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全宇宙第一大片是什么?当然是《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

你可能,已经被很多哈利波特迷的狂赞震住,果真这么好?对不起,泼冷水的来了。

电影绝对不是烂片,但,也真的是太对不起我们麻瓜观众了。身为一个看过全套《哈利波特》和《神奇动物在哪里》的非资深哈利波特迷,看完电影我依然坐在电影院三脸懵逼,费劲心血才搞清楚电影到底讲了个什么故事,那一刻我深深鄙视自己的智商。

但,从这部月度头号大片,甚至是年底最期待的进口大片的口碑和票房,似乎又能看出一些端倪。

首日内地票房8450万,没破亿。相比之前最高单日破3亿的《毒液》,高下立见。

豆瓣7.5,

IMDb从巅峰期的8.6跌到了7.5。

电影到底行不行?

一方面,是哈利粉各种花式表白彩虹屁,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幸福满溢,看到霍格沃茨就幸福地尖叫,瞄到魁地奇就忍不住喝彩,更不用说看到邓布利多和格林德沃相爱相杀的心跳加速。

另一方面,却是非专业十级粉丝观众在迷宫一样的故事里的迷惑沧桑。

一句话,这是对粉丝年度最友好和对普通观众年度最不友好的魔幻大片。

先夸:这绝对是年度特效最燃萌物最萌的片,白发德普撩不到你也算我输

必须说,这绝对年度特效最燃爆的好莱坞大片了。

从影片一开始,一群巫师驾着夜骐,押送格林德沃从纽约回伦敦,接着格林德沃通过换身华丽丽越狱开始。那黑夜里雷鸣电闪的魔法对决,就瞬间就将我们拉回了那个熟悉的魔法世界。

从《哈利波特》时期就成为系列最佳导演的大卫·叶茨特效运用更娴熟了。

神乎其神的马戏团、夜色里横冲直撞的神奇动物,以及一场场破坏力十足的魔法展示,绝对让你挪不开眼。

风雨夜,格林德沃驾驶夜骐俯冲而下,接着一路狂奔,气势逼人。

最后的魔法大战,两个顶级魔法师各施手段,魔法对决,幻化绚丽焰火,照亮长夜。

场景设置同样创造出一个魔幻的魔法世界。

由于故事转战巴黎,导演又创造出一个充满20世纪初流行的新艺术运动风格的华丽堂皇的法国魔法部。

如果说这些只是一些故事的外观,那么在观众最期待的角色上,电影也不会让你失望。

上部中,大Boss格林沃德大部分是以科林·法瑞尔的样子假扮美国魔法国会安全部长。

直到那个让人跌破眼镜的大结局,观众才惊奇地发现约翰尼德普现身。

到了第二部,这个古今最危险的黑巫师再次被德普演绎地魅惑众生。

这个角色也是罗琳钦定的。“必须要加勒比海盗船长来扮演这个角色”。

看完电影,你才会明白这场选角有多正确。

相对于摆弄魔法、隐身幕后的伏地魔,那个天才格林德沃,无疑更像是一位影射二战那个野心勃勃的政治家。

这个一心鼓动由魔法族群统治世界的野心家,无论是气势满分的煽动演讲,还是邪气十足的魔法展示,都会让人觉得,除了德普,魔法世界再无别的枭雄。

而能够与他势均力敌的,是即使接受众人质疑依然淡定自若的裘德·洛饰演的中年邓布利多。

他真的是演出了角色那种潇洒不羁和稳重俏皮的气场,也只有这样的邓布利多,才能让人感受到他和格林德沃棋逢敌手与相爱相杀。

正片中两人并无太多交集,因为他们曾立下血誓,不得伤害对方,所以邓布利多才被迫去找自己的徒弟出手。但所有的观众,应该都已经开始期待第三部两个魔法世界超级天才的正面对决了。

除了角色动人,神奇动物也足够有趣。

这一集最耀眼的萌物,绝对是来自中国《山海经》的上古神兽驺吾。

《山海经·海内北经》曰:“ 林氏国 ,有珍兽,大若虎,五采毕具,尾长于身,名曰驺吾,乘之日行千里。”

果然,体态如老虎,身上有五彩斑斓的花纹,看起来,凶猛异常好惹,尤其是跑起来,长尾华丽绚烂如烈火燃烧烟花绽放。

结果呢,被男主一撩,分分钟变萌物大猫。

上一部就超抢镜的嗅嗅和护树罗锅,这次依然是片中的吉祥物。

尤其是嗅嗅贪财蠢萌的特性,这次真的帮了男主大忙,甚至直接摆了格林沃德一道。

这还不止,人家还组团卖萌,搞出了一只嗅嗅宝宝,出现的那一刻整个影院都向过去抱紧好不好。

你看,所有这一切,绝对都是一部娱乐大片该有的样子,那我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只是缺一个好故事而已。

再吐槽:罗琳这次喷薄的野心,没追上她线头纷乱的故事

讲真,这一次的罗琳,让我有些失望了。

我们都知道罗琳学的是古典文学,所以她讲故事,强调的一直是层层递进起承转合。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哈利波特》系列能够如此成功,因为每一部作品都极有耐心地铺陈剧情,所以最后的高潮才那么荡气回肠。

比如纳吉尼用毒牙咬死了斯内普教授,之所以让全世界泪目,正是因为之前多部电影埋下的伏线千里。

但这一次的罗琳,铺陈的宇宙对普通观众来说,却太复杂了。

严格来说,《神奇动物》既不是《哈利·波特》的前传,更不是续集,而是魔法世界的拓展。

从《神奇动物在哪里》开始,你会立刻感受到罗琳的野心:她确实是竭力想要展开一个新的故事,创造一个新的魔法世界,所以故事才从英国搬到纽约又来到巴黎。

当她创造出这么一个独立于《哈利·波特》系列,却又与哈利之间存在种种关联的世界,当然会令哈利迷寻找到柯南一样的侦破乐趣。

比如纳吉尼小姐姐的惊鸿一瞥。

我想所有观众都想知道,这个漂亮的小姐姐,是如何从中血咒的人彻底变身为咬死斯内普教授的伏地魔的魂器的。

但对于路人,故事却远远不够友好。

在影片第一部开始的1926年,四十多岁的邓布利多还在教黑魔法防御课。

这一年的除夕夜,伏地魔出生在伦敦的一家孤儿院,而大反派格林德沃还在全盛时期搞事情。可以看到整个故事的主线正徐徐在向我们展开,类似 “默默然”这些魔法概念,也一个接一个展现在观众眼前。

但作为电影编剧的罗琳的问题是:她把一整部电影,都写成了漫长的预告片。

如果说第一部的故事还相对直接,能看出纽特把神奇动物找回来的主线,那么这一部的故事就更复杂,主线就更茫然了。

十几个角色,每个人物背后都有一大堆隐含故事。

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关系, 比如纽特和前女友,雅各布和奎妮等等,还有邓布利多和格林德沃的相爱相杀,这么多的伏线和副线故事,很容易把观众看晕。

但一些看似重头的角色,又有些雷声大雨点小,比如魔法石制作者尼可·勒梅的出场,对战局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吗?好像除了喊话之外,也并没有。

而纽特、格林德沃、纳吉尼等人物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粉丝当然是甘之如饴,但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是不是过于难懂了呢?

这种过度铺陈的其中一个后果,就是作为主角的小雀斑这一部的光芒明显被遮盖了。

作为系列第二部,《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在内容上承上启下的特定是很明显的。

观众在电影中会发现到处都是人为设置的谜语。

发现它,解答它,是粉丝看一部电影最大的乐趣。

但你不能说普通观众看完说看不懂,没意思,很失望,就是没水准,因为普通观众没有解谜的义务,但罗琳却硬塞了一个房间的谜题给观众,这是不是给普通观众埋的最大的坑呢?

为什么即使忍不住吐槽,我依然会爱上这个很会卖腐的魔法世界

但可能又有人说,电影被你说得这么难搞,那你还去看?事实上,我不仅看了,吐槽了,还依然想推荐这部对普通观众不够友好的电影。

为什么呢?因为魔法。

所谓魔法,本是源于西方中世纪的神话怪谈。那本是一个充满恐怖惊悚的世界。

经过反复淬炼,才成了孩子床头的睡前读物。

而罗琳的魔法世界之所以动人,就在于既保留了孩子们童话的部分,又适当还原了那个充满黑魔法、死亡、幽灵的世界。

而相对于《哈利·波特》的步步黑化,《神奇动物》几乎一开始就把一个黑暗摊开在观众眼前。

仅仅是第二部,电影已经从繁荣的纽约,转入1920年代风雨欲来的巴黎。

格林德沃,就仿佛一个世界动荡的隐喻。

他和邓布利多的较量,就仿佛正义与邪恶的对决。

但故事又没那么简单。

当邓布利多站在厄里斯魔镜,看到的却是格林德沃。

这是童话中少见的人性复杂:你恐惧的,或许又是你想得到的。

从1997年第一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问世至今,已过去了21年,

静谧的山海间,魔法学校依旧的霍格沃茨安静伫立。

即使外界动荡如斯,但看到《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中令人记忆深刻的黑魔法防御课教室,在本片中再现,只是老师从卢平教授换成了中年头发稀疏的邓布利多教授。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一种安定。

任何人都有阴暗面。任何世界都有阴暗面。

魔法世界同样逃不过人世间的爱恨与无奈,躲不开人性的纠结与黑暗,但最终邓布利多还是击败了格林德沃,就像后来的哈利击败了伏地魔一样。

罗琳创造出的魔法世界能深植在世界每个角落的粉丝心中,不仅因为人们对魔法的向往从未熄灭,更因为那个绚烂又神奇的魔法世界,其实不过是打开了一扇通往人心的大门。

当罗琳将系列五部电影的时间线放置在1926-1945年,这个设定本身就代表着一个更黑暗也更光明的魔法故事的上演。

或许从商业电影的角度,这一次的罗琳在故事上并没有交出一份高分的答卷。而是过于强力把观众拉入她的魔幻梦境。

结果从普通观众的角度,整部电影就是虎头蛇尾,前面几分钟用足了劲,但后面都是云里雾里,辗转难明。

主创喷薄的想象力没有凝结在一个完整动人的故事上,是一种遗憾,也是普通观众的损失。

如果你是哈利系列的脑残粉,你怎么都能找到盛赞《神奇动物》的点;如果你不看故事只看特效,电影也还不错;但如果你是高要求的普通影迷,那么这部电影只能说还凑合。

但这依然是一场魔幻世界精彩的冒险,它不够完美,却足够勇敢,如果你进入了这个世界,它又能让你乐趣翻番。

我不能说你一定要看这部电影,因为如果不是资深影迷,你很可能会失望。但我要说的是:这场冒险,很值得,就像哈利和纽特的那些魔法世界的冒险一样。

因为电影,就是这个现实世界最厉害的魔法。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