)

有人說,人生不過是無數習慣的總和,但很多人的人生,卻是由無數壞習慣組成的:

他們習慣晚睡晚起,凌晨熬到一兩點都不想睡。

他們習慣遲到,比如我有個同學,10次上課9次要遲到,每次遲到5、6分鐘。

他們習慣喫高熱量食物,每天一個漢堡兩杯可樂雷打不動。

他們喜歡玩手機,爲了玩手機能連對面坐着的父母、朋友都視而不見。

作家查爾斯·杜希格曾說:我們每天的活動,有40%是習慣的產物,而不是自己主動的決定。

哪怕每個習慣產生的影響相對較小,但隨着時間推移,必然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影響:

習慣早睡早起,自然精力充沛;晚睡晚起,只有厚厚的黑眼圈;

習慣遲到,必定會給人不靠譜的形象;

習慣喫高熱量食物,身材走形的可能性很大;

愛玩手機不理人,難免給人冷冰冰的感覺。

或許很多人也知道自己這些壞習慣,也想過很多辦法解決,但很多人無論如何強迫自己,壞習慣依然如影隨從,這到底發生了什麼?

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個改掉壞習慣的簡單套路。

壞習慣是怎麼養成的?

首先,我們必須回答一個問題:壞習慣是怎麼形成的?

答案令人出乎意料:

我們之所以會形成壞習慣,並不是因爲壞習慣本身具備吸引力,而是這個壞習慣能夠滿足我們某個心理需求。

《紐約時報》商業調查記者查爾斯·杜希格曾在《習慣的力量》一書中提出一個理論模型:

習慣迴路 (habit loop)

根據杜希格老爺子的理論,一個人的每一個習慣,都由三部分組成:

1、Cue(提示)

每一個習慣,都有一個觸發點,通常是人們心理上的困擾。

2、Routine(慣例)

爲了解決這個心理困擾,人們會採取某種特定的行動,並逐漸固定下來,形成習慣。

3、Reward(回報)

這種習慣,能夠一定程度緩解心理上的困擾,這就是回報。

這三部分形成一個迴路:觸發心理困擾——採取行動——緩解心理困擾。

這個迴路不斷重複,並形成一種慣有的模式,就成爲我們常說的習慣。

心理學家斯坦頓·皮爾後來總結:“只要能緩解心理困擾,任何體驗都可能上癮。”

所以,你做了什麼,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爲什麼這麼做?

也就是說,到底是什麼觸發了你內心的需求,讓你形成這個壞習慣?

網球巨星納達爾,每次發球前一定要扯一扯內褲。後來他解釋,網球場上壓力很大,扯一下內褲他覺得放鬆多了;

籃球明星喬丹,球褲下面一定要穿一條自己大學校隊的短褲,他堅信這能給他帶來力量。

這些行爲,聽起來很不可理喻,卻讓這些巨星們得到了“獎勵”——他們放鬆了下來。

用這個模型,來解釋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壞習慣”,一切都解釋得通了:

很多人熬夜,並不是因爲不睡覺真的有多刺激,而是白天上班上學,時間都不屬於自己,只有深夜時分,他們纔有一些“這些時間完全屬於我”的掌控感。

很多人喜歡在親朋好友面前玩手機,只是因爲他們也不知道該和對方說什麼,玩手機只是他們掩飾尷尬的方法。

有些人愛玩遊戲,並不是因爲遊戲有多好玩,而是除了玩遊戲,真實的世界令人充滿了挫敗感。

這一切,都是一個習慣迴路:

遇到失敗(觸發心理暗示)——玩遊戲(採取行動)——暫時忘掉失敗(緩解心理壓力)

這個迴路一旦形成,就會根深蒂固,大腦負責理性的部分不再起作用,只要有暗示,這個迴路就會自動運作,習慣就由此產生。

改掉壞習慣,你需要“替換法”

根據“習慣迴路”定律,所有的壞習慣,都是源於內心的不滿足。

問題是,很多人採取了錯誤的方式,來安撫自己的內心,這就形成了所謂的壞習慣。

因此,想要改掉壞習慣,最好的辦法就是“替換”——用一個好習慣去替換原來的壞習慣。

也就是說,在內心被外界觸發暗示後,在“習慣迴路”中“Routine”這一環,用一個更健康的方式去代替。

或許你會問,爲什麼只能替換,不能直接戒掉壞習慣?

因爲壞習慣產生的原因是心理壓力,而壓力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完全避免,你要做的,就是學會用正確的方式去應對壓力。

爲此,你必須做到以下兩點:

1. 弄清楚自己內心真正的訴求

很多人都有壞習慣:愛抽菸、愛遲到、愛熬夜...但他們從來沒有問過自己:我爲什麼要這麼做?

要想改掉壞習慣,就必須對症下藥,你就要想明白,那些壞習慣,到底滿足了自己什麼需求?

可以的話,用紙和筆一一列出任何有可能的選項,再用排除法排除掉。

2. 用具有同樣獎勵但更健康的手段替換

一旦你清楚自己的真實需求是什麼,請用一種有着同樣獎勵、但更健康的手段去替換掉原有的壞習慣。

時刻記住,玩遊戲不是我們的目的,緩解壓力纔是;熬夜不是我們的目的,找回生活的掌控感纔是。

畢竟,如果要緩解壓力,跑步、健身同樣可以,實在沒有必要沒日沒夜泡在遊戲裏。

3. 專注改掉一個壞習慣

短時間想要改掉多個壞習慣,這對人的挑戰性太大,非常容易失敗。

因此,慢即是快,一次只專注於改掉一個壞習慣,切忌貪多求全,一個月能夠成功改掉1個壞習慣,已經算是飛速成長了。

你可能會說:上面的理論太抽象了,能不能舉了例子說明呢?

好,那麼我們來看查爾斯·杜希格在《習慣的力量》一書中的一個事例,關於他自己如何改掉愛喫餅乾的壞習慣。

每天到了下午3點,杜希格一定要喫一種巧克力小餅乾,因爲喫得太多,他的身體也受到影響。

他開始思考,自己爲什麼到了這個時期,一定要喫這種巧克力小餅乾?

他拿出紙和筆,一一列出了喫這種餅乾可能帶給他的獎勵:

1. 肚子餓了,喫餅乾能填肚子;

2. 滿足了自己對甜食的渴望;

3. 自己能趁機偷偷懶、休息一下;

4. 趁着下樓買餅乾的機會,他能和別人交流

列下來之後,他經過反覆的思考,最後得出結論:自己真正需要的,是買餅乾時和別人的社交。

原來,作爲一個記者,當時杜希格的工作壓力很大,到了下午3點,截稿期快到了,他的壓力更大。

壓力一大,他就想和別人說說話緩解壓力,因此選擇下樓買餅乾,這樣他就能和店主聊上一會,自己的心情就能平復下來。

明白了這一點,一切就好辦了。每天到了下午3點,當杜希格感到壓力來臨時,他不再下樓買餅乾,而是轉身找辦公室的同事聊上10分鐘。

從那之後,杜希格就沒有再在那時間點喫過巧克力餅乾了。

其實,生活裏好多看似無法改變的習慣,都有它背後的深層機理,它們或者和我們的思維模式相關,或者和我們的心理狀態相關。

關鍵是,我們不能做這些壞習慣的奴隸,也不能情緒化地對待自己,而應當理性地解剖其背後的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核心要件。

下面就請你拿出紙筆來,記錄下自己的壞習慣,然後用“習慣迴路法”來分析問題,再用“替代法”來嘗試解決問題。

比如,你喜歡熬夜刷抖音,這是爲什麼呢?你淘寶起來就止不住的花錢,這又是爲什麼呢?

我想,你已經有了答案。

奧斯特洛夫斯基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裏寫道:“人應該支配習慣,而決不能讓習慣支配人。”

甚至可以說,一個人習慣的優劣,決定了他們將成爲怎麼樣的人。

在我們成爲更好的自我的路上,一個個壞習慣就如同遍佈的荊棘,讓我們每走一步都困難異常。

做習慣的奴隸,還是做習慣的主人,這完全由我們自己決定。在壞習慣面前低頭,我們則失去了一次蛻變的機會,相反,如果能夠振作勇氣應對,我們將迎來一個更好的自己。

因此,請勇敢起來向壞習慣宣戰,千萬不要等到自己的人生被一個個壞習慣毀掉了,再來哀嘆自己過去的懦弱。

作者簡介:唐一,富書籤約作者,90後職場老司機,專注於個人成長和職場心得,多篇文章全網閱讀量過千萬,立志爲所有向上努力者提供力量,現居廣州,微博@堂堂唐哥,本文首發富書(ID:kolfrc),百萬新中產生活認知學院,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