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全宇宙第一大片是什麼?當然是《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

你可能,已經被很多哈利波特迷的狂贊震住,果真這麼好?對不起,潑冷水的來了。

電影絕對不是爛片,但,也真的是太對不起我們麻瓜觀衆了。身爲一個看過全套《哈利波特》和《神奇動物在哪裏》的非資深哈利波特迷,看完電影我依然坐在電影院三臉懵逼,費勁心血才搞清楚電影到底講了個什麼故事,那一刻我深深鄙視自己的智商。

但,從這部月度頭號大片,甚至是年底最期待的進口大片的口碑和票房,似乎又能看出一些端倪。

首日內地票房8450萬,沒破億。相比之前最高單日破3億的《毒液》,高下立見。

豆瓣7.5,

IMDb從巔峯期的8.6跌到了7.5。

電影到底行不行?

一方面,是哈利粉各種花式表白彩虹屁,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幸福滿溢,看到霍格沃茨就幸福地尖叫,瞄到魁地奇就忍不住喝彩,更不用說看到鄧布利多和格林德沃相愛相殺的心跳加速。

另一方面,卻是非專業十級粉絲觀衆在迷宮一樣的故事裏的迷惑滄桑。

一句話,這是對粉絲年度最友好和對普通觀衆年度最不友好的魔幻大片。

先誇:這絕對是年度特效最燃萌物最萌的片,白髮德普撩不到你也算我輸

必須說,這絕對年度特效最燃爆的好萊塢大片了。

從影片一開始,一羣巫師駕着夜騏,押送格林德沃從紐約回倫敦,接着格林德沃通過換身華麗麗越獄開始。那黑夜裏雷鳴電閃的魔法對決,就瞬間就將我們拉回了那個熟悉的魔法世界。

從《哈利波特》時期就成爲系列最佳導演的大衛·葉茨特效運用更嫺熟了。

神乎其神的馬戲團、夜色裏橫衝直撞的神奇動物,以及一場場破壞力十足的魔法展示,絕對讓你挪不開眼。

風雨夜,格林德沃駕駛夜騏俯衝而下,接着一路狂奔,氣勢逼人。

最後的魔法大戰,兩個頂級魔法師各施手段,魔法對決,幻化絢麗焰火,照亮長夜。

場景設置同樣創造出一個魔幻的魔法世界。

由於故事轉戰巴黎,導演又創造出一個充滿20世紀初流行的新藝術運動風格的華麗堂皇的法國魔法部。

如果說這些只是一些故事的外觀,那麼在觀衆最期待的角色上,電影也不會讓你失望。

上部中,大Boss格林沃德大部分是以科林·法瑞爾的樣子假扮美國魔法國會安全部長。

直到那個讓人跌破眼鏡的大結局,觀衆才驚奇地發現約翰尼德普現身。

到了第二部,這個古今最危險的黑巫師再次被德普演繹地魅惑衆生。

這個角色也是羅琳欽定的。“必須要加勒比海盜船長來扮演這個角色”。

看完電影,你纔會明白這場選角有多正確。

相對於擺弄魔法、隱身幕後的伏地魔,那個天才格林德沃,無疑更像是一位影射二戰那個野心勃勃的政治家。

這個一心鼓動由魔法族羣統治世界的野心家,無論是氣勢滿分的煽動演講,還是邪氣十足的魔法展示,都會讓人覺得,除了德普,魔法世界再無別的梟雄。

而能夠與他勢均力敵的,是即使接受衆人質疑依然淡定自若的裘德·洛飾演的中年鄧布利多。

他真的是演出了角色那種瀟灑不羈和穩重俏皮的氣場,也只有這樣的鄧布利多,才能讓人感受到他和格林德沃棋逢敵手與相愛相殺。

正片中兩人並無太多交集,因爲他們曾立下血誓,不得傷害對方,所以鄧布利多才被迫去找自己的徒弟出手。但所有的觀衆,應該都已經開始期待第三部兩個魔法世界超級天才的正面對決了。

除了角色動人,神奇動物也足夠有趣。

這一集最耀眼的萌物,絕對是來自中國《山海經》的上古神獸騶吾。

《山海經·海內北經》曰:“ 林氏國 ,有珍獸,大若虎,五采畢具,尾長於身,名曰騶吾,乘之日行千里。”

果然,體態如老虎,身上有五彩斑斕的花紋,看起來,兇猛異常好惹,尤其是跑起來,長尾華麗絢爛如烈火燃燒煙花綻放。

結果呢,被男主一撩,分分鐘變萌物大貓。

上一部就超搶鏡的嗅嗅和護樹羅鍋,這次依然是片中的吉祥物。

尤其是嗅嗅貪財蠢萌的特性,這次真的幫了男主大忙,甚至直接擺了格林沃德一道。

這還不止,人家還組團賣萌,搞出了一隻嗅嗅寶寶,出現的那一刻整個影院都向過去抱緊好不好。

你看,所有這一切,絕對都是一部娛樂大片該有的樣子,那我還有什麼不滿意的?

只是缺一個好故事而已。

再吐槽:羅琳這次噴薄的野心,沒追上她線頭紛亂的故事

講真,這一次的羅琳,讓我有些失望了。

我們都知道羅琳學的是古典文學,所以她講故事,強調的一直是層層遞進起承轉合。

或許這也是爲什麼《哈利波特》系列能夠如此成功,因爲每一部作品都極有耐心地鋪陳劇情,所以最後的高潮才那麼蕩氣迴腸。

比如納吉尼用毒牙咬死了斯內普教授,之所以讓全世界淚目,正是因爲之前多部電影埋下的伏線千里。

但這一次的羅琳,鋪陳的宇宙對普通觀衆來說,卻太複雜了。

嚴格來說,《神奇動物》既不是《哈利·波特》的前傳,更不是續集,而是魔法世界的拓展。

從《神奇動物在哪裏》開始,你會立刻感受到羅琳的野心:她確實是竭力想要展開一個新的故事,創造一個新的魔法世界,所以故事才從英國搬到紐約又來到巴黎。

當她創造出這麼一個獨立於《哈利·波特》系列,卻又與哈利之間存在種種關聯的世界,當然會令哈利迷尋找到柯南一樣的偵破樂趣。

比如納吉尼小姐姐的驚鴻一瞥。

我想所有觀衆都想知道,這個漂亮的小姐姐,是如何從中血咒的人徹底變身爲咬死斯內普教授的伏地魔的魂器的。

但對於路人,故事卻遠遠不夠友好。

在影片第一部開始的1926年,四十多歲的鄧布利多還在教黑魔法防禦課。

這一年的除夕夜,伏地魔出生在倫敦的一家孤兒院,而大反派格林德沃還在全盛時期搞事情。可以看到整個故事的主線正徐徐在向我們展開,類似 “默默然”這些魔法概念,也一個接一個展現在觀衆眼前。

但作爲電影編劇的羅琳的問題是:她把一整部電影,都寫成了漫長的預告片。

如果說第一部的故事還相對直接,能看出紐特把神奇動物找回來的主線,那麼這一部的故事就更復雜,主線就更茫然了。

十幾個角色,每個人物背後都有一大堆隱含故事。

他們之間錯綜複雜的情感關係, 比如紐特和前女友,雅各布和奎妮等等,還有鄧布利多和格林德沃的相愛相殺,這麼多的伏線和副線故事,很容易把觀衆看暈。

但一些看似重頭的角色,又有些雷聲大雨點小,比如魔法石製作者尼可·勒梅的出場,對戰局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嗎?好像除了喊話之外,也並沒有。

而紐特、格林德沃、納吉尼等人物千絲萬縷的聯繫,對於粉絲當然是甘之如飴,但對於普通觀衆來說,是不是過於難懂了呢?

這種過度鋪陳的其中一個後果,就是作爲主角的小雀斑這一部的光芒明顯被遮蓋了。

作爲系列第二部,《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在內容上承上啓下的特定是很明顯的。

觀衆在電影中會發現到處都是人爲設置的謎語。

發現它,解答它,是粉絲看一部電影最大的樂趣。

但你不能說普通觀衆看完說看不懂,沒意思,很失望,就是沒水準,因爲普通觀衆沒有解謎的義務,但羅琳卻硬塞了一個房間的謎題給觀衆,這是不是給普通觀衆埋的最大的坑呢?

爲什麼即使忍不住吐槽,我依然會愛上這個很會賣腐的魔法世界

但可能又有人說,電影被你說得這麼難搞,那你還去看?事實上,我不僅看了,吐槽了,還依然想推薦這部對普通觀衆不夠友好的電影。

爲什麼呢?因爲魔法。

所謂魔法,本是源於西方中世紀的神話怪談。那本是一個充滿恐怖驚悚的世界。

經過反覆淬鍊,才成了孩子牀頭的睡前讀物。

而羅琳的魔法世界之所以動人,就在於既保留了孩子們童話的部分,又適當還原了那個充滿黑魔法、死亡、幽靈的世界。

而相對於《哈利·波特》的步步黑化,《神奇動物》幾乎一開始就把一個黑暗攤開在觀衆眼前。

僅僅是第二部,電影已經從繁榮的紐約,轉入1920年代風雨欲來的巴黎。

格林德沃,就彷彿一個世界動盪的隱喻。

他和鄧布利多的較量,就彷彿正義與邪惡的對決。

但故事又沒那麼簡單。

當鄧布利多站在厄里斯魔鏡,看到的卻是格林德沃。

這是童話中少見的人性複雜:你恐懼的,或許又是你想得到的。

從1997年第一本《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問世至今,已過去了21年,

靜謐的山海間,魔法學校依舊的霍格沃茨安靜佇立。

即使外界動盪如斯,但看到《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中令人記憶深刻的黑魔法防禦課教室,在本片中再現,只是老師從盧平教授換成了中年頭髮稀疏的鄧布利多教授。我們依然能感受到一種安定。

任何人都有陰暗面。任何世界都有陰暗面。

魔法世界同樣逃不過人世間的愛恨與無奈,躲不開人性的糾結與黑暗,但最終鄧布利多還是擊敗了格林德沃,就像後來的哈利擊敗了伏地魔一樣。

羅琳創造出的魔法世界能深植在世界每個角落的粉絲心中,不僅因爲人們對魔法的嚮往從未熄滅,更因爲那個絢爛又神奇的魔法世界,其實不過是打開了一扇通往人心的大門。

當羅琳將系列五部電影的時間線放置在1926-1945年,這個設定本身就代表着一個更黑暗也更光明的魔法故事的上演。

或許從商業電影的角度,這一次的羅琳在故事上並沒有交出一份高分的答卷。而是過於強力把觀衆拉入她的魔幻夢境。

結果從普通觀衆的角度,整部電影就是虎頭蛇尾,前面幾分鐘用足了勁,但後面都是雲裏霧裏,輾轉難明。

主創噴薄的想象力沒有凝結在一個完整動人的故事上,是一種遺憾,也是普通觀衆的損失。

如果你是哈利系列的腦殘粉,你怎麼都能找到盛讚《神奇動物》的點;如果你不看故事只看特效,電影也還不錯;但如果你是高要求的普通影迷,那麼這部電影只能說還湊合。

但這依然是一場魔幻世界精彩的冒險,它不夠完美,卻足夠勇敢,如果你進入了這個世界,它又能讓你樂趣翻番。

我不能說你一定要看這部電影,因爲如果不是資深影迷,你很可能會失望。但我要說的是:這場冒險,很值得,就像哈利和紐特的那些魔法世界的冒險一樣。

因爲電影,就是這個現實世界最厲害的魔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