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大智慧,無非是一個“忍”字。在厄運來臨時,以堅忍不拔的意志熬過人生的寒冬,迎來春水初生春意盎然的美麗時刻;在人生得意的時候,同樣立足一個忍字,得意不忘形、不得瑟,保持君子應有的獨立人格。可以說堅忍是信仰的一部分,又是一種大功修。所以,經典中把忍耐之人提高到與真主同在的地位。

儒家思想對民族文化的影響很大,至今,人們的潛意識中總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但是,大多數人都理解謀求成功名富貴,拜相入將,認爲這是人生最大的追求。事實上,信仰迷失之後,多麼好的理念,都有可能被曲解,被私慾所利用,就如黃老的無爲而治,都已成爲做事與懶惰,甚至失職與不作爲的藉口。

在今天這個時代,人人充滿焦慮感,學習經典中的忍耐,並不是教人逆來順受,糊里糊塗,不分好壞,而是一種更加深刻的提醒。尤其對於突然遇到大災難而不知措施的人來說,不啻爲一帖人生的清醒劑,頗有裨益。所以,這裏的“忍耐”,就是讓我們把視線拉長,換一個更高的位置看問題,這時你的痛苦就減輕了。

真主說:“真主只責成人力所能及的。他享有他所幹的,也承受他所幹的。“我們的主啊!如果我們忘記了或錯了時,求你不要責問我們。我們的主啊!求你不要讓我們負擔像你讓我們以前的人負擔的那種重擔。我們的主啊!求你不要讓我們負擔我們無力負擔的。求你原諒我們,恕饒我們,並慈憫我們。”(2:286)

文/馬石頭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