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已經過去了一小半,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使得多國軍隊的軍事活動和裝備列裝受到了嚴重影響。

以俄羅斯來說,新冠病毒的確診感染人數在5月10日已經超過了20萬人,形勢可謂嚴峻。

而俄羅斯軍隊也受到了很大影響,截止5月9日爲止,俄軍確診人數爲1576人,其中軍校學員爲1193人。俄軍原本計劃在5月9日的大閱兵縮水成了僅剩空中閱兵,一些軍用武器的生產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

不過俄軍似乎對武器裝備的列裝進程很有信心,俄羅斯國防部副部長阿列克謝·克里沃魯奇科最近表示,俄羅斯海軍2020年將接收22艘戰艦和15艘輔助船。

22艘戰艦和15艘保障船,這個陣容着實不算小,可是以爲這就完了?當然沒有。

俄海軍2021年的列裝計劃是裝備20艘戰艦及20艘輔助船;2022年的列裝計劃是裝備19艘戰艦及19艘輔助船。

以此而計,俄海軍在短短3年時間內就要列裝61艘戰艦和54艘輔助船,作戰艦船及輔助船合計115艘。

這麼大的手筆,說是“下餃子”倒也過得去。

可是問題來了,一口一個那叫餃子,幾個都湊不齊一口,那隻能算小餛飩,如果​連小餛飩都不如,那就只能是旺仔小饅頭了。

俄羅斯說的這些戰艦及輔助船,其實只有一小部分算得上是“餃子”,略多一部分是“小餛飩”,最多的則只能算“旺仔小饅頭”了。

之所以這麼講,主要是因爲俄羅斯如今的造艦能力遠比不上蘇聯時期,當年的蘇聯可以造出基洛夫級這樣的怪物,如今俄羅斯所能造出的最大水面戰鬥艦卻只是滿載排水量4500噸的22350護衛艦而已。

換句話說,自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就沒有造出過比這個噸位更大的作戰艦艇來;甚至幾千噸級的常規登陸艦,俄羅斯一直斷斷續續造了十多年纔好不容易造好。

僅就作戰艦艇來說,俄羅斯目前的新造艦艇的基本情況是:

22350級護衛艦,滿載排水量4500噸;

11356M級護衛艦,滿載排水量4000噸;

20380級護衛艦,滿載排水量2100噸;

20385級護衛艦,22380的加強版,滿載排水量2300噸;

20386級護衛艦,滿載排水量3500噸;

11661K級護衛艦,滿載排水量2000噸,也稱爲是“獵豹”級​;

22160級巡邏艦,滿載排水量1700噸;

22360級巡邏艦,排水量600多噸,也稱爲“暴徒”級;

22361級導彈艦,排水量900多噸,也常稱爲“暴徒M”級;

22800級導彈艦,排水量800噸,也稱爲是“紅帶蛛”級。

以上10類戰艦,按照噸位基本可劃分爲1000噸級以下的導彈/巡邏艦,也就是我們前面說的“旺仔小饅頭”;2000噸到3500噸級的護衛艦,可對於我們前面說的“小餛飩”;4000噸到4500噸級的主力護衛艦,勉強對應我們說的“餃子”,當然這也是小“餃子”。

以上這些戰艦原本的服役進度比現在是要快很多的,不過因爲2014年的烏克蘭危機事件,俄羅斯一度失去了艦船發動機的供應。

之後幾年時間,俄羅斯一直在尋求可靠的艦船發動機供應渠道,終於在通過自己研製和外購,解決了發動機的問題。

因此俄羅斯得以能在戰鬥艦的製造上發力,遂有了近一兩年的新銳戰艦的接連服役。

其實俄羅斯的內心是非常着急的,因爲蘇聯時代的那些大型軍艦如今早已是不堪重負,沒有新銳戰艦的補充,俄羅斯海軍水面戰鬥艦將陷跌入斷崖。

但是俄羅斯目前的軍費及造船實力不允許其大量建造6000噸級以上的主力艦,故而只能退而求其次建造大量小型戰艦,以免俄海軍水面艦隊無船可用。

爲了保持俄式海軍的重火力特點,俄海軍在這些小型平臺上都繼承了相當多的武備。即便是暴徒M這樣的不滿1000噸的小軍艦,也裝備了100毫米艦炮和8聯裝導彈垂髮系統,而且這個垂髮不是防空用的,而是發射上千公里的巡航導彈之用。

表面上看是“武德”充沛,但實則是無奈之舉。

我們回頭再看俄羅斯宣稱的3年內將列裝61艘戰艦和54艘輔助船的計劃。

輔助船我們先不提,畢竟這個沒什麼技術難度,而且造價也比較低。單就這61艘戰艦來說,甚至可能有一部分都不在我們上面提到的這些型號之內,而是更小的巡邏艇之類。

你說它算不算戰艦呢?按作戰性質來說不能算錯。但是,似乎又有那麼一些不夠格。

比如美國海軍,一直在謀求所謂的350艘艦艇規模,但看看其質量和成色,恐怕一艘艦就要抵得上俄軍好多艘了。

因此,看起來俄軍這個“百艦”列裝計劃規模宏大,但實則成色卻不是那麼高的。不過在現有環境下選擇合適的裝備,其實倒​也無可厚非,畢竟不是哪支海軍都能敞開了下真正意義上的“餃子”的。

相關文章