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次位面】:風林火山

  20多年前,一提到AIM-54"不死鳥"空空導彈,各國空軍無不爲之色變。而裝備"不死鳥"的F-14戰鬥機可以在百公里外同時攻擊6個目標的超強空戰能力,讓當時所有的軍事專家們讚歎不已。2004年9月,嘯做長空的"不死鳥"正式退出了美國海軍現役。有人說,如果F-14是天上的老鷹,那AIM-54就是銳利的鷹爪,當爪子不再尖利時,老鷹也就撲騰不了幾天了。

  "不死鳥"導彈的研發始於20世紀60年代。1962年,美國海軍決定發展F-111B防空截擊機,並在天折的F6D和AAM-N-10的基礎上,發展 ANAWG-9火控雷達和一種新型遠程空空導彈。休斯公司是該項目的承包商,導彈研製代號爲AAM-N-11。1963年6月,AAM-N-11的編號變爲AIM-54。1965年,AIM-54導彈開始飛行測試;1966年9月首次攔截試驗成功。本來,AIM-54"許配"給了F-111B,但F-111B由於超重且減肥無望根本上不了艦。於是,AIM-54導彈及AN-AWG-9火控系統裝備了取代F-111B的F-14"雄貓"戰鬥機。

  ▲F-111B

  1973年,首枚生產型AIM-54A導彈交付美國海軍。一年後,和F-14一起投入實戰部署。1977年,AIM-54A導彈的改進型AIM-54C進入開發階段。雖然從外形沒有多大的變化,但內部卻大動斧鑿。改進後的導彈不但提高了高空性能,還能在積極干擾或消極干擾條件下快速截擊米格-25之類的高速戰機。1986年,美國海軍接受了首枚AIM-54C。AIM-54A於1980年停產,約生產了2520枚。AIM-54C則於1993年停產,估計美國海軍總訂購約2000多枚。除了AIM-54A和AM-54C,還有一種AIM-54B型導彈,用鋼片彈翼取代了蜂窩彈翼,並簡化了導彈的冷卻機構。

  ▲不死鳥的外形更像是航空炸彈

  作爲第一種投入現役的第三代戰鬥機,F-14的性能與後起之秀F-15、F-6、F-18還有一定差距。F-14之所以讓衆多的軍事愛好者推崇備至,關鍵是攜帶了威力強大的"不死鳥"空空導彈。在所有介紹F-14的書籍雜誌中,都記載着它的一項響噹噹的絕活:同時跟蹤24個目標,連續發射6枚AIM-54空空導彈,攻擊6個150公里遠的目標。空空導彈要有這個"絕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