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巡警摩托车队在巡逻。

平安建设宣传现场。

暴雨中民警救助群众。(资料照片)

“红袖章”队伍在进行治安巡查。(资料照片)

“春色东来渡灞桥,青门垂柳百千条”,长安八景之一的“灞柳飞雪”让灞桥区闻名遐迩。灞桥景美人更美。近年来,西安市灞桥区紧紧围绕建设宜居灞桥、打造最美城区总目标,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全力稳增长、促发展、惠民生,各项经济指标增速持续位居全市区县前列。

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发展环境。今年以来,灞桥区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聚焦‘三六九’、振兴大西安”奋斗目标,深入落实西安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更高水平平安西安的重大部署,牢固树立大西安大平安理念,通过开展争创“平安鼎”活动,丰富内容,创新机制,力求实效,全力开创平安建设新局面,确保了全区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以令人瞩目的工作实绩奏响了平安建设的最强音。

顶层推动为平安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灞桥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平安建设工作置于重要位置,给予高度重视。今年以来,先后召开区委常委会6次、区政府常务会2次、全区性会议11次、专题会议19次,对争创“平安鼎”暨平安建设以及提升“三率”、扫黑除恶、“雪亮工程”、平安地图建设等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区委领导对各街道办、各部门平安建设工作长期包抓、分片包干,实施有效督导。今年以来,区级领导共下基层调研督查127次,接访约访268次。全区上下形成了思想统一、目标明确、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该区强化机制创新,按照“深入调研、科学规划、健全机制、狠抓落实”的工作方针,先后制订下发了《聚焦“三率”提升建设更高水平平安灞桥勇夺“平安鼎”活动实施方案》《灞桥区深入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等文件,通过明确工作目标任务、狠抓基层平安创建等具体举措,着力建立健全平安建设工作长效机制。区委、区政府党政主要领导与各街道办和各部门签订了《“建设平安灞桥、开展争创‘平安鼎’活动”2018年度目标责任书》,区委办、区政府办联合印发了《灞桥区各街道平安建设考核办法》和《灞桥区各部门、各园区平安建设考核办法》,区委政法委每季度专门委托第三方开展全区“三率”测评,按照《考核办法》要求,紧盯一票否决的“风险点”、平安考核的“扣分点”和人民群众的“关注点”,抓住事关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严格落实平安建设主体责任,逐级逐部门压实责任、传导压力,狠抓责任落实,严格兑现奖惩。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为平安建设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

严打整治为平安建设净化社会环境

灞桥区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截至10月底,共收到涉黑恶类举报线索151条,刑拘涉恶类犯罪嫌疑人141人,打掉涉恶团伙5个,刑拘团伙成员20人,其中侦办涉黑恶村霸2个;重拳出击,严厉打击影响营商环境违法犯罪,共破获影响营商环境刑事案件19起,刑事拘留27人。深入开展打击“盗抢骗”“破小案”等专项行动,今年以来共立入室盗窃案件148起,较去年同期下降53.8%;立盗窃电动自行车案件130起,较去年同期下降52.7%;共破获入室盗窃案件50起,破案率33.8%,较去年同期增长16.6%;破获涉手机案件98起,破案率37.4%,涉手机案件破案率较去年同期增长12.9%,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率。

构建天网为平安建设筑就立体化防控体系

灞桥区密织以社会面巡逻网等“十张网”为核心的治安防控网,按照“党政主导、各方协作、警种联动、人机互动、打防兼备”原则,构建空中与地面、动态与静态、网上与网下相结合的巡逻模式,实现辖区“一分钟响应、三分钟有效处置、半小时‘关城门’”。加快推进“雪亮工程”建设进度,今年以来,灞桥区“雪亮工程”专班共召开任务交办推进会5次、详勘工作推进会4次、工作协调推进会8次、现场协调会6次,进一步推进了全区563个点位和洪庆分局84个点位的详勘、取电、施工顺利进行;强化专职化巡逻,公安机关以加强重点要害部位、人员密集场所巡防为重点,采取网格化巡逻、巡警联勤武装巡逻、机动车巡逻与摩托车、自行车、电瓶车、徒步巡逻和驻点值守等相结合的方式,24小时全覆盖巡逻,形成了动静结合的巡防体系,最大限度提升巡逻密度和力度;强化治安卡点布控,整合警力资源,建立健全反恐防暴点、公安检查站、巡交警巡逻和设卡盘查联动工作机制,每天安排160名警力,不断强化治安检查站的查控。去年以来,公安各检查站共查车11.5万余辆,盘查人员34.5万余人次,确保了进出西安“东大门”的安全。加强义务巡逻,不断强化群防群治,发挥辖区万名“红袖章”平安志愿者作用,确保了辖区平安稳定。

共建共治为平安建设夯实基层基础

灞桥区进一步完善社区、村网格化管理,全区7个街道、65个社区、76个村共划分网格900个,落实网格长900名、网格员6123人。网格化管理模式,在辖区织就了一张无交叉、无重复又无缝对接的基层治理网。每个网格员就是平安建设的信息员,组成了及时传递信息的“消息树”,实现了维稳信息的全覆盖,为辖区筑牢了平安建设的第一道防线。在重要节点,网格员就是“红袖章”平安志愿者队伍的核心,所有的“红袖章”平安志愿者形成了一个整体的治安服务网络。

加强平安地图建设,实施挂图作战。灞桥区按照全市平安地图建设标准,分别设计了医院、学校、治安重点区域、重点消防单位、加油(气)站、群防群治点、综治维稳中心、重点人等60项要素采集表,按照工作职能分别由各相关部门和各街道办进行要素采集。他们发动1096名网格信息员深入辖区重点部位、单位、小区广泛排查,自下而上完善基础数据采集工作。各街道办、各社区、村以行政区划图、网格图、民情图为基础,分门别类进行位置标注,共制作完成平安地图80余张,收集平安地图要素2140条,做到了人、事、物、情底数清、情况明。全区各街道办、各部门还采取擂台赛、点评会、要素问答等形式,共组织平安地图大比武活动54场,参与人数35980人次,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对各类平安城市公共服务资源的精准知晓率和有效使用率,提升了群众安全感。

夯实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依托“钉钉”软件自主研发“灞桥区社区警务管理平台”。公安灞桥分局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大力推动现代互联网技术与传统社区警务工作有机融合,搭建起具有“精准化定位签到、科学化考勤打卡、实时化信息上传”等核心功能的社区警务管理平台,实现了社区警务从“网上”向“掌上”、从“笔尖”向“指尖”的升级转型。

以新时代“十个没有”平安建设工作为抓手,扎实推进以平安街道、平安村(社区)建设为重点的区域创安和教育、卫生、交通、市场、网吧等系统创安活动。灞桥区建立了“平安创建”活动基层联系点制度,由区级领导包抓街道、村(社区)、单位,确保100%街道平安创建达标,平安村(社区)达标率达到95%以上。

化解矛盾为平安建设共筑社会和谐

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本着抓早、抓小的指导思想,灞桥区进一步推行“358”人民调解工作模式,组织全区各街道办、村(社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中心和工作站、各行业调委会深入开展大排查大调处专项活动,确保大事不出街道、小事不出村。一是根据纠纷调解反馈情况,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方法,指导村级调委会推广“流动调解庭”,深入田间地头、群众家中及时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达到了“调解一案、普法一场、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二是组织广大人民调解员开展走访专项活动,通过实地走访特困户,访贫困原因;走访刑释解教人员,访思想动态等,全面掌握了解社情民意,真正做到了对矛盾纠纷早发现、早把握、早处置。三是组织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为调解矛盾纠纷提供有效的法律服务,帮助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更加合情、合理、合法开展。截至10月底,该区已排查出15类矛盾纠纷共1350件,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350件,调处率100%,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源头预防为平安建设强化特殊人群管理

近年来,灞桥区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易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控服务工作各项要求,统筹协调,形成了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对筛查和管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和分析研判。坚持动态管理,每年春秋两次筛查,对排查出的易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逐人建立由街道包村(社区)干部牵头,社区民警、卫生专干、村(社区)干部、监护人组成的“五人管控小组”,严格落实监护责任。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至今年上半年,灞桥区已累计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以奖代补”监护补贴599人次71.88万元。

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管理有新突破。今年以来,该区组织街道办和公安机关开展了两次流动人口和出租屋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实行房屋出租公示牌管理制度,落实了网格化管理,加强了预警信息员队伍建设,各种房屋管理流程图上墙,建立一个登记本和街道办、派出所、村组各建一个台账的“一本三账”管理模式,提升了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管理水平。

刑释解教和社区矫正工作得到强化。该区进一步强化5个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临时过渡性基地建设,为“三无”人员临时性安置提供了保障,全区560名安置帮教对象无一漏接,衔接率达到100%。建立健全了矫正人员周汇报、月汇报、月面谈、月走访、定期检查、个案矫正、请销假等制度。加强技控,实施电子考勤,下发区定位系统管理办法,同时制订矫正人员个人矫正方案,对重点对象进行结对帮助矫正,目前在册的190名矫正对象未出现一例漏管、脱管现象。

营造氛围为平安建设唱响主旋律

强化社会面宣传,营造平安建设人人皆知的良好氛围。该区加强平安建设宣传工作,在《人民日报》《西部法制报》《西安晚报》等媒体刊发全区平安建设工作举措、工作成果及优秀干警先进事迹60余篇;组织法、检、公、司制作队伍建设专题宣传片10个;在重点部位、重要路段人流密集处设置空飘气球20组、大型固定喷绘宣传标语40余块,悬挂宣传横幅3700余条,刷写固定墙体标语130条,书写黑板报205处,设置宣传橱窗400个、LED宣传屏320个,印制平安宣传海报、宣传知识问卷等30万份,制作宣传展板200多块,发放《致广大师生和家长的一封信》宣传单6万张、《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致广大群众的一封信》宣传单2万张;组织平安宣传文艺演出14场,上街集中宣传8场,举办中小学生法治讲座7场,利用新媒体发送平安建设信息美篇1200多条;印制问卷调查表10万张,组织机关干部、村(社区)两委会干部、村(居)民代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深入家庭、学校、企业、个体商户逐户发放,在全区营造了浓厚的平安建设宣传氛围。

典型引领为平安建设打造政法铁军

典型就是旗帜。在一线工作中,灞桥政法综治系统涌现出许多模范人物:多次负伤的民警王排、深受群众爱戴的民警乔煜、全国模范司法所长惠朝华、全国模范法官屈蓉等人物事迹有口皆碑、广为传颂,成为政法综治系统争先学习的榜样。为提高从业者的专业素养,灞桥区先后组织开展了法律知识培训、案例分析研讨、业务知识培训和射击、盘查、抓捕等查缉战术训练30余次,有力提升了综合战斗力,彰显出“对党忠诚、勇于担当、充满活力、守护一方平安”的灞桥政法铁军新形象。

政法队伍是平安建设的主力军,更肩负着提升“三率”工作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围绕提升队伍满意率工作,在扎实开展“三官一律进社区(村)”活动的基础上,公安机关打造“五星级”服务窗口,履行“最多跑一次”承诺,召开社区民警向群众汇报工作会和“两委员一代表”座谈会,开展了向“全国优秀人民警察”乔煜、王排学习活动,各科室纷纷制作队伍建设微视频,积极宣传公安系统正能量;区司法局印制司法员公示牌7000块,在全区每个楼栋、村组广泛张贴,印制司法工作宣传手册5万份,发放到重点人群家庭,充分发挥村(社区)法律顾问作用,扎实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区检察院制作了“一切为了让人民满意”专题宣传片,在全区村(社区)广泛播出。同时,组织干警深入社区乡村悬挂平安建设宣传横幅100余幅,接受群众法律咨询472人次;区法院组织一村一法官深入村(社区)、学校开展普法宣讲57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

灞桥的山水拥有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品质特色,而灞桥最具品质特色的还是她的大平安建设。灞桥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开拓奋进,尽心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用大平安建设的佳绩在灞桥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新篇章。(阎爱君 叶导)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