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经验分享】石阡:打好一场没有硝烟的决战

石阡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省委省政府2018年计划整县脱贫退出的16个县之一。该县积极响应中央决策部署,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省委“五步工作法”和市委“三真三因三定”工作原则,紧扣“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国家标准,聚焦“三率一度”整县退出要求,立足石阡实际,紧紧围绕“六个好”目标,举石阡县之力、聚石阡县之智,全力以赴谋划和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确保如期顺利实现整县脱贫退出目标。

建好“三个体系” 确保脱贫攻坚组织有力

建立脱贫行动体系,明确脱贫攻坚时间表和路线图。从高谋划整县退出的整体布局,研究出台了“1+25”行动方案。即在制定脱贫攻坚总方案的基础上,分别制定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医疗卫生保障等25个专项行动方案,明晰了目标任务、方法路径、措施步骤和工作时限,保证脱贫攻坚工作在紧张有序的轨道上运行。

建立三级指挥体系,提供坚强有力的指挥保障。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指挥长的县级脱贫攻坚指挥部,以联系乡镇(街道)副县级领导、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书记为指挥长的乡级前线指挥部,以部门或乡镇(街道)科级包村领导为攻坚队长的村级攻坚队,形成指挥统一、令出必行的指挥架构,保证脱贫攻坚工作忙而不乱,推进有力。

建立立体作战体系,构筑运转有效的工作模式。组建从县到组的“四级作战体系”,实行指挥长或攻坚队长负责制;成立以职能部门为主体的单项工作专班,实行班长负责制;完善对口帮扶网络,实行部门包保责任制,保证全县173个贫困村均有部门包保,全权负责各村扶贫工作。形成纵横贯通、各把一口、逐级负责的工作机制。按县直部门编制50%、乡镇(街道)编制60%的比例,选派1906名干部到村到组驻村包户,纳入乡镇(街道)绩效考核,做好脱贫攻坚基础工作;按照部门负责人“三天当局长,四天当村长”和业务人员“三天抓业务,四天抓脱贫”的要求,全县3960名干部按“一帮九”的比例,进村入组结对帮扶,保证帮扶工作不留盲区。

把好“三个关卡” 确保扶贫对象识别精准

把好入户识别报告撰写关。对石阡县所有贫困户、非贫困户和脱贫户分类撰写精准识别报告。识别报告内容包括家庭基本情况、家庭收入情况、政策享受情况、最终识别结果等。目前,该县共计撰写识别报告11万余份,全部装入“一户一袋”,作为对象户精准识别和因户施策的有力支撑。

把好对象逐户排查比对关。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指挥体系和“县乡村组”四级作战体系作用,依托5866名结对帮扶干部力量,按照“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不断对该县农村群众进行逐户排查比对,对贫困对象进行精准滚动识别,确保包保责任区内对象识别不留死角。

把好识别工作交叉检查关。成立了三个巡查组、19个检查组和304个村级检查小组,对石阡县各个行政村(社区)2468个组精准识别情况进行交叉检查,确保精准识别常态化、制度化,确保对象识别准确无误。

补好“三个短板” 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着力补好“一达标”短板,切实保障收入达标。围绕人均纯收入3535元脱贫标准,石阡县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突破4000元目标,建立以茶叶产业为主导,果蔬药、生态养殖、苗木苗圃为重点的“1+3”农业产业发展体系,实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完善好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增加群众收入,目前,已实现短期效益总产值23.46亿元,联结覆盖贫困人口92291人;在该县增设护路员、护林员、护河员岗位,聘请建档立卡户、边缘户务工就业,用就业促增收;依托302个“村社合一”集体经济组织,采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量化入股分红、土地入股分红等方式联结贫困户,同时带动农户就近务工,实现项目分红增收、产业效益增收和务工收益增收。现已落实土地折价入股7.5万亩,现金入股5845.8万元,发放社员劳务报酬1749.7万元,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113.6万元,解决了6344人的就业问题。

着力补好“两不愁”短板,切实保障吃穿不愁。对该县304个村(社区)、2486个村民组全面监测,每周用四天时间组织干部对全县农户全覆盖包保走访,对发现锅里煮的、身上穿的、床上盖的有问题有情况,由包保干部建立台账,报县里汇总,交由民政、残联、红十字会等单位对口解决,截止目前,已救助821人次发放150余万元,用“一颗钉子一个眼”的包保办法,实时保障该县群众“两不愁”。针对存在饮水困难的群众(涉及贫困人口4.46万人),筹措资金3.38亿元,组织新建水厂6座,扩建水厂1座,新建水池850口,新建提水泵站209座,铺设安装各类管径PE供配水管道1176km,由相关企业先行垫资建设,统一解决全县农村人饮困难问题。

着力补好“三保障”短板。针对存在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短板的贫困群众,以实事求是态度,逐户逐人逐项补齐。教育保障:共兑现教育扶贫资助90735人次,资金5883.87万元;对该县义务教育阶段275人名辍学对象,认真落实劝返措施,对因病不能到校的适龄学生实行因人施教,采取对口帮扶,送学上门。医疗保障:共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兜底9378人次,发生住院医疗总费用3701.91万元,诊疗费减免12.32万元,新农合补偿2348.90万元,大病商保538.98万元,民政救助108.51万元,计生扶助6.47万元,医疗费用兜底244.25万元,非医疗费用专项救助345.21万元。住房保障:计划改造农村危房5746户,维修疑似危房6508户,实施“三改一维一化”60516户,为帮扶对象如期脱贫补齐短板。

抓好“三个环节”

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效果

抓好因户施策帮扶。按照“脱贫路径明确、帮扶措施明晰、政策宣传明白、项目资金明细”要求和“五个一批”脱贫方式,对贫困户实行差别化扶贫、精准化帮扶,对贫困户精准落实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发展教育、生态补偿、社会保障兜底等措施,提高帮扶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该县2014年以来共识别贫困人口106729人,按照五个一批脱贫路径,准确锁定帮扶类别,即发展生产脱贫55768 人,易地扶贫搬迁脱贫19530人,发展教育脱贫15933人,生态补偿脱贫7967人。

抓好脱贫对象管理。按照“年初有标识、年底有成效、全程有措施”的要求,坚持扶贫工作“六个到村到户到人”,对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留痕管理,全面落实扶贫政策、资金、项目、措施、技术、干部到村到户到人,全过程强化监督检查,以问题为导向全程落实整改巩固,随时进行查错纠偏,努力做到精准管理。

抓好脱贫退出把控。严格对标国家对贫困村、贫困人口的退出要求,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强化建档立卡基础数据信息比对和实地调查核实工作,严格过程性管控,脚踏实地做好脱贫攻坚各阶段工作,坚决预防和纠正“数字脱贫”和“被脱贫”,努力做到不漏评一人,不错退一人。

干好“三个工程” 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干好水、电、路、讯基础工程。为有效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对急需实施的基础项目作了对靶安排。其中组组通1438.8千米,串户路434.4万平米,安全人饮项目226个,低电压改造涉及133村156组,电讯项目涉及231个行政村,实现全县移动电话信号行政村全覆盖。多彩贵州“广电云”村村通、户户用工程实现310个行政村(社区)宽带全覆盖。

干好“三改一维一化”人居改造工程。石阡县“三改一维一化”任务为60516户,开工52666户,开工率91.93%,预计11月30日前全面完工。

干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为彻底改变群众生存环境,石阡县2017至2018年计划搬迁2140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655人),跨区县搬迁10000人(万山、大龙);县内安置点搬迁11404人。建设及搬迁在12月底全面完成后,能够让相关群众在新家过上春节。

算好“三笔总账” 确保群众认可度提高

县领导带头深蹲乡镇、联系村、联系户和其他群众,下派近6000名干部驻村包组干部和结对帮扶干部紧盯“三率一度”进行走村入户,通过每周至少三天深入该县农户家中,与群众一起生活一起劳作,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沟通,加强政策宣传和感情联络。让群众把隐瞒的收入心甘情愿的亮出来,摸清家底,找准门路,明明白白算清收入账;让群众把藏在心里的怨气发泄出来,理顺情绪,解开疙瘩,清清楚楚算清思想账;把党的政策弄明白,把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目的讲清楚、把老百姓得到的实惠说到位,开开心心算清政策账。真正做到存在问题不查清楚不放过、整改落实不到位不放过、脱贫攻坚成效不符合要求不放过、群众对整改不满意不放过,切实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努力提高群众认可度。(梁兴和)

来源: 铜仁组工

执行主编:韩 康

值班编辑:张人文

编  辑:刘 锐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